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懿真相:靠甄嬛上位,被魏璎珞赶超,一生是富察氏陪衬,一再被伤害

 视频转换软件 2018-09-29

1


《如懿传》中的如懿,原型当然就是乾隆皇帝娴妃,后来的乌拉那拉皇后。

自古后宫女人,能有幸得皇帝专宠、长宠的寥寥无几,甚至一时得宠也极其不易,所以她们最现实的问题,倒并非是不得上位,而是想为常人却不可得。

这就像高贵妃死前所言,只愿下辈子能够嫁入寻常人家,相夫教子,过正常的夫妻生活。

深宫冷落,一生无爱,如懿就是一个显例,尽管她还是一位皇后。

她受命运播弄,做了皇后,只有更加不幸,所以我倒希望她真能够与乾隆青梅竹马,有那么一段深情。

即便她在《如懿传》中的结局,也令人扼腕。

感情几经跌宕,由热变冷,甚至反目成仇,这是人间男女常有的路数,但那毕竟是爱过的,只可惜,现实中的如懿,连这都没有。

一切都是假的。

只有不爱,被伤害,被摧残,才是真的。


2


乌拉那拉氏,也就是所谓的如懿,她是佐领那尔布的女儿。论出身,她不如富察氏高贵,论家门,她不如高佳氏显赫,那么她是如何逐渐上位的呢?

如懿是雍正十二年经选秀入宫,在乾隆还为皇子的时候,被赐封为侧福晋的,也就是妾。

那年她16岁,乾隆在这之前,已经有好几房夫人,并还有6个子女。

但是等第二年,雍正去世,乾隆登基后,她却就在富察氏封后当天,被册封为娴妃了。

当时,她上面只有皇后富察氏,和皇贵妃高佳氏,像纯妃苏氏、嘉嫔金氏等等,位置都在她之下。

她这上位速度可真够快的,也算够高。

但是这一切,却并非来自乾隆的宠爱,其着眼点,恰在她那个“娴”字之上。

娴,即为安和、恬静之意,这说明如懿是庄重、稳重、平和不争的,而这恰恰是宫中选秀最注重的品格,皇太后钮钴禄氏这样的老人,最看重的东西。

清朝重孝道,皇太后其实才是真正的后宫之主,如果她还是一位愿意管事的皇太后的话,那她就更是后宫之主,因此,如懿只怕是在册封侧福晋之时,就已经得了太后欢心,入了她的法眼。

不用说,这位皇太后,即是《甄嬛传》的主角,甄嬛。

当然,乾隆朝后宫除嫡福晋富察氏之位为必然之外,如懿若想在上位速度、高度上跟高佳氏比,可是万万不行。

高佳氏原本是内务府包衣出身,是通过包衣选秀进入弘历府中的,她最初只是一个使女而已。

但是她却在雍正十二年,经雍正一纸诏书,一转眼就成了弘历侧福晋,又在乾隆登基之后,立刻被册封为后宫一人之下的皇贵妃。

人家的父亲高斌,可早已是朝廷重臣,雍正父子为他抬旗,又加这各种超拔,自然有深厚的政治背景。

但是不幸的是,高佳氏早在乾隆十年就一病而去,比富察氏更早了三年。如此这般,那按照进位顺序,富察氏之后的皇后之位,也就只能属于如懿了。

只是由于乾隆爱皇后太深,如懿这上位却依旧费了许多周折。此事如懿自己,当然是无权定夺的,因此这周折就只能显现在太后与乾隆之间。


3


乾隆对富察氏悠远的深情,我在拙作《富察皇后之死,使大批官员遭殃,乾隆永不进济南,一生如在深渊》中,已谈过不少,但这还不是全部。

富察皇后之死,使大批官员遭殃,乾隆永不进济南,一生如在深渊

清朝立嫡以能,其实是不大管什么长幼秩序、嫡庶之别的,但是乾隆在富察氏身上,却显得特别注重这些。

富察氏长子永琏一出生,乾隆就按照成例,下密旨,将他立为储君了。永琏不过活了九个月而已,但是乾隆在此后长达十一年的岁月里,却再也没有立储。

其他皇子他是看都不看一眼的,他在等,等富察氏再有生育。

因此,等富察氏第二子永琮一出生,他就立刻又这么办了,只可惜这一个,却依旧不过只活了二年,就被天花夺去性命。

而这种待遇,如懿连想都不用想,就是后面得宠的令妃,也没有。令妃所生的十五阿哥虽然最终终于成了嘉庆帝,但那却显然是长期甄选、考察的结果,就这样,乾隆也并不是特别中意。

