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不要用成年人的“胆量”,衡量孩子所说的“怕怕”

 甘歌2017 2018-09-27

世界上即使有“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他的内心也会有“害怕”的情绪


我喜爱的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就有着精彩的描绘:



《威利和朋友》中,瘦小的威利被称为“小废物”,有一天他“撞”到了一位强壮威猛的壮汉并交上了朋友,那些习惯欺负威利的家伙们再也不敢欺负威利了。



威利无意中发现强大的休竟然害怕小小的蜘蛛——而自己可以勇敢地为休移走那个“可怕”的家伙——是不是可以反过来讲,再胆小的人也有无所畏惧的时刻呢?



害怕源自人类自身对事物的不了解、不确定,从这个角度讲,害怕是人类天生的心理活动之一。


不过,因为婴幼儿有着从肉体到情绪到精神的不同身心发展规律,在不同的时间段会有着不同的害怕。


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幼儿会有不同程度不同的害怕心理,40%的2-4岁幼儿至少有1种害怕,43%的6-12岁儿童有7种以上的害怕。


有些孕妇会有这样的印象:处于嘈杂的或者有短暂的高分贝环境时,胎儿会有异常的动作。


出生后一年内的幼儿依旧会害怕噪音,害怕突发的声响——这是因为此时的宝宝们对于声音的敏感所致。


随着宝宝的视觉发展,对突然出现和强烈的光线也会害怕。


我们知道大人和幼儿玩举高高的游戏,孩子很高兴常常玩个不停,而这种高兴正是源自害怕心理,只是幼儿已经突破了失去平衡的恐惧。


在孩子2岁前后,面临着自我意识的成长,以及“母子一体化”的分离,会出现对“陌生人”的恐惧,其实这个陌生人有时候是多日不见的爸爸,有时候是和蔼可亲的老人。


此后,陌生的环境会让孩子感到害怕。这个“环境”不一定是地理空间上的概念,也包括家庭和社会化的微小环境,再加上不熟悉、不了解的行为,幼儿恐惧的心理会让大人们觉得不可理喻,比如在家里洗头发,在理发店剪头发等等。


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害怕是“当面临实际危险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快的情感,通常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害怕和恐惧是一种进化出来的情绪。


我们怕黑、惧高、害怕蛇或者高高的悬崖、宽阔的水面,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原始经验——我们对过去会导致人死亡或陷入危险的东西感到恐惧,而这种恐惧有助于个体集中注意力,来更好地防御和应对危险,是生存的需要。 


可惜的是,有些人认为,

孩子不该害怕某些事物,

错误地看待孩子的害怕和恐惧。


最可怕的是用成年的“胆量”

去衡量孩子的害怕。


本文的初衷就是“阅读绘本,引发孩子的情感共鸣,舒缓和管理孩子的情绪”,害怕和恐惧也是其中之一。 


孩子的心灵犹如一颗颗幼苗,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据最新调查显示,中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有近4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因此,我们的家长在关注孩子智力发展的同时,应更多的关注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先来看看孩子都会有哪些害怕情绪呢?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害怕


《各种各样的害怕》告诉我们:每个人害怕的事情都不一样,感到害怕是正常的,害怕好多事情也是很自然的,害怕并没什么不对。



这本翻翻书的设计具有互动游戏的性质,用生动形象的方式给孩子展现了各种各样的害怕,让本来抽象的“害怕”情绪变得生动易懂,使孩子对“害怕”这种复杂情绪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种立体动态的设计,让孩子在看书的过程中化解剖析内心世界时的紧张感,让孩子解读“害怕”的过程变得轻松有趣,让孩子领悟战胜“害怕”的方法过程变得愉快。



书中最后还附有战胜“害怕”的小妙招,用轻松的方式化解孩子初期接触世界的不安,帮助孩子树立战胜内心恐惧的信心。


你有害怕吗?或者,你会害怕吗?


《你有害怕吗?》借用一只纯真无畏的小老鼠米娜询问“你有害怕吗”,描述了每一个人眼中的恐惧究竟是什么,米娜问了很多动物害怕什么,得到了不同的答案,自己也没有害怕的感觉,直到一条张着血盆大口的毒蛇的出现,让米娜终于明白什么是“害怕”。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当害怕的米娜跑回家扑倒妈妈的怀里时,发现“害怕的存在”会让人感到温暖与幸福。 



