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懂传奇:爱比死更冷,罗塞蒂与西达尔的往事如烟(终极完整版)

 RK588 2018-09-30

一直不太喜欢英国的绘画。英国出了莎士比亚之后,绘画受到很大影响,常常显得非常戏剧化。在我的美学观念里,绘画可以适当有些戏剧性,有些所谓的“张力”,但太戏剧化就会变得很浮夸。英国绘画给我的感觉,常常就是戏精附体。不过有张画例外,因为画中人太美,我非但忽略了满屏的莎翁气息,还从幼年时一直喜欢到现在。成年后有一次偶然发现,这画中人背后的八卦,真乃极品也。

 

且听我细细八来~~~~~~

 

 

 “ 那小溪旁, 有株倾斜的杨柳树,

它的灰白叶子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上。

在那儿, 她用金凤花、荨麻、雏菊、

与紫兰编制了一些绮丽的花环。

粗野的牧童们曾给这些花取过些俗名,

但是, 咱们的少女们却称它们为『死人之指。』

当她企图挂此花圈於那枝梢时,

那根摇摇欲坠的枝干折断了,

使她与花一并落入那低泣的小溪中, 她的衣裳漂散在水面上。

有段时间, 她的衣裳使她像人鱼般的漂浮起来,

那时, 她口里只哼唱著一些老歌谣, 好像完全不顾自己的危险,

也好像她本来就生长在水中一般。 可是, 这种情况无法持久,

当她的衣裳被溪水浸透之後, 这位可怜的姑娘,

就在婉转的歌声中被卷入泥泞中...”

              ——《哈姆雷特》第四幕/第七场

 

这张画,灵感来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女主角就是极致悲情的美人奥菲莉亚。因为看过的悲剧比较多,我因此比较铁石心肠,很少会真的为一个悲剧人物扼腕叹息。但奥菲莉亚是一个。

 

她深爱的爱人与父亲是敌人,父亲利用她监视爱人,她夹在其中两头不是人,最后父亲还死于心上人之手。大家总觉得金庸系列里岳灵珊特别悲情,其实《连城诀》里的凌霜华比岳灵珊惨多了。我常常觉得凌霜华身上有些奥菲莉亚的影子。父亲利用她对付最心爱的人,最后竟把她活活封死在棺木里,棺木外面涂满毒药,抚棺大哭的痴心人丁典就这样被毒死了。然而好歹凌霜华和丁典,彼此深爱,生死契阔,最后狄云还将两人合葬。可是奥菲莉亚呢?最爱之人对她极尽刻薄,哀莫大于心死,她疯了,溺水而死。也因为这刻薄冷酷,我对哈姆雷特一点好感也没有,虽然他在奥菲莉亚死后宣称是爱奥菲莉亚的,我可不信。爱一个人,怎舍得虐她到疯?

 

最经典版的电影版《哈姆雷特》,1948年上映,哈姆雷特的扮演者就是本片导演劳伦斯·奥利弗,很显老的装嫩版哈姆雷特,但确实贡献了教材式表演。劳伦斯·奥利弗的另一个重要身份,大美人费雯丽的前夫。

 

不少画家都画过奥菲莉亚,我们随便选几张看看~~~

 

英国画家James Sant(1829-1916年)画的奥菲莉亚,眼神比较接近我想象中的奥菲莉亚,挺神经质,但整体更像少女上课玩手机遭班主任没收,感受不到什么命运和悲情。

 

法国画家Alexandre Cabanel1823-1889年)画的奥菲莉亚,姑娘这是喝高了?

 

英国画家John William(1849-1917年)画的奥菲莉亚,姑娘这是要野餐还是要野合?

 

这个画家还画过另外一幅奥菲莉亚,姑娘这是要洗头?

 

这个画家还画过又一幅奥菲莉亚,看来对奥姐姐是真爱,姑娘这是……赌球输了?

