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红楼中宝黛钗三个人物形象

 昵称44592270 2018-09-28
这篇读书笔记写于我读大学一年级的时候,现在看来足见文字的稚嫩。自从高中开始读红楼以来,每隔一年我都会翻出来读一遍,当然主要是前八十回。近两年来却没有继续读了,但心里依然保存着对这本小说最初的热爱。近日打算整理一下自己的精神家园,好好回望一下自己的成长轨迹,写写书评文字。关于红楼,没有时间再写,就拿七年前的这篇贴出来吧!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最早迷上《红楼梦》时还不过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喜欢用自己贮满思绪的笔写下淡淡的哀愁,那时看红楼喜欢的仅仅是里面清韵雅洁,才情兼备的妙龄少女,以及她们笔下的一首首如流淌的旋律般的诗词。如今,年岁渐增,复读几遍,对它的认识逐渐由初始的纯粹感性阶段上升到感性与理性混杂的阶段,或许也可以说是一种成长吧!

首先是贾宝玉,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母腹中孕育出来的“新生儿”,尽管生于王公贵族之家,他的行为和思想却丝毫不曾被封建流俗所染。其中,最能体现他这点的是他对女性的尊重。他对一切“峨冠”的“须眉男子”深恶痛绝,认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此等言论,在泯灭女性价值,不把女性当人的封建社会简直是大逆不道。在其父贾政,一个道貌岸然的封建士大夫看来,此逆子“将来酒色之徒耳!”他当然无法体会宝玉内心对女性的那种纯洁,高尚的博爱大爱。

他爱志行高卓,气质脱俗,淡雅若仙,能够理解他,体谅他,从不劝他走仕途经济之路,说混账话的林妹妹,这是他内心深处的归宿,是他人世价值的最高体现,没有了这份爱,他的整个人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书中曾多次提到黛玉说要去死,他马上回答说“你死了,我做和尚去!”,恐怕就连黛玉也无法体会这句话的重量,以为这不过是一般的爱情宣言,她不知道她的死就是对他人世价值的彻底毁灭。人世匆匆,能够找到一个从内心深处懂自己,体谅自己的人就可以说是全部的意义了,何况是木石前盟,是前世的缠绵恩情,延续到今生的相遇相知?

他处处为了妹妹着想,他知道元妃赏给大家的东西中只有他和宝姐姐的是一样的,为了表明他的心意,连忙送到妹妹那里等妹妹挑;在被贾环泼了一脸的蜡油后烫伤了脸,知道妹妹爱干净体贴,怕妹妹看了觉着恶心,连忙捂住不让妹妹看;史湘云性格直爽,口无遮拦,说一个唱小生的戏子长的像林姐姐,他知道妹妹心多敏感,连忙向湘云使眼神,让她住口;在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中,大伙都说潇湘妃子的诗要略逊蘅芜君的一筹,只有他怡红公子说要再做评判……

他从不相信什么金玉良缘,尽管自己的通灵宝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和宝姐姐金锁上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明摆着的一对,就连睡里梦里都叫嚷着“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前盟!”就像【终身误】里边讲的“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在红楼里,只有黛玉的心跟他的心是相亲相近的,只有黛玉能懂他灵魂深处的思想,也只有黛玉能把他的家世, 他的通灵宝玉仅仅当做他这个人的附属品,抛开一切,纯粹的爱他这个人。当然,也只有他贾宝玉,能够欣赏妹妹超脱尘世的才情和灵气,能够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妹妹这一世的悲凉和凄惨,为了妹妹,哪怕玉石俱焚,变成尘埃,灰飞烟灭……这种爱根植在宝玉心中最真挚最深刻的爱,失去了时间和空间,而这份爱也依然永恒不褪色。

当然,他也爱大观园里面的其他女性,他敬重丰腴娇媚,通情达理的宝姐姐;他依赖温柔妩媚,体贴能干的袭人;他也喜欢直爽大度的史湘云,泼辣能干的风姐姐,周全妥帖的平儿,衷心耿耿的鸳鸯,气质美如兰的槛外人妙玉……甚至是憨厚粗俗的乡里人刘姥姥,他都是满怀着敬重,对她瞎编的故事一直念念不忘。

他还爱身边每一点每一滴的小小事物,见了鱼儿他就跟鱼儿讲话,见了鸟儿就跟鸟儿聊天,见了星星或是月亮,他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

爱博而心劳,宝玉的一生都活在对他身边的世界的无限爱意之中,可是说到底,他的心却是悲凉的,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母腹中孕育出来的新生儿,他是孤独的,所有那些爱,只有他自己才能背负起来,然后又随着他的离去而带走而终结,终究只有他自己能懂。“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就算是他也无法改变人世的沉浮和潮起潮落,因为爱得深沉,所以才无力去面对最后家道中落,物是人非的悲惨局面。所以他中举为家族回复荣耀之后便一绝红尘,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大荒山青埂峰无稽崖才是他的归宿。

其次我要讲的是黛玉,前世的绛珠仙草,为回报前世的恩情而脱胎为人偿还他一世的眼泪(见注),她是大观园里的一朵奇葩,她聪慧灵秀,集才情与容貌于一身,王熙凤第一次见她就说“天下竟有这么标致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她有着西施“捧心而蹙”的病态美,袅娜而又娉婷如弱柳扶风,超凡脱俗的,纤尘不染,眉目间荡漾着美的精魂。是天上来的“神仙似的妹妹“。

