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家书的收获

 采书 2018-09-28

记忆中看过的家书有两本,一本是《傅雷家书》,一本就是现在时常反复翻阅的《曾国藩家书》。最早知道曾国藩其人,缘于历史课本讲到镇压太平天国的湘军时,才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当时受书本、电影影响认为其人必定是一脸奸险,一副坏的不能再坏的嘴脸,一个胸无点墨杀气疼腾腾的刽子手。其后直到偶然读到钟书河先生编辑的《曾国藩家书》,才有些全面了解这一颇有争议的人物,在反复阅读了他的家书后又买了一本。至今这本书仍时常放于枕边案头,时不时的拿起来翻翻。

历史上政治上的事情早有定论,但《曾国藩家书》的确是有可取之处,读者从中可以学到许多如何做人如何读书的东西。因是家书,性情心语不经意间就流露笔端,教子书中爱之深责之切的舐犊情,与弟书中如诤友促膝夜谈,与父书中拳拳之心跃然纸上。这也解释了该书曾创下建国前70年间读书人必读之书的记录,连一代伟人毛泽东都曾反复阅读的原因。我在开始读此书时比较喜欢其中的教子书,因为其中就读书、书法、健身、为人处世等等年轻人成长过程遇到的很多问题都颇有涉及。令人敬佩的是其间不单单是谆谆教导,更有其身体力行后的经验之谈。而随着女儿的一天天长大,更喜读之,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孩子成龙变凤有所成就?看看我们周围吧,为人父母的谁不是有十分力盼着能使出十一分来培养儿女,就读于好的学校,接受各种课外培训,当然这造就了一些人才,可也不乏未成材却成了街头巷尾人们谈资笑料的。其实现代很多有所成就的父母未打造出人摸人样的儿女,问题大都在于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的失误。按今天的看法曾国藩肯定是高干级别,其儿女那更是正牌的高干子弟,很容易就蜕变为架鸟笼逗蛐蛐的衙内式的纨绔子弟,但由于曾的教育得法,其长子曾纪泽诗书文画俱佳,并自学英语,成为一名外交家。次子在古算学方面学有所成。究其原因得益于曾的教育理念,首先,告诉后辈读书不应带有任何功利思想,在家书中曾反复告诫其子,“尔辈只要多读书,决不怕没有饭吃”,只是要求孩子做一个读书明理的君子,而非“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第二,屡屡告诫孩子一言一行不可带有世家子弟的骄奢与跋扈,对日常举止要求颇严。第三,要求他人做的,自己必定亲身践行,而非冬烘先生般的刻板说教。

培养文明健康的一代新人,当然不需要从古书中生搬硬套,但在教育子女方面,古今父母的苦心是一脉相承的,读一本家书或许不会让子女成龙成凤,但对于培养孩子的成长肯定有所裨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