 

这是海的女儿……

 

这是简约版花仙子……

 

这是隔壁老王超有手腕的小三儿……

 

这是早早被包养的学院派少女……

 

各种奥菲莉亚,各种莎翁式矫情,我还真就只看得上这一张~~~

 

英国拉斐尔前派代表画家米莱斯《水中的奥菲莉亚》(1852年),现藏英国泰特美术馆。

 

2018年GUCCI春夏预告大片,失心疯了,莫名其妙也致敬了这幅画,也不知道品牌方要表达个什么鬼,满身GUCCI,凄美沉塘?

 

失心疯的GUCCI

 

我估计设计师跟我一样,被画中美人给迷住了,所以就在商品史上谱出了一曲脑残粉的悲歌。这幅画在艺术史上有不少重量级脑残粉的,比如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咖达利,以及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等等等等。

 

要开讲这幅画,就必须要讲讲英国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派系,拉斐尔前派因为画中人曾给拉斐尔前派的三位创始人都当过模特,并且与拉斐尔前派最重要的画家演绎了一段惊世虐恋

 

拉斐尔(1483 —1520年)大家都知道了,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37岁就陨落的一代画圣,那么什么是拉斐尔前派呢?

 

拉斐尔前派跟文艺复兴和意大利一点关系也没有,这个派系诞生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超长待机)统治时期。这支艺术流派是在1848年的时候,由三位年轻的画家发起的,发起地点就在《水中的奥菲莉亚》作者米莱斯伦敦的家中,这个地方同时也是《水中的奥菲莉亚》的主要创作地点。

 

这三位年轻的画家,创建这个画派的目的是与程式化宣战。因为当时的英国画坛,是皇家美术学院在主导艺术思想,这帮人特别提倡拉斐尔所代表的古典主义画风,非常学院派。其实老实讲,我就是这种老古董,无论是中西绘画,我都是古典派学院派的拥趸。但我非常欣赏那种真的敢于出来对着干的叛逆之徒,尽管我对拉斐尔前派的艺术理论持怀疑态度,觉得他们的画绝大多数无比甜腻,实在喜欢不起来,但是这种叛逆,我依然欣赏,少年心,总是值得珍惜

 

这三个年轻人的名字是,威廉·霍尔曼·亨特,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但丁·加百利·罗塞蒂

 

威廉·霍尔曼·亨特(1827-1896年)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1829-1896年)


但丁·加百利·罗塞蒂(1828-1882年)

 

多八几句拉斐尔前派。这三个年轻人,开创了一种他们认为更自然更真诚的画法,作为对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这些大神建立起来的古典主义的彻底反抗。

 

这个问题上我是这么看的,拉斐尔他们确实搞了很多经典的构图模型出来,但这套东西,在大神们手里其实玩得是天衣无缝的,烦人的是天资不怎么样的画家,无法突破就只能跟着学样。跟其他行业一样,绝大部分艺术从业人员,其实是没什么天分的,但爱上了艺术总要吃饭呀,用大神框架么比较好混。所以我看这些是很宽容的,只要这帮天分平平的不要学了几招大师的三脚猫功夫就误以为自己是大师就行。

 

真正的大师,创造模型,但绝不会被模型束缚。我们随便看几张——

 

拉斐尔《阿尔巴圣母》

 

这张画其实暗藏着这么一个复杂的构图,但是哪里看得出任何程式的窠臼?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三角形构图。

 

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平行构图。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也是平行构图。

 

这些模型都极大影响了古典主义的审美趣味,到维多利亚时期,则被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玩到僵,僵尸的僵。于是这三位年轻人就提出了“拉斐尔前派”的主张,成立了一个拉斐尔前派兄弟会(Pre-RaphaeliteBrotherhood),听着相当社会人所谓拉斐尔前派,其实就是文艺复兴早期,拉斐尔之前的绘画风格。这些年轻人,追求的是文艺复兴早期那种自然真诚、无拘无束的绘画方式。下面举几个毛栗子。

 

马萨乔(1401 -1428年)《逐出伊甸园》,这张画有一种早期绘画的粗糙和稚嫩,却是同题材里最让我动容的一张,亚当和夏娃的绝望与悔恨,几百年后仍然深深打动人心。

 

