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秦 赵玮:我国职教供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昵称52580869 2018-09-29

内容提要: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既是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主要评价依据,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重要实现基础。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从职业教育供求协调的发展资源、发展结构、发展模式、发展能力和发展特色五个方面构建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客观、准确地评价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过程与效果。

关 键 词:职业教育 供求协调发展 评价指标 模糊综合评价法

基金项目:北京联合大学人才强校优选计划。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8)02-0094-06

一、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内涵

(一)职业教育的供给与需求

职业教育供给指在资源允许的条件下供给主体能够并且愿意投入到职业教育中的资源数量[1]。职业教育的供给主体主要包括政府、职业院校和学生,政府和学生主要提供教育经费,职业院校主要提供人力和物力。

职业教育需求是基于需求主体的视角,由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的职业院校对经费的需求、社会对职业教育产品的需求和个人对职业教育机会的需求构成的一个相对复杂的需求体系。职业教育的需求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和职业院校。学生的需求是对教育机会的需求,企业的需求是对教育产品的需求,职业院校的需求则是对教育经费的需求。

职业教育的供给与需求之间既紧密相连,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矛盾,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的机会需求与供给、职业教育的经费需求与供给、职业教育的产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二)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内涵

职业教育供求指职业院校生产的产品(即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对市场的供给和市场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当职业教育市场供给大于需求时,会引起职业教育产品积压,造成社会资源(职业教育的教育资源和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资源)巨大浪费;当职业教育市场供给小于需求时,整个社会的劳动力资源无法充分利用;只有当职业教育供求实现均衡,即职业教育的市场供给等于需求时,劳动力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

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是政府(政策主体)、职业院校(办学主体)、企业(用人主体)及学生(学习主体)四方主体在市场基础上共同作用的过程,是政府顶层设计的前馈控制与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动态调整相结合的过程[2]。

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机会的供求关系协调发展,需求方为学生,供给方为职业院校;二是职业教育经费(学费)的供求关系协调发展,需求方为职业院校,供给方为学生;三是职业教育产品的供求关系协调发展,需求方为企业,供给方为职业院校;四是职业教育经费的供求关系协调发展,需求方为职业院校,供给方为政府。

二、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构建原则[3]

1.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

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要科学地反映我国职业教育的供求发展现状,又要强调实用性,保证数据处理过程的简化。坚持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可以客观、有效地评价我国职业教育供求的协调发展。

2.代表性与可比性原则

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同时,由于客观上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发展的差异,要选择具有可比性的一些指标,这样有利于分析比较我国职业教育供求的协调发展程度。

3.动态性与静态性原则

构建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反映我国职业教育供求的发展现状,也要考虑我国职业教育供求的发展方向,坚持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原则,实现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适时评价。

4.系统性与关联性原则

由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复杂性,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是一个多维结构,因此,构建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时,要全面反映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发展的各个层面与各类要素,指标间要保持独立、相互关联,组成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指标体系。

5.经济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构建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均衡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尽量简化评价流程,避免过于繁琐,从而降低评价成本。同时,评价指标概念要清晰,表达方式应简单易懂,重点要突出,既能满足评价分析的需要,又有方便获取的可行性,保证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

(二)体系结构

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体现“效果”的评价,也要反映“效率”“效益”“效能”与“效应”的评价[4]。因此,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均衡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应涵盖供求协调发展资源、发展结构、发展模式、发展能力与发展特色五个方面,如图1所示。

王秦 赵玮:我国职教供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资源是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评价的切入点,主要评价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教学资源、师资建设和经费投入四个方面。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结构是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评价的重点,主要评价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培养层次和教育形式三个方面。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模式是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评价的关键,主要评价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式、招生就业和教学科研三个方面。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能力是对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客观判断,主要评价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能力、外延式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四个方面。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特色是对职业教育的成熟水平进行价值判断,主要评价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四个方面。

(三)指标选取

选取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时,应尽量覆盖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全部需求,并要尽可能量化。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选取如图2所示。