前面我们了解了害怕、恐惧是人们对危险处境的自我警醒,其实危险的情境不仅是可以带来毁灭结果,给身体和心灵带来“痛苦”感觉的情境也会让人害怕,比如孩子害怕——


“看医生”成了2岁后刚开始自我发展的

孩子的一个重大“恐惧”!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怕怕”之余不忘提醒孩子们多刷牙



《第五个》一排五个小伙伴,一个一个地走进那个小屋子,心里总是怕怕的。


然后怕黑成了主旋律,连影子都怕——


《走开,大黑兔!》



晴朗的一个早晨,小白兔走出山洞玩,当他发现一直有只大黑兔紧紧跟着他的时候,很害怕,想了各种办法想赶走大黑兔,直到跑进一片又黑又暗的树林。


在他啃着胡萝卜的时候,暗黑中两只眼睛一闪一闪,不过,出现在小白兔眼前的是一只大灰狼……



他拼命地跑,跑出了树林,但是,摔了一跤,就在他以为被大灰狼吃定了的时候,大灰狼却被吓跑了——原来,大黑兔就出现在他的身后。



随着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些不存在的事物也让儿童恐惧不已,

比如怪物!


《走开,绿色大怪物》



非常喜欢的一本在阅读中融合了“心理疗愈”的低幼绘本。


怪物是想象出来的,这本书就是先让儿童构建出一个怪物,再一一把怪物“驱逐”,营造可以让怪物消失的自我暗示----没有我的允许,永远不再回来!



《床底有个大怪物》



小丹尼斯害怕床底下有可怕的东西,不敢去睡觉。当然,丹尼斯不怕怪物,因为他自己就是个小怪物。


他很害怕他睡觉后,人类会偷偷躲在床底下,再爬出来抓他!


经过和妈妈的一番“斗争”,丹尼斯终于获得了睡在床底下的机会。他想:这下安全了,就算有人类来了,肯定也想不到来床底下来抓我啦!



但是,丹尼斯睡在床底下,就真的安全了吗?


有一本《爸爸》与这本书异曲同工之妙——



同样为常见的哄小朋友入睡的情景,不同之处在于他分别以人类的眼光和妖怪的眼光重复讲述着几乎一模一样的“就寝仪式”。

有趣的是,妖怪的怪物是小孩,小孩的怪物是妖怪!

当看到“妖怪”时,小朋友害怕地喊爸爸前来,小怪物也害怕地喊爸爸前来。小朋友的家长和小妖怪的家长不约而同地以同样的方式哄孩子睡觉……


接下来说说怕黑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首柯岩的诗歌《夜色》,说得就是孩子怕黑的事,也有点阅读治疗的意思:


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 

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 

可我一看窗外心里就乱跳…… 

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 

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 

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讨厌黑夜的席奶奶》



怕黑的人恨不得天天天白,于是总是有人想赶走黑夜。


书中巧妙的表现“恐惧”的心理,却是很多人都会碰到的。


在这里,黑夜代表著许多令人心烦、讨厌的事物,但偏偏这些事物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要经历,《讨厌黑夜的席奶奶》这本书能启发你如何以正确心态对待那些不可改变的事情。


《魔奇魔奇树》



豆太是个非常胆小的孩子,他害怕黑漆漆的夜晚,因为,他和爷爷住的小屋旁边,有一棵可怕的“魔奇魔奇树”。


可是,这一天晚上,爷爷病了,为了下山帮爷爷请医生,豆太终于鼓起了勇气……



我也比较喜欢这一本,与前面的《走开,绿色大怪物》相比,这本更具有东方智慧,男孩的恐惧的驱除也需要一个仪式来完成。



《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



从前,有一片黑黑、黑黑的荒野。荒野上,有一片黑黑、黑黑的树林。树林里,有一座黑黑、黑黑的房子。房子的正面,有一扇黑黑、黑黑的门。门后面,有一个黑黑、黑黑的厅。厅里面,有一段黑黑、黑黑的楼梯。爬上楼梯,是一条黑黑、黑黑的走廊。走廊的尽头,是一块黑黑、黑黑的帘子。帘子后面,是一个黑黑、黑黑的房间。房间里,是一个黑黑、黑黑的橱柜。橱柜里,有一个黑黑、黑黑的角落。角落里,是一个黑黑、黑黑的盒子。盒子里,有……



好啦,我承认这是一本真正的“黑书”,可孩子们却不怕呢!


不过,害怕什么有时候很个性化,比如这本《小黑鱼》里这幅画,竟然吓哭过好几个孩子呢——



我们应当勇于面对“害怕”,

把你害怕的事说给家人听听,

这样是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的,

当我们长大了,

很多害怕的事就会消失。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

既对这个精彩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又会对这个未知的世界怀有恐惧。

作为成人的我们

需要像接纳孩子“快乐”的情绪一样,

来接纳孩子“害怕”的情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