马萨乔的名作《纳税银》。这是《圣经》里一个很牛逼的小故事,说是耶稣被查税了,按理说上帝之子不用交税,但是不交税人家不肯放行,耶稣就叫彼得去池塘里捕鱼,说鱼嘴里就有银币可以交税。所以别看耶稣也会被抓,也会死,那都是表演给我们这些凡人看的,所谓“神迹”。

 

只活了27岁的天才马萨乔有句名言,“绘画不过是对自然界的模仿”,我相信这句话对拉斐尔前派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幅画是我最喜欢的马萨乔的作品局部,《新教徒的洗礼》,纯然天真,感情真挚。

 

威尼斯画派开山祖师乔凡尼·贝利尼(1430—1516年)早期作品《花园中的痛苦》,据说是威尼斯画派风景画中第一幅。鲜明的色彩,雕刻般的线条,浓重的人味(神明圣徒都开始越来越有人味,特别能体悟人间疾苦,也越来越有感情,越来越接地气,这是文艺复兴绘画的一大进步之处)。

 

乔凡尼·贝利尼的名作《诸神之宴》,颜色丰富明亮,根本看不出什么神仙味道。拉斐尔前派在色彩上也一直追求这种明亮戏剧化的感觉。

 

我最喜欢的乔凡尼·贝利尼的一幅画《圣马可在亚历山大传教》,气势恢宏。

 

《圣马可在亚历山大传教》局部,那些白纱小姐姐好带感。

 

乔凡尼·贝利尼的徒弟乔尔乔内(1476—1510年)的名作《暴风雨》。

 

《暴风雨》局部,那道闪电。

 

乔尔乔内名作《沉睡的维纳斯》,是不是挺眼熟的?其实乔尔乔内有个巨牛的师弟,就是提香。在我看来,乔尔乔内的才华不输师弟,就是活得太短了,34岁就挂了,而提香跟师父乔凡尼·贝利尼一样,活到86岁那么长。

 

我得自己喊停了,否则会一路失控放图下去,波提切利一放上来,这篇文章楼会全歪了,所以就此收住吧。放这么多拉斐尔之前的文艺复兴名作,是为了让大家感受一下拉斐尔前派的年轻人所追求的这种艺术境界,尽管在我看来,他们其实并没有达到他们希望的又天真又华丽的状态。

 

话题转为画中人,这个美丽的奥菲莉亚是谁呢?

 

她的名字叫,伊丽莎白·西达尔。拉斐尔前派三位创始人亨特、米莱斯和罗塞蒂都用过的模特,后来成为了罗塞蒂的妻子。她与他的虐恋故事,一打肥皂剧编剧也编不出来。


在大美人西达尔出场前,继续讲讲这三位拉斐尔前派的年轻人。亨特、米莱斯和罗塞蒂这三个叛逆的小子,其实都是他们嗤之以鼻的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学生。但是三人的背景非常不同。

 

亨特出生比较穷苦,父亲是仓库管理员,坚决反对他学画,他完全是凭着一腔真爱,克服了种种困难,复读了两次,第三次才考进了皇家美术学院,所以他在三人中年纪最大。

 

米莱斯是那种从小就是绘画天才的人,家庭条件不错,恰好有个鸡血妈。他妈妈看他有绘画天分,在他9岁的时候就带他去见当时皇家美术学院的院长,在院长的建议下,孟母三迁,举家搬到伦敦支持米莱斯的学习。米莱斯也没有辜负妈妈的一腔鸡血,成为了皇家美术学院历史上年纪最小的学生(考进去时11岁)。

 

罗塞蒂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书香门第。他父亲是因为政治原因从意大利逃亡英国的学者,专门研究但丁,所以罗塞蒂的名字叫但丁(但丁·加百利·罗塞蒂,加百利是《圣经》中的大天使长,这位老爸给娃起名字太嚣张了)。罗塞蒂的父亲虽然是逃亡学者,但他仍然是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教授。罗塞蒂妈妈家也很厉害,他外公参与攻占过巴士底狱,他妈妈曾是意大利一位著名剧作家的秘书。罗塞蒂有位舅舅25岁就自杀了,这位舅舅曾经与拜伦同行瑞士,拜伦在那次旅行中写下了著名的《吸血鬼》。罗塞蒂是家里的长子,他还有个妹妹叫克里斯蒂娜,后来成了著名的诗人(我后面会讲到)。生活在这种家庭里,罗塞蒂长年纠结的是,“我到底是做画家呢?还是做诗人?”

