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心得 学而第一

 梓钰启蒙 2018-09-28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按:此章为论语首章,是论语内圣外王的凝缩,为学当如此、为人也当如此。所谓为学盖内修,所谓为人盖与人交。人是社会动物,不与人交,便是放弃社会性。内圣外王因人而难以不同,或难于内圣、或畏于外王。

学而、有朋、人不知无不是与人交、无不是为学知道。与人交贵在自强、自戒、自省。“”两人房下对视而坐,做学习状。

”赏心悦目,悦字由内而外的高兴,好学者,朝闻道夕死可焉。

“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乐乐同字,盖待客之隆重礼仪。季札出使齐国,齐侯备列国乐而悦之。

”,从器皿从心,即心里燥热。本义:心燥。不冷静。引申义:含怒,生气。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仁是社交大学,始于孝悌。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三字经》“五伦者,始夫妇。父子先,君臣后。次兄弟,及朋友。当顺叙,勿违背。”父子、兄弟又称天伦,基于血缘关系,君臣、朋友又称人伦,基于社会关系。夫妻是家庭最小单元的一体两面,从夫妻关系往外分散就是天伦、人伦。在古代夫妻关系尚不足以用社会关系评判,而父子、兄弟关系则是个人生活最小的外延,是社会关系的开始,父子、兄弟关系是最简单的社会关系也是最难处理的社会关系,清官难断家务事这里的家其实就是家族的家,而非现在说的夫妻的家。作为社交根本原则的仁,当然要首先着力于处理好父子、兄弟关系,所以才有,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感叹。才有孝悌立,仁道生。修身在于格物、致知、意诚、正心,孝悌是由外之礼到内心之敬。既是格物致知,便是诚心正意。此时大学之道,亦是儒道。能够处理好父子、兄弟关系处理家庭关系自然不难,反之未能行得通。家庭关系,源于血、止于礼,动于性、成于仁。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色,论语中色字出现较多,以经解经而言,多指脸色,而脸色无不是内心的表现。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此处当脸色将是绝无异议的。

此四字,言非本心本意,即心底不纯正,而非仅指阿谀奉承。故而义正言辞亦非人的本意。仁之本在孝悌,仁之始在诚心诚意。真正的诚信诚意首先是不虚伪,其次是顾周全,以耿介而夺人颜色亦不是诚心诚意,而是另一种虚伪。或曰和颜悦色。

鲜,当少解,或言当新鲜解,是没有看到论语尚有“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之语。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省字,从性(生)从目,指观察人的本性。

传,或言传于人,或言承于人。传于人者是否经过自己实践,还合于时;承于人是否常习之、发扬光大。曾子所言忠信,尽心而已。1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事”,与吏同源,从口从杖从挚,作名词为受权力操纵而担之义务。敬事当为勤于干禄,信,可否作为勇于担当?

“人”,当做劳动者,但视乎不是作为奴隶,而是采邑的供给者。

“民”从目从十,盖无瞳之囚,即奴隶。“以时”指不要竭泽而渔。

敬事而信指对上,借用而爱人指对下,使民以时指对奴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入孝出悌一层,对尊,对侪。谨而信一层,对君、朋,当时有特定或固定关系之人。泛爱众而亲仁一层,对社会上泛泛而交的人。

先做人,再做事。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贤”大目执事者,第一个“贤”意动用法。此当为自修。“贤贤”是认知,“易色”是行,最后达到“见贤思齐”的意。

此章为反语,以不学来说学的要旨。配合上章讲。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重,指庄重,即不轻浮、不浮漂,不轻薄。

固,从盾从+,即加固的盾牌,引申为锢蔽。“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从重字讲,固做坚固讲更好,不威与学则不固成并列或递进关系。但从整章的层次将作为锢蔽讲更好。不重不威是一层,即君子要威严有力;“学则不固”是第二层,即君子需用博闻强识来避免刚愎自用;“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是第三层,即君子学习内容要以忠信大义为主、交友要以志同道合为准。这也说明所谓学习不仅仅是学于师,还要学于友,不仅要有理论还要有实践,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过则勿惮改”是第四层,学习过程中、实践过程中发现过错,要敢于承认,积极改正。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是与人交的书,道德经是与自己交的书,圣经是与神交的书。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孔子不求而得之道。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此章言孝。孔子言孝,因人而异,此处言孝不知对何人。但应当是对诸侯大夫等分封一处,主政一处的贵族而言。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三个和字不同意义。第三个是附和,前两个是融和。此章言礼。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祭祀之礼器,“礼”之本义乃指祭神之器,而后引用为祭神的宗教仪式,而后泛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仪式。《礼记·乐记》称:“礼乐顺天地之诚,达神明之德,隆兴上下之神”。 又说:“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辨宜,居鬼而从地。故圣人作和应天,作礼以配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孔颖达疏:“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道德的培养主要是经由对情感的“礼乐教化”,而非理性的认知训练,这一点应是中华文明不同于西方文明的重要方面。他认为“礼是从人的情感出发来制定的,但礼又是以修正人的情感为目标的”,“乐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之声”。认为“礼的传授,一定要把人文精神作为重心”,其中关键又有两点:“第一,‘德’是礼的灵魂。”“第二,‘敬’是礼的核心。

礼以调融,小大由之,有所不行,此正说;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此反说。上面洋洋洒洒说礼乐,在当时是常识,所以孔子只言礼贵和,并不是否定礼辨异作用,相反是在礼辨异之上言和。

113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义,合宜。复,反复,践守所言。刘氏《正义》说:“《孟子离娄篇》云,大人者,言不必信,唯义所在。是信须视义而行之,故此言近于义也”。恭,太过则为谄,容易自取其辱,“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信义恭敬得到对方的肯定当然是最好的结果。但是交往需要双方的互动,况且人性本就有贪婪、虚伪的特征,所以遇到不义之人,应当如何?坚守信念最好,但人总是要活的,总是好追求发展的,所以退而求其次,纵使做出妥协,也要以“因不失其亲”作为自保的底线。)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