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物化学丨血脂调节药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健康快乐有财 2018-09-28

血脂调节药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分四类:
1.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2.苯氧乙酸
3.烟酸
4.其他


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类


  作用机制:抑制HMG-CoA还原酶
  微生物发酵得到“他汀”类
1.洛伐他汀


  结构特征:多氢萘和六元内酯
①有8个手性中心,(+)体
②吡喃环氧化生成吡喃二酮
③水溶液酸碱催化下,内酯环水解,生成羟基酸,是体内产生作用的形式
④结构改造得到辛伐他汀
2.辛伐他汀(新)

 

3.氟伐他汀

 

  有与洛伐他汀内酯开环产物相似的二羟基酸碳链(是体内产生作用的形式
4.阿托伐他汀(新)

 

  化学名:7-[2- (4-氟苯基) -3-苯基 -4- (苯胺基羰基-5- (2-丙基) -1- 吡咯基] -3,5- 二羟基 – 庚酸
  全合成的两个他汀(氟伐)与含多氢萘的相比,药代动力学不同,食物无影响,通过胆汁粪便排泄


苯氧乙酸类


1.氯贝丁酯


  化学名:2-甲基-2-(4-氯苯氧基)丙酸乙酯
①副作用:消化道反应、转氨酶升高
②目前应用急剧减少,是提供了有关发展苯氧乙酸类降脂药的先导化合物
2.非诺贝特(新)

 

  化学名:2-甲基 -2- [4-(4- 氯苯甲酰基) 苯氧基] 丙酸异丙酯
①与氯贝丁酯结构的区别
体内代谢生成非诺贝特酸起作用
③可加强抗凝血药作用,合用时减少维生素K剂量
3.吉非贝齐(新)

 

  特点:①非卤代的苯氧戊酸衍生物(说明对位取代及氯不是必需的)
②显著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
  苯氧乙酸类的构效关系:

 

1.基本结构为芳基和脂肪酸两部分
  芳基保证亲脂性
2.羧基及可以水解成羧基的部分是必要结构
  (与酶相互作用)
3.增加苯甲酰基,活性增强(非诺贝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