 

翻看艺术史,写入史册的人,家世和朋友圈往往都超厉害的,像亨特那样没有背景混出头的太难了,实际上,他除了这个拉斐尔前派兄弟会,在艺术史上也没有被太多关注。历史总给了罗塞蒂、米莱斯这样的幸运儿更多的表演机会。这就是命。

 

西达尔(1829 –1862年)从家庭背景上来说,跟罗塞蒂不是一路人。据传她祖上也是贵族,但到她父亲那一辈,已经家道中落。西达尔的父亲是做餐具生意的,西达尔19岁时进了一家帽子店工作,在那里,一位偶然路过的客人改变了她的一生

 

拉斐尔前派有位周边画家,27岁就英年早逝的瓦尔特·赫威尔·德弗雷尔(1827-1854年,似乎27岁是个天才魔咒,前文提到过的文艺复兴绘画天才马萨乔就是27岁去世的。现代音乐史上也有不少27岁就去世的杰出音乐人,比如涅槃乐队的Kurt Cobain,五次格莱美奖得主Amy Winehouse等等等等,大家可以搜索一下“27岁诅咒”)。有一天,德弗雷尔陪母亲去买帽子,在一家帽子店碰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孩,19岁的西达尔。于是德弗雷尔立即热情地邀请西达尔做自己的模特,就这样,西达尔与拉斐尔前派开始产生了联系。

 

德弗雷尔画了一幅莎翁题材的画,《第十二夜》,这是西达尔第一次出现在拉斐尔前派的画作中。有趣的是,西达尔在这幅画里与罗塞蒂同框了,当时他们还未相识

 

德弗雷尔《第十二夜》(1848年)。这出莎翁剧说了这么一个故事——塞巴斯蒂安和薇奥拉是一对孪生兄妹,两人一同出海旅行时不幸遭遇海难,两人各自侥幸生还,并流落到伊利里亚。薇奥拉女扮男装给公爵奥西诺当侍童,她偷偷爱上了公爵奥西诺,但公爵爱上了一位伯爵小姐奥丽维娅。可是奥丽维娅却不爱公爵,反而爱上了代替公爵向自己求爱的薇奥拉(标准“狗咬尾巴”咬成一圈的狗血虐心剧模式)。经过一番莎翁式波折之后,薇奥拉与奥西诺,奥丽维娅与塞巴斯蒂安双双缔结良缘。奥丽维娅其实原先爱的不是塞巴斯蒂安,但他的面孔与薇奥拉几乎一样,所以,居然这样也行……这幅画表现的是第二幕第四场,奥西诺公爵因追求奥丽维娅遭拒,百无聊赖,找来小丑费斯特唱曲消遣的场景。画面中间就是奥西诺公爵,模特原形是画家德弗雷尔本人;画面左边痴痴看着公爵的就是女扮男装的薇奥拉,模特原形是西达尔;而画面右边的小丑费斯特,模特原形就是与西达尔一世虐恋的罗塞蒂

 

《十二夜》中的西达尔

 

《十二夜》中的罗塞蒂

 

由于德弗雷尔与亨特、罗塞蒂等人共用一间画室,很快,亨特也发现了这位漂亮的女孩子,并邀请她做自己的模特。

 

亨特《英国家庭庇护一个基督传教士》(1849-1850年)

 

这个女孩子就是西达尔

 

之后就是米莱斯的杰作《水中的奥菲莉亚》。这幅画创作于1851年,场景经考证可能是泰晤士河的一条支流,霍格斯米尔河河畔,BBC的纪录片团队还找到了这个地方,我们来看图对比一下。

 

据说这个地方是1997年由米莱斯的一个超级脑残粉发现的,她是一位中学生物老师。

 

