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人家的孩子”:草书大家怀素🙏

 书艺咀华 2020-11-09

🔥「     咀   法  术  英 华

这个怀素很逗比……

怀素如果生于现在,肯定就是那个让你提心吊胆的“别人家的孩子”,因为,他不仅聪明伶俐,而且勤奋好学。

但是,十岁(也有说七岁)时,怀素突然想出家,父母也阻止不了——人家根本不屑与我们凡夫俗子竞争。在那卷令万千后辈学徒景仰膜拜的狂草神品《自叙帖》中,开首就写着,“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

怀素《自叙帖》

一个十岁的孩子要遁入空门,不是有病,就一定是天才。怀素的出家,对他的父母而言想必是极悲剧的,这意味着功名无望、断子绝孙;但对书法而言,却收获了草书艺术上的一座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因为他把别人争功名、生孩子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了对书法艺术的钻研中。

怀素“用蕉叶练字,弃废笔成冢,书漆盘致穿,洗砚池尽墨”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勤奋刻苦,令原本鲁钝的我们不得不赧然汗下。

怀素 芭蕉练字

艺术家之幸运,莫过于生前即被世人发现其价值,死后得到万世追捧,那是不幸中的万幸。艺术家可以清高,可以唾弃名利,却比任何人都更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而这认可又往往只能通过成名得以体现。所以,利之于艺术家可以毫不犹豫地摒弃,而名却是让艺术家们爱恨交织的东西。

怀素生前即负盛名,得到当时许多诗人,如李白等的诗赞,向他索字王公贵族、乡野平民不胜其烦,更重要的,他获得过前辈颜真卿的称赞。

颜鲁公是“草圣”张旭的徒弟,家学极深,又得张旭真传,是书法史上少有的诸体兼精的大家,其行草书《祭侄稿》、《争座位帖》真情流露、信手拈来、自然生动,无意于技法而点画皆到,最符合我所称的“为人”的书法艺术(参见往期文章 论艺术家的品行,我只服颜真卿! 。苏东坡曾感叹:“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就是说,诗文书画这些天下的能工巧事,都被杜韩颜吴这些唐人干到了巅峰,后人还搞个毛啊。以东坡之才,居然发出这样的感慨,真是可爱至极。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

张旭就更了不得了。他母亲陆氏是书法家陆柬之的女儿,陆柬之又是虞世南的外甥,虞世南又是智永禅师的徒弟、“初唐四家”之一,智永禅师又是王羲之第七世孙、妙传家法。经过书法技艺的代代相传,张旭必能得“二王”真谛,加之又取法王羲之最推崇的草书大家张芝笔法,再加之他又聪敏好学,想无成就都难。鲁公楷法、怀素草法,均深受张旭妙传。宋代鉴赏家董逌在《广川书跋》中说:“书法相传至张颠后,鲁公得尽于楷,怀素得尽于草。”后世对欧、褚、颜、柳均有微词,独对张旭这座草书艺术上的另一座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赞叹不已。

怀素四十岁时来到长安,向大他十六岁的当时已名震天下的前辈颜真卿求教笔法。

颜真卿先讲了自己当年向张旭学书的情景。他说:“我二十多岁时曾游长安,师张旭二年,略得笔法,自以为未稳。三十五岁从醴泉罢职回来,又特往洛阳继续向张旭求教。有次,我再三请求张长史教笔法,长史许久不言,左右盼望,不畅而去,我跟在他后面,走到东竹林院小堂里。张公坐在床上,命我居于小榻边,说道,‘笔法玄微,难妄传授,非志士高人,岂可言其妙!书之求能,且攻真草,今以授子,可须思妙’。”张旭的意思是,笔法这个东西妙不可言,只有高人才能讲清楚,他也不好说,但他觉得楷、草是学书之要,就把楷法与草法传授给颜真卿,然后由颜自己去细细品味琢磨笔法之妙。说罢,颜真卿把从张旭那儿学到的“平谓横、直谓纵、均谓间、密谓际”这“十二笔意”,又传给怀素。


古钗脚与屋漏痕之比较

讲完自己的求学经历,颜又问怀素:“草书于师授之外,有自得之乎?”就是说,你的草书除了老师传授外,是否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和感受?素对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平原走吗,美妙无穷。”听完,颜公赞曰:“噫!草书之渊妙,代不乏人,‘夏云多奇峰’可谓闻所末闻之旨也。”意思是,怀素以云之变入草法的体会,他第一次听说,可谓深刻地理解了草书的妙意,有怀素在,“草圣”后继有人了。

丰子恺漫画《夏云多奇峰》

颜素二人的对话也说明了“悟性”之于学书的重要性。怀素老师邬彤的“古钗脚”,颜真卿的“屋漏痕”,怀素的“夏云奇峰”等比喻,都是艺术家们从大自然的奇妙中悟出的用笔之道。张旭在这方面更是突出,待专讲张旭故事时再论。

怀素的故事还说明了“师承”的重要。“茶圣”陆羽在《僧怀素传》中说,“怀素心悟曰:‘夫学无师授,如不由户而出’。”“户”在小篆中如“門”之左侧,原意为单扇门。这句话的意思是,怀素真心觉得,学书法没有老师教,就像出屋不从门走一样,根本不行。《论语》中,孔子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意即,谁出屋不经过房门呢?为何没人在我这条有如家门的仁义大道上行走呢?复观现在的所谓“书法家”,不临帖、不学古、不讲师承,纯“自由体”、“老干部体”,把临古的功夫都用在搞关系、搞宣传上,真是败坏艺风、让人无语。

怀素《千字文》

从张芝到卫夫人再到“二王”,再到智永禅师,再到虞、陆、张、颜、素,正由于这种紧密的传承关系,才使书法艺术“代不乏人”,延续至今。

我自己在学书法过程中也很有感受。当年自以为隶书已经写得像回事了,点画、结构与古碑相比皆惟妙惟肖,便书几字给师大一国画教授看。其时,教授正躺在床边小憩,他抬头看了一眼,然后又闭目,良久,只说了一句话:“起笔有误,没有老师不行。”后来,我回到师大图书馆,搜阅多本技法类著作,果如教授所言,起笔大谬,真是惭愧不已,之后愈加注意技法问题。他曾几次要我拜师,不知当时怎么想的,居然每次都以无志于学书而婉拒,追悔莫及。

怀素在佛学上也有很深的研究,通梵语。他对于书法艺术的不凡悟性,大约也有佛法参禅“顿悟”之妙助吧。懂佛法、究哲学的,大都是有大智慧的人。作为僧人,他还嗜酒,陆羽所谓“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这是有真性情的人。

我读过许多称赞怀素的诗作和书论,很多评价都很畅快。如果让我冒昧地用一句话评赞怀素及其艺术,我想,“佛眼看世界,醉意书华章”这句是比较妥当的。

👀大家都在看👇


🔥干货:一幅怀素49岁时的狂草!


🔥怀素《大草千字文》,“草神”!


🔥怀素经典草书《圣母帖》,痛快


🔥吃货和尚怀素:谁敢挡我吃肉!


🔥怀素狂草《千字文》(国内未出版)


🔥自学书法,这几点一定要注意🔥


🔥看“扬州八怪”临《华山庙碑》


🔥如果有空,写一幅“劝学诗”给孩子


🔥陈忠康谈临摹(授课笔记,珍贵)


🔥破解米芾行书技法,好帖!


🔥13个书法核心问题,有些很意外


🔥追求单字之美,昭示现代人的孤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