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此词一出,令所有的中秋词都成了陪衬

 p0oouuu 2018-09-27

苏轼此词一出,令所有的中秋词都成了陪衬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

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于是为我们留下中秋词千古绝唱: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感叹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的,世事往往有缺憾,而恰恰正是这些缺憾,才成就了无数的“美”。我追求这个“缺”的意境,我感谢“缺憾”。

因为缺憾,我们才会去追求。曹雪芹写《红楼梦》只完成了80回就逝世了,他给世人留下了 “缺憾”-----没有结局的爱情故事。为了给这个“缺”画上完美的句号,人们开始探索,追求,哪怕是高鹗续写了后40回,人们也常拿它与原作比较,然后不断地否定它的存在,最后就是无休止地想象,力求得出一个完美的结局。米洛斯的维纳斯就是因为断臂,才让人们苦思冥想,努力为它的完美而设想千百种复原手臂的方案。我想:《红楼梦》不是因为缺了一个结局,维纳斯不是缺了手臂,人们会不懈地追求吗?所以,我们应该感谢缺憾啊。

因为缺憾,我们才会珍惜。人生的悲欢离合是在所难免的,团聚的时光是令人留恋的。但是,换一个角度看,如果没有分离的“缺憾”,人们会觉得相聚的可贵吗?你看,在白雪皑皑的塞外,“愁云惨淡万里凝”的离别之苦,让岑参更加珍惜与友人的相聚时光;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的阳关道边,是“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愁别绪,让王维倍加留恋与故人痛饮的日子……人生正因为有了这如许多的离别“缺憾”,“聚”才让人珍惜啊。所以,我们应该感谢缺憾。

感谢缺憾吧!是它使我们知道所有的“圆”是来之不易的,是它使我们不懈地追求,是它启迪我们更加懂得去珍惜。也正是因为有了缺憾,人生才会显得完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