在具体创作这幅画时,西达尔并不是惨无人道被泡在这条河浜里的,米莱斯脑中自带绿幕,一边是实地写生,一边是他让西达尔穿戴整齐躺在他家放满热水的浴缸里,两个场景在他笔下浑然合一。实地写生,米莱斯整整花了5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十一小时以上,每周6天,蚊叮虫咬,还有人告他私闯领地破坏庄稼。到描绘西达尔时,又出了问题。西达尔躺的浴缸下面,点了煤油灯保暖,但有一次米莱斯画得太投入了,油灯灭了他也没有注意到,西达尔没忍心打扰他。那一次西达尔着凉得了肺炎,西达尔的父亲还藉此向米莱斯索要大笔医疗费,后来经人调解,米莱斯付了一笔比较合理的赔偿。但西达尔从那时候开始,身体就变得病恹恹了

 

米莱斯描绘奥菲莉亚的头部草稿

 

《水中的奥菲莉亚》局部

 

西达尔与罗塞蒂开始暗生情愫的时间,很多学者都表示应该在1850年左右。罗塞蒂是那种传说中的情场浪子,在他与西达尔交往时,手头同时有多段情事,其中一段还纠缠了很久。翻阅拉斐尔前派的情史,简直可以用“混乱不堪”来形容,兄弟之间的互撬墙角令人叹为观止。拉斐尔前派兄弟会仅仅存在了短暂的5年左右,我一直认为这跟兄弟们之间混乱的情事是有极大关系的。

 

随便剥几个毛栗子。

 

罗塞蒂曾经拆散过亨特的一段良缘。1853年左右亨特在创作一幅叫《良心的觉醒》的画时,爱上了画中的模特安妮·米勒,已经到谈婚论嫁的地步,结果被罗塞蒂横刀夺爱。这只是罗塞蒂的一次露水情缘,亨特却从此情路坎坷。他先是撬了拉斐尔前派一位画家伍尔纳的女友当老婆,结果老婆难产去世,他又娶了老婆的一位妹妹,在英国法律中,当时属于“乱伦”。而伍尔纳呢,居然娶了前女友另外一位妹妹,这种莫名其妙的连襟关系简直是不共戴天之仇了。

 

亨特《良心的觉醒》(1853年),据说是维多利亚时期首幅描述娼妓的画作,描绘了一个被富家子弟包养的妓女,在看到窗外的阳光后突然内心就感觉到了觉醒。我个人特别讨厌这种很做作的画。画中女子就是安妮·米勒。

 

罗塞蒂画的安妮·米勒肖像

 

米莱斯也不简单,横刀抢夺恩人妻。拉斐尔前派刚出现时,画坛基本是一片反声,但有一位圈中已经很有名的评论家却一直支持他们,他就是约翰·罗斯金。罗斯金非常欣赏米莱斯,还在《泰晤士报》上撰文赞美拉斐尔前派。罗斯金有一位美丽的太太,叫艾菲,罗斯金经常带她去米莱斯的画室,以及参加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的聚会。米莱斯还以艾菲为模特,创作了《1746年的赦免令》。1853年6月,米莱斯和哥哥、罗斯金夫妇一起去苏格兰旅行,这次旅行中,米莱斯和艾菲彻底好上了。半年后,艾菲离开了罗斯金,艾菲方面公布的离婚原因可以说是下手极狠,“夫妻双方没有性生活”。1855年,艾菲和米莱斯结婚。罗斯金从此看破红尘,一心学术,在艺术评论上有很高的建树。

 

米莱斯画的艾菲肖像

 

米莱斯以艾菲为模特的《1746年的赦免令》

 

差不多也就是在1853年底,拉斐尔前派兄弟会分崩离析了。导火索是米莱斯居然接受了皇家艺术学院的邀请,成为了候选会员。米莱斯成为了他所反对的东西的一部分。这是一次真正的背叛,让之前的叛逆看起来都变成了笑话。罗塞蒂写信给妹妹克里斯蒂娜,“圆桌骑士与露水一起消失了”。

 

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我暗暗赞叹了一下自己的眼光,除了《水中的奥菲莉亚》,米莱斯的其他名作真是一点也不能让我喜欢,透着一股做作和极强的功利心。

 

米莱斯最著名的《盲女》,感受一下什么叫作极品做作。

 