她有着诗人般的气质,她写的诗无论是意蕴还是措辞都高于大观园里任何一人,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和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外在的一草一木,一撇一捺只要触碰到她的眉眼立刻就成诵。她用灵魂写诗,以落花自比,血泪作墨,如泣如诉,一首《葬花吟》字字句句都是她灵魂的哀音,在“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的大观园,她过得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的日子,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是妙龄少女的她对现世生活世态炎凉的全部认识,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是她的高洁美好的情操和坚贞不阿的精神信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她以花开花落的短暂飘零来比自己的惨淡一生。

书中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把黛玉的咏诗之才写的淋漓尽致,“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她以菊花自咏,写其内心难为人解的苦闷;“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写其高洁品格与精神寄托。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毯。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这首唐多令写尽了她内心的缠绵不尽的愁与苦,诗如其人,诗咏其人。她的诗就是她的心灵世界。她坦率纯真,见之以诚,但是却爱使小性儿,喜怒常形于色,不分场合,

她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绝不隐忍,因此落得个“尖酸刻薄”的评价,不是理想中的贾家媳妇。相反,一贯圆滑处世,待人接物温和平静的宝钗却越来越深得贾府上上下下的欢心。因此,对于宝钗,她常常以冷言冷语相对,但在宝钗对她坦诚相待,予以开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向薛宝钗掏心掏肺,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足见其笃实敦厚,可敬可爱。

她对宝玉的爱是质朴无华,真挚而深刻的爱,它超脱了世间的一切有形的无形的存在。她为爱而生,为爱而死,她爱得执着,爱得单纯。小立恨因他,小坐泣为他,一颦一笑兼为他。她小心翼翼翼守护她的爱,却又对此捉摸不定,操碎了心,就像她自制的灯谜里的更香一样,她“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在第八回中,宝玉去看宝钗,正在一个“识金锁”,一个“认通灵”,不期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钗笑问“这是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又问“这是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正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又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聪敏的颦儿,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多么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敲而又点滴不漏。机敏如她,可谁又真正解她此时此刻内心的疼痛和不安呢?谁能真正体会这字字句句里的悲凉呢?“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泪尽了,她终究要回去。她匆匆来这人世一遭,祸也罢福也罢,悲也罢喜也罢,她单纯的活着,可为如此深刻的活着,谁都无法真正理解她在弥留之际嘴里念叨着的“宝玉,宝玉,你好……”中间的全部含义。

她和宝玉的爱真挚,深刻,出于尘世,却又超越尘世,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世间绝无仅有。但是却因为建立在现实社会所不容的基础上,所以,他们的爱注定只能以悲剧收场,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可就是它的悲剧的重量才成就了其永恒。

最后我要讲一下宝钗。她体态丰盈,娇艳妩媚,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人谓黛玉所不及。她处世圆滑,懂得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相处,让大观园里人人称好,就连情敌黛玉,她也懂得用恩威并施的方法,让黛玉最后卸下防备,待她如知己。她有城府,沉稳老练,甚至可以说是冷酷无情,在翠滴亭事件中,明明是她偷听了小红和坠儿的讲话,却如此狡猾的嫁祸于黛玉。知道黛玉死后,她作为宝玉的新婚夫人,能如此冷静的面对,还呵斥袭人“你知道什么好歹!横竖有我呢。”她教导妹妹们“女子无才便是德”,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就算被宝玉吹鼻子瞪眼她也毫无怨言,不厌其烦。

在王夫人为投井的金钏儿的事情忧心的时候,她作为一个黄花大闺女,挺身而出,把自己刚做的衣服拿了出来……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封建社会的淑女,是封建礼教的虔诚的信仰者,却又是殉道者,这些决定了她与宝黛的思想格格不入。她能得到宝二奶奶的位子,却永远也成不了宝玉的爱人。就他们三人的名字中,可以看出,她取的是宝玉的宝,而黛玉却取的是宝玉的玉。她自制的竹夫人灯谜“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这注定了她的结局。

自古以来,对宝钗的评价一直是褒贬不一,在初读红楼之时,我可以说是对其深恶痛绝,认为她为人太过虚伪世故 。可随着年岁渐增,渐通人事以后,回过头来想想,其实一个人的性格,品德等等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成长的背景所决定的。生活在皇商之家,深受母亲的教诲,又摊上这么一个混世魔王般的哥哥与其形成强烈的反差,她怎能形成宝黛那样自由奔放的思想体会呢?

她温柔妩媚,敦厚温和,大智若愚,心胸宽广,识大体,通情达理,试想要是有这么一个人物,你能不喜欢她吗?作为封建制家长,能不接纳她作为自家的媳妇呢?我们在悲痛黛玉凄惨悲凉的同时,想一想,此时此刻,新婚的她,不得不以林妹妹的身份嫁给宝玉,结婚这么大的事,贾府都给不了她一个光明正大,名不正,言不顺,而识大体的她却只能把自己的委屈泪咽进心里,一步一步由凤姐,王夫人等人推着走。这就是宝钗的悲哀。

《红楼梦》里面还有许许多多形象鲜明,个性十足的人物,我在这里不便一一赘述。只选了几个主要人物进行了分析,或许多有不到之处,望体谅包涵。 经典是刻在人心骨上的东西,一旦刻进去了,就拔不起了,成了永恒的感受。感其所感,忧其所忧,然后在一次次生与死,祸与福,悲与喜中从别人的生命轨迹中拾得点点感悟,使心灵充实,这也是成长。

人生之路不长,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空间,分享着同一个故事。感动,感悟,一路走去,因为有你,有我,有经典,我们不孤独。谢谢《红楼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