他在确立之时,甚至曾说过这样狠毒的咒语:如果十五阿哥不行,那就早点让他死去。

皇家至此已难见什么骨肉亲情。

于是乾隆在富察氏死后,将如懿进位到皇后的过程中,就有了很多异常。

富察氏死后,中宫大位空虚,这是必须尽快填补的,但是乾隆却一点都不着急。就是太后一再催促,他也不着急。

背后站着太后的如懿,从德行、性情各方面看都是第一人选,她进位皇后,按顺序更是天经地义,何况那时乾隆也并无特别宠爱的妃子,但是乾隆在这时,却偏偏仍旧要设法抵制。

他说,皇后刚去,他不忍心,不妨先将如懿册立为皇贵妃,统领六宫,等皇后三年大丧过了,再来封后。

这件事太后当然也不能过于勉强,但是乾隆那贵妃是怎么封的呢?

他首先说这是遵皇太后懿旨办的,然后就降低了贵妃的规格,倒好像生怕人家不知道他不情愿似的。

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啊。

当初高佳氏封贵妃,也是“摄六宫事”,乾隆还曾下旨,令公主、王妃、命妇,此后见贵妃都要按照旧例,行跪拜之礼,但是等如懿做贵妃时,乾隆却说不能这样了。

他说,高佳氏是初封即为贵妃,才这么办的,而其他人,由妃晋封,则就无此资格,必须礼仪减等。他甚至还将此载入会典,以示正当,要求大清此后都需按此办理。

如懿在同时期的妃嫔之中,长年没有生育,一个没有,她就是到了此时,也仍旧会受到如此冷落、限制,你想,她与乾隆那青梅竹马、相知相爱,怎可能有?

 4


富察氏去世三年,如懿当真被册立为皇后了,但是那又是怎样一种册封?

乾隆在册封诏书里说的是,恭奉皇太后命,“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他显然依旧是一万个不情愿,依旧要告诉天下,这都是皇太后的意思。

如懿被册封为贵妃时,就显得不伦不类,现在被册封为皇后,又是如此,乾隆甚至还曾在当天晚上,打发走近侍,一个人去为富察氏作情诗,可想而知,她当时这处境有多么难堪。

这种事当时之人都非常明白,只有后人还会以乾隆当时巡行,次次都带着如懿为风光无限,这当然都是想当然耳。

乾隆次次也带着太后,如懿名分在那,太后也一直非常喜欢,这岂有不带之理?如懿在富察氏生前,一个子女未育,在富察氏死后的四年里,也一个子女未育,这难道不够说明问题?

如懿生下第一个孩子,是在乾隆十七年四月,也就是富察氏去世四年之后,此时她已经年过三十五岁,入宫十八年了,可是她这个孩子又是怎么来的?

乾隆在乾隆十六年三月曾经作过一首诗,这其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旧剑久相投。”

这句诗,实际是他的一场自问自答:那拉氏难道就一定不如富察氏吗?唉,这一切都是我与富察氏结发已久,情投意合,放不下的缘故啊。

当时正因为南巡,住在杭州行宫里的乾隆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自然是因为他已经觉得老这样下去不行了,在找症结,劝说自己,寻求改变。

十六年三月到十七年四月,差不多刚好一年,很显然,乾隆就是因为那次反思,才终于肯眷顾如懿的。

那拉已为正妻皇后,他一直冷落下去,不但无法向太后、臣民交代,就是自己也说不过去,所以他就觉得应该放下富察氏,试试看,去过正常的夫妻生活了。

乾隆这一试就是五六年,所以如懿就先后生下了二子一女,但是他这试,也就那五六年的光景了,因为那拉氏到底不是富察氏,她替代不了,而且这时候令妃,也就是《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如懿传》中的卫嬿婉,也显得比如懿更有吸引力。