再来八卦一段,这段其实是能单开一篇的,罗塞蒂和简·莫里斯。罗塞蒂生命中经历过很多美人,可是只有简真正对西达尔构成了威胁,两人可以说是罗塞蒂的红玫瑰和白玫瑰。而且,据我的观察,罗塞蒂可能爱简更多一些,这是我从他的画里感受到的信息。

 

罗塞蒂画的西达尔肖像

 

罗塞蒂画的简·莫里斯肖像

 

从两人的长相上,我们就能看出,西达尔是淑女型的美,而简的美有一种侵略性,很有点“好莱坞狐狸精”、那位西班牙大美人佩内洛普·克鲁兹的意思。

 

下面我们从罗塞蒂给两人画的画中来感受一下他完全不同的爱意~~~

 

罗塞蒂画的西达尔——

 

 


《美丽的贝雅特丽齐》

 

 

罗塞蒂画的简——

 

《潘多拉》

 

《帕尔塞珀涅》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呐……


罗塞蒂和西达尔,不少文艺骚文里是极尽渲染两人的深情虐恋的,但实际上,看过很多资料后就会发现,这段感情很多时候是很糟心的。我在怀斯那篇文章中曾经引用过我的好友高嘉悦的话,一切好的关系,都是棋逢对手。这段感情的悲情在于,西达尔根本就不是罗塞蒂的对手

 

与西达尔在一起时,罗塞蒂风月不断,那他爱她吗?应该还是爱的,一种凡人不太能理解的爱。1851年西达尔因为《水中的奥菲莉亚》患上肺炎之后,罗塞蒂就再也不许她给其他人做模特。病恹恹的西达尔身上,有着一种中世纪的病态美,这是很让罗塞蒂着迷的地方。罗塞蒂是个风月高手,他能够在画中饱满地表达情欲,但他画西达尔却非常克制,像是在描绘那些传说中的圣徒,他把她看成了心中某个理想时代的符号。

 

这是有原因的,因为西达尔跟罗塞蒂在一起后,直到他们结婚的10年时间里,据说都没有过性行为。罗塞蒂与西达尔1850年相识,1851年罗塞蒂要求西达尔只给自己做模特,1852年两人订婚,直到1860年,罗塞蒂才正式迎娶已经31岁的西达尔。

 

西达尔这么做的原因,可能跟她的宗教信仰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她太爱罗塞蒂了。混在艺术圈里,西达尔已经看过太多始乱终弃,于是她抱定一个念头,要么做他妻子,要么纯洁至死,总之绝不能做情妇。罗塞蒂最终答应娶西达尔,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当时西达尔已经病入膏肓,她告诉罗塞蒂,去见上帝之前她只有一个愿望,成为他的妻子

 

西达尔的照片,维多利亚林黛玉。

 

但罗塞蒂是出于怜悯或者感动才娶西达尔吗?似乎也不太像。他跟西达尔在一起之后,很奇怪,他一直在“培养”西达尔。前文提到过,两个人的家庭背景是非常悬殊的,罗塞蒂属于高级书香门第之后,西达尔家境非常一般,她父亲向米莱斯讨要医药费的事情,“吃相”非常难看,是当时艺术圈的一个笑柄。

 

维多利亚时期,是非常讲究“门当户对”的,即使是像拉斐尔前派那样叛逆的一群年轻人,其实也是不能免俗,情妇是一类人,老婆又是另一类人。1851年之后,罗塞蒂就几乎成了西达尔的家庭教师,教她写诗,教她画画。加上1852年的订婚,可以看出来,一开始罗塞蒂就是想跟西达尔终生相守的,只是西达尔除了美貌,门第、才华等等都实在配不上他。

 

罗塞蒂的一幅速写,正在画画的西达尔。

 

我在查资料时看到了西达尔的两幅纸上水彩,倒抽一口凉气,实在是太像罗塞蒂的手笔了,大家感受一下——

 

西达尔的两幅纸上水彩

 

我们再来看看同时期罗塞蒂的纸上水彩——

 

 

