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每天学一句《论语》《学而篇》(9)

 歌柏安妮 2016-03-10


《论语·学而篇》(9)

【原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注释】

(1)慎: 《尔雅》:慎,诚也。《说文》慎,谨也。诚、谨义同。


(2)终:结果。


(3)追:《说文》:追,逐也。回溯过去,补做过去的事。


(4)远:久远。


(5)民德:民,老百姓。德,行道即有德,这里指孝悌忠信的具体表现。民德,社会风气。


(6)归:回归到。


(7)厚:厚道、淳朴。


【译文】


曾子说:(实施孝悌忠信),要做到谨慎小心,至始至终,查找不足然后进行补过,才能够发展得久远。只有这样,社会风气才有望回归到上古厚道与淳朴的时代。


【解读】


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对此章的争议可谓各执一词。前章讲“孝悌忠信”,讲君子的“学”,曾子在这里突然说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来,一定不是空穴来风,与前章连贯一气才对。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大致两种。一是,这一章是善待父母丧事并追念先祖的,一是一个人有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究竟谁说的有道理,更符合曾子的原意。前者说法,始于西汉时期孔子第10世孙孔安国。孔安国注释此章:“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归于厚也。”后者说法,是“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南师用佛教“菩萨畏因,凡夫畏果”的说法,认为“终”是结果,“远”是远因。朱熹以及当今的众多学者,沿用孔安国的观点。南师标新立异,在《论语别裁》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对于“慎终追远”准确的含义,从典籍中寻找痕迹并进行考证,“慎终”一词却有明确的答案。《左传》有“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意思是谨慎地开始,不怠慢地终结,就不会有窘迫之患。《礼记·表记》有“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终。”意思是事君自始自终都要谨慎。在《孔子家语·五仪解》中,鲁哀公向孔子请教有关人才的问题,孔子告诉他人有五个等次,分别是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和圣人。其中有关庸人的记载,“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不知其所执”。这里的“慎终”是谨慎小心、始终到底的意思。同样,在诸多先秦典籍中也发现了“敬始慎终”是君子修养的意思。而在先秦的语境中,并没有发现孔安国、朱熹等以“丧尽其哀”、“丧尽其礼”解释“慎终”的根据。因此,“慎终”的实际意思应该是,对前章所言孝悌、忠信等德行,要自始至终。

至于“追远”,在典籍中没能具体找到,但是如果用《论语·泰伯》载有曾子的一段话来理解这里的“远”,也就明白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读书人不能没有恢弘的气度与刚毅的性格,因为他承担重任而路途遥远。以行仁为自己的责任,这个担子还不沉重吗?直到死时才停下脚步,这个路程还不遥远吗?”曾子在这里谈到一个读书人,在行道也就是行仁的道路上,以“死而后已”为“远”,这就不就是“追远”的精神吗?这和“慎终追远”讲的难道不是一个道理吗?我们学习《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要结合整篇的宗旨和其中前后章的内容关联,方能得其要旨。

“民德归厚”。这里的民德就是民风、社会风气的意思。在孔夫子的心中,最完美的社会风气是什么呢?孔夫子的最高政治理想,记录在《礼记·礼运》之《大道之行也》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在此章中,是对前面章节的一个小结。“孝悌忠信”是前八章的核心,也是社会风气回归到上古文明时代淳朴、厚道的基础。研究社会的变迁,儒家对上古文明是予以肯定并且心驰神往的。所以,儒家充满仁爱的社会是需要回归,而不是去重建。就像当今社会,靠现代人如此沉重的私心如何能创造出完美的社会价值体系来?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难怪1988年初,75为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发表了宣言,宣言中说道:“人类要在21 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2500年前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在这里,我们还是学习一下朱熹继承孔安国对此章的注解,虽然我们感觉违背了曾子的原意,但是其观点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确是甚大。在内陆农村,每逢春节各家的家谱上,都有“慎终追远”四个字。被西方人称中国的“祖先教”也由此而来。孔安国及朱熹用孝道来解释,针对本章来说,内容表达是片面的。但是却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丧祭文化,这一点孔安国的继承者们朱熹等功不可没。朱熹在《论语集注》注解:“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民德归厚,谓下民化之,其德亦归于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