王秦 赵玮:我国职教供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图2 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选取

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在发展资源上需要具备政策支持、教学资源、师资建设和经费投入四个方面的要求。政策支持指标中的发展战略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战略情况,政策法规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情况,专项经费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投入情况。教学资源指标中的教学设施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设施配备情况,实践教学资源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情况,校企共建教学资源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共建教学资源的情况。师资建设指标中的校方师资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校方教师具备的双师认证资格情况,企方师资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企方导师具备的一线实践经验情况,队伍的合理性指标用于评价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人员构成的合理性。经费投入指标中的教师待遇指标评价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工资待遇的经费投入情况,学生经费指标评价我国职业院校学生人均的经费投入情况,教学经费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经费的投入情况。

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在发展结构上需要具备专业结构、培养层次和教育形式三个方面的要求。专业结构指标中的专业对口区域经济指标评价我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匹配度,专业对口企业需求指标评价我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吻合度,专业符合学生发展指标评价我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学生个人发展的匹配度。培养层次指标中的专本衔接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专、本衔接的培养情况,职教本科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培养情况,专硕培养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层次情况。教育形式指标中的职前培训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开展职前培训的情况,在职培训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在职培养的情况,转岗转业培训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转岗转业培训的情况。

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在发展模式上需要具备培养方式、招生就业和教育科研三个方面的要求。培养方式指标中的企业导师制指标评价我国职业院校的企业导师配备情况,人才培养途径规范性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的规范程度,人才输出途径合理性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人才输出途径的合理程度。招生就业指标中的生源稳定性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生源的稳定程度,订单培养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订单培养人才的情况,就业率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社会满意度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毕业生的社会满意情况。教学科研指标中的科研指导教学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指导教育教学的情况,校企合建学科性公司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建立学科性公司的情况,校企联办应用研究所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建立应用型研究所的情况。

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在发展能力上需要具备内涵式发展能力、外延式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自主式发展能力四个方面的要求。内涵式发展能力指标中的师生内涵发展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注重师生内涵发展的情况,教学过程评价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注重教学过程评价的情况,教学质量提高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注重教学质量提高的情况。外延式发展能力指标中的数量增长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数量增长的情况,规模提升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规模提升的情况,空间拓展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空间拓展的情况。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我国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自主式发展能力指标中的办学自主权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是否自主办学的情况,特色培养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是否进行了特色培养,自我发展评价机制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是否具有自我发展的评价机制。

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在发展特色上需要具备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教育方式和教学环境四个方面的要求。办学理念指标中的可行性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是否具有可行的办学理念,先进性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是否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性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是否具有科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指标中的可行性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是否具有可行的办学目标,明确性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是否具有明确的办学目标,特色性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是否具有特色的办学目标。教育方式指标中的项目导向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是否具有项目导向的教育方式,自主学习培养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是否加强了自主学习培养方式。教学环境指标中的职业教育文化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是否形成了职业教育文化环境,和谐性指标评价我国职业教育是否具有和谐的教育氛围。

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模糊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评价的三级模糊综合评价因素集,详见表1。

王秦 赵玮:我国职教供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针对各类评价因素可能值为区间的选取特点,将评语集

王秦 赵玮:我国职教供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定为v={很好、好、一般、差、很差},结合极限最优值或多方案比较最优值进行评分,详见表2。

王秦 赵玮:我国职教供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二)权重向量构建

权重向量是与因素集对应的集合,用于表示各个因素的权重比值。按照因素集,权重向量可以分为三级,具体表示为:

王秦 赵玮:我国职教供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邀请10名业界的权威专家,独立填写指标权重调查表,得到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三级评价因素的权重统计结果,详见表3。

王秦 赵玮:我国职教供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在分析职业教育供给和职业教育需求概念的基础上,界定了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的内涵,阐述了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体系结构和指标选取,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对我国职业教育供求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实现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发展的均衡。

参考文献:

[1]石伟平.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1)[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张瑞.城乡统筹视野下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以重庆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4):5-11.

[3]姜大源.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29-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