5


令妃,后来的孝仪皇后魏氏,其实一天皇后也没有做过,她这名号是死后的谥号。

她作为贵妃,甚至在如懿死后,连“摄六宫事”的名义也没有得到,只是实际上的六宫领袖。

那时候的乾隆,就更加不想立皇后了,一则是因为富察氏,一则是因为那拉氏。

为富察氏是出于爱,为那拉氏,是出于恨,为爱为恨,他都不想再有一个皇后来扰乱他。

令妃的出身,一向有多种说法,但都缺乏确证,因此只能根据官方说法,认为她的确是内管领清泰之女。

这也就是说,她同样是通过内务府选秀进来的。

令妃一入宫就是贵人,乾隆十一年她封令嫔的时候,也不过才19岁,她当然要比如懿等人年轻得多。

但是她的得宠,却不只是年轻的缘故,还因为她跟富察氏关系特别亲密,一路走来,都曾得到富察氏特别照拂。

这就使乾隆爱屋及乌,始终对她有特别的亲近感。她去世之后,都是葬在富察氏身边的,乾隆晚年祭祀富察氏时,写的这句诗,就是说她们的:

“旧日玉成侣,依然身旁陪。”

她们以前是闺蜜,现在依旧还互相陪伴。

年轻、貌美、爱屋及乌,这已经足以使乾隆对令妃有特别之宠,但这还远远不够。

娴妃是什么人?庄重平和守礼之人,她这种人会不会显得无趣?

令妃什么人?她那“令”出自《诗经·大雅》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也就是怎么着都好,美好的不得了的意思。

如懿性情不敌富察氏、魏氏,青春可爱美好不敌魏氏,乾隆与她只有维护道德,垂范天下的需要而已,而无人性满足,这还有何话可说?

那种假惺惺的恩爱,他终有一天是维持不下去的。

令妃十年间七次怀孕,为乾隆生下六个子女,这在乾隆朝绝无仅有,在大清也是生育第一人,这当然足以增加乾隆对她的宠爱,但是乾隆对她若无宠爱在先,这第一又从何而来?

如懿其实在未曾被打入冷宫之前,就被令妃赶超了,这其中其实只有寻常人情,并无那么多的阴谋论,于是如懿的下场,也就很早就被决定了。

三国时的司马懿,当年跟结发妻子张春华还曾恩爱过呢,他后来不也曾为了美妾,称老妻为“厌物”?就是令妃,她后面也只能被香妃夺去宠爱。

富察氏的宠遇,是再也没有了啊。


6


如懿的厄运来自乾隆三十年南巡之际,这场变故来得非常突兀。

当年闰二月初九,乾隆一行驻跸在杭州圣因寺行宫,史官记载仍是一派洽庆,但是仅仅过了不到十天,乾隆就突然以皇后“突发疯疾”之名下诏,将那拉氏交给福隆安严加看管,先期送回京城了。

诏书发布的十八日,乾隆尚还有早膳赏给如懿,而十九日的早膳名单里,却就只有令妃、庆妃、容嫔几个了。

帝后失和,这是何等大事,此事一出,登时震动天下,于是各种传闻随即纷至沓来,就像现在网络上的热点现象一般。

更多的说法依旧有二:

一,那拉氏跟富察氏一样,也是因为不满乾隆招蜂引蝶,有过规劝,导致冲突的。

此事足见乾隆的风流有多么惹眼。

二,那拉氏长期备受冷落,心中愤懑,她的怒火终于在乾隆第四次为富察氏不入济南时,猛烈爆发。

而这二种做法的结果,自然就是夫妻二人都动了真怒,那拉氏老实人发狠非常可怕,她坚决不肯让步,竟干脆自行断发,要出家为尼了。

但是按照满族习俗,女人之发是只有长辈去世,或者立志为夫守节时,才可以断的,如今太后、皇上还在,那拉氏无疑犯了大忌,所以乾隆愤怒之下,就判她一个疯病,打入冷宫了。

那拉氏断发之事史有记载,绝不跟富察氏那跳水事件一样捕风捉影,只是这事却依旧经不起推敲。

那拉氏事发之地,早已远离济南,他们一行过济南之后,恰逢那拉氏四十八岁生日,那时候,乾隆可还曾给她庆祝,并因此恩赏了王宫大臣,赏了兵丁们两个月的钱粮呢。

他们就是到了杭州,也还有史官记载,“备极欢洽”,十八日早上,也还有早膳赐给那拉氏,如此,那那拉氏的为不入济南而怒,又从何谈起?

