分享

为什么说公元前八四一年是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澳門東林士大夫 2018-09-27
「为什么说公元前八四一年是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没有「为什么说」,因为这是一个「事实判断」,事实就是这样的。

如果你一定要问「为什么」,我只能说公元前841年的年表信息散佚、缺失。这就有循环论证的嫌疑了。

就像你三岁上幼儿园、八岁上小学。。。。。。。三岁以前的事你就很模糊了,不记得了。

--------------------------------------------------------

1、二十四史——绝对标尺年表

中国历史从公元前841年开始,一直到今天,,有明确无误的年表信息。

这个年表信息来自《二十四史》加《清史稿》:

  • 从《史记 ·十二诸侯年表》的开端:西周晚期共和元年 (公元前841年 ) 一直到《明史》的1644年,(崇祯17年,甲申年)。

  • 然后就是1644年到《清史稿》的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年),也就是「辛亥革命」。

  • 1911年-1949年(ROC)

  • 1949-2018年(PRC,今天)

一共是:841 2018=2859年。

(《二十四史》)

也就是说这2859年一年都没有中断:每一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年号纪年都有,一年都没有缺失。

每年发生了什么大事都有记载,哪一个帝王统治了多少年,哪一年登基,什么年号,一清二楚。

2、失落的年表——「相对标尺」年表

但是,如果往上推,公元前841以前就是失去了绝对的标尺,只能取一个大约数,这就是相对标尺年表。

《论语·八佾》——
  • 子云: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这说明东周春秋时代的孔子,就没有怎么见到夏、商的可靠文献了。

相传孔子编纂整理的《六经》,如《尚书》《诗经》,虽然够古老,但没有年表信息,而且流传了几百年,肯定原貌变样了。

至于《春秋》是东周鲁国历史,传注文献《春秋左传》、《国语》,是东周春秋时代的断代史、国别史,成书就更晚了。

第一部通史是《史记》,《史记》有《十表》。

《十表》中的第一表是「有王无年」的《三代世表》:

记载「三皇五帝」到「公元前841年」大致信息,没有年表信息。

之后的《史记 ·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才有年表信息。

所以,春秋时代的孔子都看不到可靠三代文献,司马迁能看到吗?可能性很小的。

正因为如此,司马迁在《史记·三代世表》中说得很清楚:

  • 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记,尚矣。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周以来乃颇可着。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纪元年,正时日月,盖其详哉。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故疑则传疑,盖其慎也。
  • 余读谍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稽其历谱谍终始五德之传,古文咸不同,乖异。夫子之弗论次其年月,岂虚哉!于是以五帝系谍、尚书集世纪黄帝以来讫共和为世表。

这两段意思是:

司马迁看到的汉代「皇家图书馆」的文献就是简略的、抵牾的、缺失的,还有些是不可信的。

但他没有办法,只有「存而不论,疑则传疑」,写了这个《三代世表》。

两千多年前的司马迁能做到这一点非常了不起。

当他在看到当时的一些记载五帝的文献说:这和我看到古文经传上的信息相背离的,孔子谈及夏、商都说「文献不足征」,都不妄谈年表,这大概不是很可信。

我看到头条上的一些民科,胡诌八扯令人发指,盘古女娲都当信史,动不动用阴阳五行去套三皇五帝。

还不如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有见识。

我个人觉得夏、商年表缺失,第一,有可能是当时历史记载还没有像后世一样规范化、制度化,其次,因为战争、王朝更迭等因素导致的历史文献散佚。

比如:商纣失国,他身上挂很多玉石,穿高级貂皮,放了一把火自焚,把宫殿都烧了,官方文献肯定也都烧了,没有流传下来。

所谓的「失国埋卜」,把甲骨文埋起来,可能是商代的官员干的。

商纣的叔叔箕子,过了几年从朝鲜回到故国,看到殷都都变成麦田,非常悲伤,就唱了一曲《麦秀歌》。

所以,如果不是这些埋卜的商人,商代很有可能跟夏代一样成为传说王朝。

三千年的时间,沧海桑田,很难找的。所以,至今我们也不敢肯定夏都。

西周末年,犬戎攻破镐京,他们烧杀抢虐,看到皇家图书馆都是不值一分钱的破竹简,蛮族就有可能将周代官方历史文献一把火烧了。

今天在丰镐宗周地区,出土了成窖的青铜器,不是陪葬明器,只有可能是当初贵族匆忙埋下逃命,他们觉得有朝一日还会回来的,哪知道是一去不复返。青铜器这种贵重的东西都丢下,会带上竹简吗?

