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的脆弱与高贵

 安东老王 2018-09-29
--再读余秋雨的文字


大凡世间美好的事物,都是既高贵又脆弱的。鲜花与丽人,感情与文明--想想看,那么美艳的一丛鲜花,只消深秋的一场轻霜,便会落红满地。人类的文化与文明,在很大程度上,也酷似娇艳的花朵。

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字,自然生出这般喟叹来。透过作者笔底浓浓的历史意绪,厚重的文化情思,读者的文化良知被触动着,觉醒了。这是秋雨先生对文化与文明的殷殷呼唤,为我们这个浮躁的世界平添了一层文化的沉静与庄严。

文化是强大的,强大到无所不在,时时引领人群一步步走向更高的文明。然而文化又是脆弱的,脆弱得如同一只精美的瓷器。余秋雨先生早先出版的一部散文集以《文明的碎片》名之,直接道出了文化的易碎性质。余先生的家乡余姚上林湖畔,曾是名垂史册的越窑所在地。作者童年在湖中游泳时,经常从湖泥中拣出精美的瓷片。这瓷片成了留在他心中的一个谜。谜底在他的《乡关何处》一文中渐次解开,便有了一番透彻的议论:

“直到今天,我们大概还躲不开与蒙昧和野蛮的周旋,因此文明永远显得如此珍贵。”“即使是家乡的陶瓷器皿也能证明:文明有可能盛过野蛮,有可能掩埋于蒙昧,文明易碎……然而即便是无法修补的碎片,也会保存着某种光彩。”

陶瓷的碎片喻示着脆弱与高贵并臻的文明,可能不足以说明什么。但当我们读到《脆弱的都城》时,就不能不被一座都城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心灵震撼了。渤海国的遗址埋没在东北平原的田垅黑土之中,这座公元八世纪到九世纪之间亚洲最大的都市之一,竟毁于一旦,消失得连这一事件的些许记载也没留下。大自然可以轻而易举毁灭人性高度凝聚的文明都城,如庞贝,如玛雅,如楼兰。而人性自身的弱点,贪婪和野蛮,特别是二者合一导致的兵燹,更足以造成城市整体命运的悲剧。脆弱的文明的悲剧性质还表现在人类政治斗争对文化的无情摧折上面。明清两朝的文字狱也并不遥远。正如美好的东西一样,文明也是无力保护自己的。文化如此,文化人也一样。作者在《遥远的绝响》中,以凄怆的文笔刻画了身处魏晋乱世中文人的生存状态。他们小心地躲避着迫害却终难血染平沙,行刑前的嵇康从容地弹了一曲《广陵散》,遂成千古绝响。

     文化意义的昭示,并非热热闹闹的“文化节”,而是沉重的殉道,是艰难的旅行。因为文化真的很高贵,值得有人为它赴汤蹈火。脆弱复高贵的文化,能够激起文化良知的双倍热诚,捍卫文化,抗拒野蛮与堕落。
    1999年3月18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