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中国》公开课——何加林山水画创作 第八集

 金石涂 2018-09-29

《画中国》公开课是汇集了中国当下知名和最具影响力的画家。通过讲解,为广大艺术爱好者传授绘画的基本要素和知识,深入的去了解艺术与绘画。在他们现场创作中,学到绘画的技法与技巧,更深入的去了解绘画创作的过程,与创作者之间的深层次对话。

本次邀请到的是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主任何加林。他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在读博士研究生,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主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

何加林画山水,擅水墨,亦能青绿;有时枯而润,有时淡而润,多作对景写生,讲究笔墨意趣但不 落前人套式,得获真实感而能远离西式写生法的巢臼。何加林的水墨山水,用墨多从平淡入手,尤重轻描淡写,追求笔、墨的清新韵味;用线全是“骨法”,全是柔 韧性极强且游离宋元之间的印痕。

何加林说,写生使他感受“有”,获得“实”,以后可能会“化实为虚”“化有为无”。“有”与“实”,可以解释为造化自然所赋予的充实,画面的生动与丰富。“虚”与“无”,可以理解为对具体景物的超越,画面的意象性和形式化。事实上,何加林同时兼能“虚”与“实”,“有”与“无”,可以轻松地出入于两者之间。只能“实”而不能“虚”,是近代采取西画方式写生的画家的不足,只能“虚”而不能“实”,是拘于传统程式的画家的缺憾。何加林说的“化有为无”“化实为虚”,无疑指向了山水画的精神性目标。

他的用笔用墨的清淡儒雅是对唯美视觉的保证。何加林对中国古代绘画语言的引述,其丰富和翔实的程度常常令在行的读者有眼花缀乱之感。他还把才情和激情花作品的表现方法中 安排得很好,而且毫不晦涩地营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氛围。

何加林说:'即便是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仍需通过山水画来稀释现代都市过 于喧嚣的那份沉重,它给我们带来了轻松和快乐,它是中国文化人所特有的一种严肃的精神幽默。'山水 中的田园小景,风光盎然,会硬我们忘却生活的负担,精神的压抑。加林在艺术时间中反复探求,逐步寻找着自己。他用单纯,率真的笔法,虚淡的墨色渍染,营构出精神世界的净土,透露出画家神接寂寥的心境。

本次《画中国》公开课,何加林老师在点评学生们的写生作品过程中,为我们讲解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技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