有趣吧?不能说西达尔是一个没有才华的平庸女孩,但她确实没有个人特色,她的画完全就是罗塞蒂的影子。这两幅画如果放在罗塞蒂同时期的纸上水彩里,几可乱真。我看到有资料说,因为辛苦地学习,西达尔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不知道是否真是这样,一个从小没有接受过很好教育的女孩,爱上一个天才型的才子,确实是很痛苦的事情。从画本身来看,她的学习确实是非常努力的,她想拉近他和她之间的距离。我从这两幅画里也恍悟了西达尔最后的悲情落幕,她爱到失去了自我,爱到变成另外一个人的影子,她活成了一个不幸的公式,答案是最终失去一切

 

天性风流的罗塞蒂,享受西达尔这种信徒般的爱情,但他还需要更多。简给了他太多西达尔身上所没有的惊喜。

 

1857年夏天,罗塞蒂去牛津剧院看戏,当时有一位剧院引座员将他领到了座位上。我在资料上看到一句非常风骚的话,说这位引座员也把自己“领到了罗塞蒂心里”。这个人就是简( 她婚前名字叫Jane Burden)。还有一种说法,当时一幕歌剧结束的时候,灯光亮起,罗塞蒂看到了邻座的简,惊为天人。罗塞蒂称简有一张“英格兰独一无二的面容”。确实如此,简的美丽,常常在画中都让我神魂颠倒。罗塞蒂还是老套路,请简做模特,两人背着西达尔偷偷相爱了。

 

罗塞蒂《百日梦》

 

罗塞蒂给简画的素描画像

 

罗塞蒂《皮亚·德托洛米》

 

罗塞蒂《蓝色丝绸连衣裙》

 

罗塞蒂似乎未完成的简的肖像

 

罗塞蒂《比阿特里斯的召唤》

 

罗塞蒂《窗边的女人》

 

罗塞蒂《女人与火焰》

 

罗塞蒂画的超美超仙的简的肖像

 

罗塞蒂《金链》

 

罗塞蒂《迷失的弥赛》

 

上面这些关于简的画,都是罗塞蒂在西达尔去世后画的,在西达尔在世时,我猜罗塞蒂还是克制和隐忍了这段感情,这些画如果西达尔看到,肯定死得更早,因为它们实在是太有爱了。在西达尔在世的时候,我查到的是两张简单的素描——

 

 

简一生,只爱罗塞蒂,但是当时罗塞蒂已经跟西达尔订婚了。谁都看得出来,西达尔是那样一个林黛玉、病西施,她如果失去罗塞蒂,一定会死。也许因为这个原因,简最后选择了退出。但她的退出非常不彻底,她嫁给了一位拉斐尔前派的重要人物,威廉·莫里斯,从此变成了简·莫里斯。简嫁给莫里斯的时间是1859年,而罗塞蒂娶西达尔的时间是1860年

 

莫里斯笔下的简

 

简婚后留在胶片上的形象,都是没有一点笑容的——

 

 

简的真人,跟莫里斯笔下的比较接近,而罗塞蒂,显然是大大神话了她,唉,这个东西嘛,就叫作爱了……

 

简和西达尔一样,出身并不是很好,她嫁给莫里斯以后,在莫里斯的支持下非常刻苦地学习,但与西达尔不同,简活出了自己的样子。她通过刻苦学习精通了法语和意大利语,并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女钢琴家,开始渐渐成为一代艺术圈的女神。

 

简与罗塞蒂的故事也并没有结束,他们在西达尔死后,终于无所顾忌地爱火重燃,从罗塞蒂创作的大量以简为模特的画作上也能看出,他们当时爱得多么火热。但是简和莫里斯并没有闹到艾菲和罗斯金那一步(参见上集米莱斯横刀抢夺恩人妻),莫里斯默认了简的出轨,自己默默在事业上打拼,成了维多利亚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位设计师。不得不说,罗斯金和莫里斯这种男人,真的是真绅士。

 

我认为罗塞蒂画简最美丽的一幅画,《帕尔塞珀涅》。

 

