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这个神奇的通胀数字正饱受质疑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18-09-29

美联储将通胀目标设定在2%,其他一些主要央行也是如此,为何偏偏要设定在2%,而不是4%6%0%呢?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大多数央行官员的讨论。


2017年前美联储主席耶伦提出重新修订2%的通胀目标)


《华尔街日报》最近报道称,不少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已经在重新考虑2%的通胀目标是否仍有意义,在过去25年了,2%这个数字对于世界各主要央行有着“圣杯”一样的神奇意义。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2%的目标始终是一个随意的数字,即使它在二十年前是最佳的通胀目标,但由于深刻的变化已经重塑了全球经济,2%这个数字放在今天已经不再适用。


可是问题是,到底什么样的通胀率才是更好的呢?美联储的经济学家Anthony M. Diercks在去年发表的一项调查显示,大量的学术研究表明,这个问题的答案在0%-6%范围之间。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高级研究员Olivier Blanchard表示,2006年及之前,2%的通胀率被认为是最佳设定目标,但现在看来,2%太低了,4%才是合适的。


一些因素,如人口老年化、低速经济增长和储蓄率的上升,这些都在推动中性利率水平下移。中性利率是指可保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且保持通胀稳定的利率。中性利率的下移使得央行将基准利率设定在零或零以下的风险增大。


从人口统计的角度来看,如果人口老年化确实会压低通胀目标,那么通胀目标应该设定得更低(比2%更低)。


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的教训


日本是最好的例证,日本央行为了实现2%的通胀目标,长期将目标利率压低在零或零以下水平,而结果是日本的债务不断累计,而通胀依旧低迷。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都挣扎了数十年都没能实现自己设定的通胀目标,那设定通胀目标又有什么意义呢?


因而,从根本上看,设定通胀目标本身就不是一个正确的问题,但一些官员却执着于讨论到底该将通胀目标设定在哪个数字,这是很荒谬的。


央行官员们在讨论通胀目标的问题时,显得十分荒谬和分化:央行并不知道如何衡量通胀。尽管央行有一些“平滑式”的公式来计算,但是将通胀率进行“平均化”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房屋价格没有被算进CPI,资产价格也没有被算进CPI,央行们从未注意到CPI出现的泡沫。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和伯南克否认CPI泡沫的说法,但若否认了这一点,又怎么确定通胀率到底是太高了还是太低了呢?


央行设立了通胀目标,但却一直未能实现目标。前美联储主席耶伦编造的谎言,“这是暂时的;菲利普曲线还没有失效”。然而,美联储研究表明,菲利普曲线根本就是无效的。


美联储、日本央行、欧洲央行、英国央行都是在按自己的想法制定政策,想加息就加息,不需要理由,而通胀目标也像被受到诅咒一样,难以实现,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资产泡沫,人口变化等因素,甚至连通胀的衡量都有缺陷。


国际清算行(BIS)对通缩和经济衰退做了一个长期研究,研究发现,通缩可能实际上会提振产出,低价格使得实际收入和财富增加,也可以使出口商品更具竞争力。然而,若资产泡沫出现通缩那将是毁灭性的,若资产泡沫破灭,银行贷款受损,导致债务通缩。


央行们一直努力让通胀率避免陷入通缩(而CPI下滑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实际上,央行的做法是一种严重的误导,这助长了资产泡沫的膨胀,并最终导致灾难爆发。大多数央行和经济学家都十分反感通缩,最终讽刺的是,央行们为了提振通胀而推出刺激宽松政策,这引发股市飙升,并造成更严重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无论是美联储,还是日本央行、欧洲央行、英国央行,都有必要好好看看BIS的研究论文。央行一直在争论纠结于把通胀目标设定在何种水平,而实际上,这本身毫无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