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阴舌裂 徐某某,女,60岁。 患者中气素虚,常感齿龈干燥出血,夏季受暑。秋燥季节,突然口苦咽干,全舌开裂,吞咽困难,神志不宁,左脉虚涩,右脉弦数。舌质深红,光如镜面无苔。 辨证:暑湿伏火,伤阴化燥。治宜育阴、清火、润燥。 处 方 ①鲜生地60克,旱莲草、女贞子、红藤、蒲公英、板蓝根各25克,黄甘菊、川贝、大青叶各9克,枸杞、石斛各12克,琥珀末6克。 ②外用青黛、黄柏各6克,西牛黄0.3克,琥珀末1.5克,共研细末香油调擦患处。 按: 六淫为病,燥居其一。燥邪伤津,则口舌唇齿均有干枯之感。患者正气素虚,齿龈出血,此为燥证远因。夏季感受暑湿,秋凉季节,暑湿化燥,口苦咽干,全舌开裂,此为燥证近因。临床施治,自以润燥为急。但君相火旺,交煽燎原,必育阴始足以期熄火,必熄火始足以言润燥。处方略施薛一瓢滋营液之法,结合银甲煎大意为治,佐以青黛、牛黄诸药外擦,借以收取速效。 阴虚眩晕 周某,男,60岁。 眩晕气短而闷,视物不清,两胁痛,耳鸣,暵热,往往有身在舟中视周围环境转动之感。脉弦数而细,舌红少苔。 辨证:肝肾两虚,肝风内扰。治宜滋养肝肾,佐以熄风。 处 方 沙参、川楝子、钩藤、蛇皮、乌梢蛇、生蒲黄各9克,细生地、生白芍、枸杞、炒北五味各12克,刺蒺藜18克,木贼草、楮实子、珍珠母各25克,夜交藤60克,蜈蚣2条。 上方服四剂后复诊,眩晕气短减轻,耳鸣弱视消失。暵热如前,食欲不振,再予滋养肝肾,佐以运脾。再处下方: 处 方 党参、生黄芪各25克,鸡血藤、刺蒺藜各18克,鸡内金、炒川楝子、钩藤、山萸肉各9克,生白芍、枸杞各12克,夜交藤60克,虫草15克。 上方连服七剂痊愈。 按: 眩晕证大抵有三种类型: (一)血虚型,发病时间甚短,往往几分钟自愈; (二)阴虚阳亢型; (三)肝肾阴虚型,即本证。患者眩晕、耳鸣、弱视,有身坐舟中以及视周围环境作旋转状之自觉证,即肝肾阴虚,肝风内动之征。肾阴虚则水不涵木,肝阴虚则风从内动。处方用一贯煎合钩藤饮大意,稍作剪裁,为适应本证,疗效较高之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