而那种不满招蜂引蝶的规劝,也极其可疑。那拉氏被冷落那么年都依旧安和、恬静,何至于到了年老色衰的四十八岁,倒反而为几个女人吃起味来,并态度那么激烈,不依不饶?

这如果再加上一条,那拉氏是为立储之事,也大大不合常理。清朝是密储制,不到皇帝驾崩,密旨不得打开,那拉氏怎可能知道乾隆立的是谁,她争个什么?

清朝更有后宫不得干政的铁律,那拉氏如此性格,又何敢提出如此大事,并为这样的事相争?这样的事,只怕太后也不敢公然干预,那拉氏就是提,也只能婉转设法,一旦乾隆发怒,就只有闭口不言。

这方面可是她的错。

但是若无此等事由,那拉氏的作为却解释不通。

她作为满人,作为皇后,各种忌讳当然无所不知,那么到底是什么事,才会逼得这位安和、恬静的皇后如此不管不顾呢?

这种闺中之事,当然只有夫妻二人知道,只可惜乾隆一再满口谎言,只是一味加罪,自说自话,所以这事就至今成谜。

但是这事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乾隆一辈子都没有原谅,他的处置异常凶狠。

此事过后,三十年没有异常,而今突然“发疯”的那拉氏迅速被打入了冷宫,她的皇后之位虽没有夺去,但她历次受封的册宝,包括皇后那份,皇贵妃那份,娴贵妃那份,娴妃那份,却都被统统收回了。

而且最终,她身边只剩下了两名服侍宫女,这就如答应的待遇。

那拉氏三十年二月被打入冷宫,第二年五月被收回册宝,到七月份就一病不起,此年仅四十九岁。

可想而知,她这一年遭受的是何等沉重的打击。

那拉氏死了,按理说一死万事休,再大的仇恨也该释去,然而乾隆在其后的葬礼中,却依旧不依不饶。

他竟不顾大臣反对,只肯将那拉氏以皇贵妃的规格下葬。

他就是这皇贵妃的规格,其实也是虚的。

整个葬礼仅用银207两九分四厘,就是一般官员都不致如此,他还没有把那拉氏葬入裕陵,而是葬在了纯惠皇贵妃地宫的侧位。

那里没有神牌,没有任何祭祀物品,一代皇后竟只是做了贵妃的陪葬而已,就如一般宫女一般。

乾隆也恨屋及乌,吓死了那拉氏所生的皇子永璂,永璂死时只有十四岁,死后竟葬礼潦草,全无追封,就好像那不是他的骨血似的。

那拉氏一生活在富察氏的阴影里,不过是她的陪衬而已,乾隆对富察氏越爱,她所受的冷落就越重。乾隆原本仅仅有此冷落,就已无异于为那拉氏上刑,可是他对她却偏偏还要生出如此大的仇恨!

为什么?何至于?

这莫非是因为那拉氏根本不配有半点违背他的行为?同样的事一旦发生在她身上,就变得不可饶恕?那拉氏终究是自己断发的,一定有某种深怨在乾隆身上,这事殊不可解。

总之,一生无爱的那拉氏就这样去了,只是不解的不只是我们这些后人。乾隆对那拉氏的这种种处置,整个天下都为之不满,许多年来,乾隆在大臣和民间的质疑、责难之下,非常狼狈。

他居然是说不出真正的原因的,谎言非常明显,所以这质疑、责难就更加汹涌,成了他一生的大病。

公道自在人心,那拉氏死后,乾隆所遭受的重大危机,所表现的滑稽应付,也难以长话短说,再起一文吧。

他儿子嘉庆帝都想翻案的事,乾隆怎可能没有亏欠?或许,有些痕迹在那里面可以找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