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联:暑鼠量梁,提笔描猫惊暑鼠,下联对得惟妙惟肖,都源于一人

 山地之仔 2018-09-30

上联:暑鼠量梁,提笔描猫惊暑鼠,下联对得惟妙惟肖,都源于一人

用户1914706006

对联,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对子”,学名叫楹联,还有很多别称,如对偶、门对、春贴、春联等,是汉语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最早的对联应该是五代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后,对联开始盛行。

对对子对于很多文人来说都是一个十分有文化内涵的文字游戏,非常有趣。因此,历史上留下了很多文人的对联,十分有趣。经过千年的发展,对联依旧深得人们喜爱,是一种有品位且富含文化知识的文字游戏。

古代的人们,那时没有电视看,也没有手机玩,休息的时候就只有写写诗、填填词,有了对联后,还会玩玩对联,这就是他们当时的生活。有一个秀才,吃过晚饭后,由于是夏天,天气很热,便在屋檐下乘凉。秀才睡在竹床上,仰面躺着。突然,他看见一只老鼠从屋梁上跑过,期间还“吱吱”叫了几声。

秀才嘛,见到什么都能说上两句。此时,这位秀才想了一下,便想出了一联上联:暑鼠量梁,提笔描猫惊暑鼠。但是,无论他怎么想,就是无法对出下联来,此事并没有就此作罢。后来有一天,这位秀才路过一个晒谷场,看见几只鸡在啄食谷子。此时,远处有一个妇人便叫在附近玩耍的几个孩子去把鸡赶走。只见几个孩子捡起地上的石子向鸡扔去,那几只鸡就被赶跑了。

就在这一瞬间,这位秀才就想到了下联,与之前的上联刚好相对。这联下联便是: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上下联成对地使用同音字,“暑鼠”对“饥鸡”,“量梁”对“盗稻”,将鼠与鸡的情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对仗工整,声律和谐,很是有趣。

这幅对联的上下联都是源于这位秀才,他自己出了上联,又自己对出下联。但是,他的下联并不是马上对出的,而是过了很久后才对出的。很多时候,对对联也是需要有合适的场景,才能找出更好的答案,而这些对联,都是来源于生活之中,都是对生活的思考或描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