灭秦战争,项羽攻破咸阳的时候,放了一把大火,几天几夜,烧了多少文献档案?


所以,三代流传下来的大概只有《尚书》等经典文献。含有年表信息的历史文献,从东周开始就没有传下来的,很有可能根本就没有。

因此,司马迁《史记·三代世表》有王无年。至于,BC841到西周周厉王的历史文献散佚,很有可能是战争导致的文献散佚。


3、武王伐商——众说纷纭的关键基准点

正如王国维先生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商朝灭亡,周朝建立,是上古史的一个转折点,中国由松散的方国联盟,成为以宗法礼制为核心的封邦建国。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华夏文明就是周文明,中国文化中所有的元素,都是在周代形成的,除了汉代传入的佛教。


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吸取了夏、商的优点,扬弃了缺点,所以孔子即便是商人后代,他还是说「吾从周」。

因此,「失落年表」的关键地方,就是准确还原周代的年表,历代周王的在位时间。

最重要的是周朝建立的那一年,也就是上古史上的牧野大战和武王伐商。

所以,古往今来,大部分学者首先都是想找到这个基准年份: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战发生在哪一年?


知道了「武王伐商」这个基准点,可以上推夏商的大约年表信息,下推西周周厉王以前的详细年表信息(公元前841年正是周厉王被大臣和国人赶走的那一年)。

董作宾先生认为从文献记载来看,战国就有人推算「武王伐商」的年代(见)

(见: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 (1997). 武王克商之年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页5)

也就是说前面说的,很有可能「犬戎破镐京,平王东迁」导致文献散佚,否则周人不可能会把自己那一天建国这么重要历史信息忘记。

目前有明确文献可考,证明最早推算武王伐商的年份是西汉末年学者刘歆。

他据《三统历》推算结论是BC1122年,之后历代学者推算结果,一共有12种结论:

「武王伐商」——BC841的积年信息,如下表:
引自: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 (1997). 武王克商之年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页11

12种说法,12种年表信息,哪一个靠谱?

不知道,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上文说的所谓「失去绝对标尺的相对年表」,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夏商周断代工程》——多学科重建「失落年表」,仍然争议不断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去埃及访问,看到埃及的年代学搞的非常详细,非常震惊,回国以后他就找社会科学院的一些大咖谈了一下,意思是想也要把华夏五千年文明史搞清楚。

这也就是199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我们有了古人不曾有条件技术,还有近代以来出土了很多殷周文物,如果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是有可能还原这个失落的年表。

历史学家和文献学家、古文字学家,可先搞定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给出结论或者解说。

天文学家可以根据天文信息推算日历,物理学家可以应用碳十四等断代技术,支持或者否定其假说结论。

比如:殷周青铜器上有很多年表信息,能够构建金文历谱,「武王伐商」这个基准点的判断,有《利簋》这样的金文信息为证,证明其真实发生过。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武王伐商在甲子日早上。(当然,利簋铭文断句有争议)

《国语》中有一句周景王乐官伶州鸠说的:「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

天文学家推算天象发生时间有三个结论:BC1046、1044、1027三个结论。

所以,工程组结合利簋以及文献,判定武王伐商是公元前1046年发生。

然后依据其他文献和文物信息,构建西周的积年信息,以及上推商代的积年信息。

见: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 (2000). 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页44-49。
  • 详细推论的可以看这本书

这个工程结论有很多争议,我看过工程组发布的简本,也看过一些批评论文,有些有道理,有些纯粹是乱批判。

我只能说以我有限的学识,我能接受这个结论,我认为这个结论是目前现有信息之下的最优解。

--------------------------------------

最新的中国历史纪年表

2010年再版的《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后面的《中国历史纪年表》(页5182),就是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结论编写的:

公元前841以前的夏代到盘庚迁殷都是大略信息:

盘庚迁殷到公元前841,还是是有争议的,而且干支信息不是很确定,因为我们现在多殷周的历法还没有取得一致:

公元前841年开始,都是非常准确的纪年信息,公元、干支、年号等等:

一直到1949年的干支、公元都非常清楚:

所以,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个「半途而废」的工程,「失落的年表」依然「失落」,这是不是浪费纳税人的钱?

不是,这个工程成绩还是很巨大的,搞清楚了很多历史问题,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下确凿的结论,我们就存而不论吗,是不是,跟司马迁一样。

想要得到有绝对标尺、更清楚的年表信息,我们寄希望于未来出土文物更有力的证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