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开甲故事(7):院士以智酬志诠释爱国精诚

 吴越尽说 2018-09-28

院士以智酬志诠释爱国精诚


——孜孜不倦构建科学大厦 熠熠生辉名耀华夏史册


本报记者 俞瑞凌 陈静



程开甲开展科研工作。


程开甲与张存浩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程开甲的科学人生,始终服务于国家,他多次转变科研方向,都是为了国家需求——哪里有需要,他的智慧就用在哪里。在身边人的眼里,他是一位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科学泰斗。而对于他来说,他所有的思考都是为了国家的强盛。


走出沙漠 告别马兰,带走小黑板 留下桃李香


      1984年,66岁的程开甲离开核试验基地,担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常任委员。离开时,程开甲轻车从简,只带走了他的“宝贝”——一块小黑板。长期以来,程开甲养成了一个独特的习惯:总爱在小黑板上演算大课题,即便可以熟练运用计算机,但他仍对小黑板情有独钟,想起什么问题、思考什么方案,搞一个演算什么的,总爱在小黑板上写写画画,灵感也随之而来。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方案,正是他在小黑板上写出来的。直到现在,程开甲家中的墙上依然挂着一块小黑板。

      虽然离开了马兰,但程开甲在戈壁滩上留下的脚印不会被风沙磨平。他在那里的20多年,奠定了中国核试验事业的基础,更是将科研任务与培养人才结合起来,打造了一支“豪华”的科学之师,吕敏、乔登江、邱爱慈、林俊德等科学家已形成了人才梯队。程开甲牢牢记得,培养他的科学前辈钱三强说的话:千里马是在茫茫草原的驰骋中锻炼出来的,雄鹰的翅膀是在同暴风的搏击中铸成的。而程开甲也是这样培养后起之秀的。

      吕敏在浙大时就是程开甲的学生,在程开甲创建核试验技术研究所时,吕敏成为了程开甲最先点的将。吕敏回忆,当时,程开甲和3个学生挤在一间小办公室,吕敏等人初出茅庐,“所有重要的主意都是程先生自己确定的。程先生的重要贡献是一开始就把核试验当作一项科技事业看待,而不是当作任务,为未来创造了更多可能。”吕敏说,第一颗原子弹采用塔爆的决定,违反了苏联专家的意见,但程开甲没有动摇,坚持自主发展核试验技术。

      邱爱慈是研究所唯一的女院士,从大学生到院士,与程开甲的精心培养有直接关系,在班子调整中,邱爱慈在程开甲支持下成为所里最年轻的研究室副主任。后来经程开甲大胆决策,邱爱慈承担起研制我国第一台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器的任务,并圆满成功。

      1963年,同样是浙大毕业生的林俊德来到核试验技术研究所,面对第二年就要进行的首次核试验,程开甲慧眼识人,宣布林俊德为唯一不外协的项目组组长。林俊德没有辜负程开甲,带领平均年龄24岁的小组,通过一年攻关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钟表式压力自计仪。1978年,林俊德提出做气炮的设想,面对不同的意见,程开甲当场拍板:“马上建!”2012年,身患癌症坚持科研而壮烈殉国的林俊德感动了全中国,程开甲痛心疾首,亲笔题写惋词“一片赤诚忠心,核试贡献卓绝”。

      1983年,程开甲突然收到一份特殊的工作汇报,来自于航空工业部第603研究所的技术员张树祥、龚国政,他们参与了多次原子弹试验,但由于保密要求,一直没有向其他领导汇报,很少有人知道,随着国家的解密,他们也希望得到应有的评价。程开甲了解后唏嘘不已,想起了许许多多没有留下名字的英雄,忙为两人写证明信请功。

      程开甲说,植物界有一种“共生效应”,即单株植物显得黯然、单调,而众多植物一起生长,就茂密而充满生机,核试验,让他奋斗的戈壁桃李飘香。如今,核试验技术研究所已走出10位院士、20多位专业技术将军,取得了2600多项科技成果,许多成果填补了国家空白。


钟爱事业 勇开先河,未雨思绸缪 学界命题早



由于工作职责的变化,程开甲的科研工作也发生了变化,进入了新一轮的开拓创新。一方面,程开甲围绕“假如打一场高技术战争,我们怎么办?”进行思考,在抗辐射加固和高功率微波领域努力;另一方面,程开甲开展基础研究,发展完善了超导电双带理论,创建了材料科学的TFDC电子理论。


20世纪70年代程开甲组织了我国最早的核爆炸辐射对元器件损伤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程开甲开始考虑并组织推动了抗核加固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奋斗,他们系统地开展了核爆辐射环境、电子元器件与抗辐射加固原理、方法和技术研究,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期,高功率微波研究在国内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程开甲积极推动我国高功率微波领域的研究。在一次会议上,程开甲根据大家的需求,首先做报告,介绍相关知识。多年后,已经成为该行业专家的一位研究人员见到程开甲说:“当年就是你把我们引进门的,当时的第一课就是你给我们上的。”


为推动高功率微波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程开甲指导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开展高功率微波的效应研究,后来又产生了当时国内最强能量和功率的高功率微波,为发展高功率微波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


同样在20世纪80年代,学界发现了高温超导现象,引起极大震动。1986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成立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程开甲是委员会所聘两位顾问之一。20世纪40年代,程开甲在爱丁堡大学就与导师M.玻恩共同提出了超导电双带理论模型,回到北京,程开甲重拾旧题,完善了“程—玻恩”超导电双带理论。同时,指出“BCS成对电子理论存在错误”,引起了超导理论界的争论,却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的支持。


到了20世纪90年代,程开甲提出并创建了TFDC电子理论,提出了描述微观电子运动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并努力开展这一新理论的系统理论和应用研究。应用这一电子理论,给出了低压范围状态方程的计算方法,得到了与实测相符的金属材料状态方程。程开甲还利用理论的电子密度连续性边界条件,对余瑞璜院士的余氏经验电子理论进行诠释,使这一理论第一次得到了理论支持。



崇高荣誉 心如止水,愿奋斗终生 换国之强盛



在科学研究领域里,程开甲说,他只是做了应该做的,而党和人民却给予了他崇高的荣誉。 


程开甲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四、五届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开甲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国家发明奖二等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等奖励。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程开甲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程开甲光荣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三年后,又一次获得沉甸甸的“八一勋章”。


程开甲认为,荣誉不属于他个人。程开甲一直对大家说:“我只是研究所及基地的全体指战员和曾为核武器事业作出贡献的全体同志的代表,功劳是大家的,功勋奖章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肯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对整个核武器事业和从事核武器事业团队的肯定。他们的核试验,是研究所基地所有参与者,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们在弯弯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的。


即便已过百岁,程开甲依然在坚持着科学的研究,他说,科学是前赴后继的,他愿意为祖国奋斗终生。


(感谢熊杏林、程漱玉对本文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