罗塞蒂和西达尔,是一种中世纪教徒间的虐恋,由于罗塞蒂对中世纪文化的热爱,这份虐看起来他还是有点享受的,否则以他的风流个性,不会待在西达尔身边那么久。罗塞蒂和简,带点人间烟火了,男欢女爱,你侬我侬,但总体,还是比较浪漫主义的。我前面讲了,罗塞蒂跟西达尔在一起时,同时有多段情事,简是最著名的,但其实还有一段比较偏“肉”的,也纠葛了他大半生的爱恋,那位女子叫范妮·康福丝(FannyCornforth)

 

罗塞蒂认识范妮的时间,比简还早,有资料说1854年,也有资料说1856年。范妮的回忆是,她作为一个乡村姑娘,1856年的夏天来到了伦敦,在一座花园里看烟火时,被罗塞蒂抓住壁咚了。另外有一种说法是,1854年夏天的黄昏,罗塞蒂看到了一个靠在一条大街墙壁上磕胡桃的姑娘,他立即被这个叫范妮的壮妹迷住了,据说当晚两人就滚床单了,之后的人生,肉欲是他们主要的交流方式。所以,关于范妮的画是罗塞蒂所有画中情欲最为充沛的。

 

罗塞蒂《范儿罗莎蒙德》

 

罗塞蒂《莉莉丝夫人》

 

罗塞蒂另一幅《莉莉丝夫人》

 

罗塞蒂《蓝色的房间》

 

罗塞蒂《奥莱莉亚》

 

罗塞蒂《莫娜凡娜》

 

罗塞蒂《花环》

 

罗塞蒂《灵魂中的美》

 

罗塞蒂画的范妮肖像

 

这些画也都是西达尔过世之后画的,前期罗塞蒂笔下的范妮是很性感的,到后期,也开始圣女起来,可能那时候范妮在他的心中也开始由肉向灵延伸了。在西达尔还在世时,罗塞蒂似乎也只画了一幅范妮,酥胸坦荡,跟画简完全不是一个路子。

 

罗塞蒂《博卡》,1859年。

 

有一幅画,存在一些争议,说画中人是一名厨师,但我真的觉得这张画是以范妮为原型的,贴上来大家感受一下。

 

罗塞蒂《花中维纳斯》

 

这幅画很好地说明了罗塞蒂和范妮的关系,画中人粗壮的骨架,实在也太像范妮了,即使模特是其他人,我觉得罗塞蒂也是当范妮来画的……

 

很壮很肉的范妮

 

心疼一下西达尔,爱一个人,真是太难太难了……


哦,不好意思,我发现前面的文章出了点小问题。我在看日本美术评论家平松洋的《美的叛逆者》这本书时,发现上集中我归到范妮·康福丝名下的三张画平松洋放在一位叫阿列克莎·怀尔丁(Alexa Wilding)的美人名下。天,又是一段情……

 

罗塞蒂《莉莉丝夫人》(这位是范妮)

 

罗塞蒂另一幅《莉莉丝夫人》(这位画中人应该是阿列克莎,不是范妮)

 

罗塞蒂《花环》(这位美人是阿列克莎)

 

罗塞蒂《灵魂中的美》(这位美人还是阿列克莎)

 

不过呢,这段感情比较隐秘,可能一直是处于高度暧昧阶段,而且发生在西达尔去世的三年之后,所以呢,就略去不讲了。不然罗塞蒂的料真是挖不完了。

 

回头我们来讲罗塞蒂和西达尔的各种虐……

 

我之前一直觉得从画中人来看,简比西达尔要美,但是放了照片之后很多读者跟我聊,说从照片来看,明显西达尔本尊比简漂亮,罗塞蒂大大PS了简。讲真,照骗也骗,我还真说不清了,也只能瞎猜猜了。罗塞蒂一直陪在西达尔身边,最后娶了她,她家世不如他,健康情况糟糕,一直在死亡的边缘挣扎,如果再不够美,确实很难让人相信一个情场浪子会一直没有离开。

 

另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在前面提到过。罗塞蒂的父亲就是研究但丁的,罗塞蒂的名字就叫“但丁”(但丁·加百利·罗塞蒂 Dante Gabriel Rossetti),所以这个人虽然浪,但他毕生喜欢那种中世纪的虐。

 

但丁和贝雅特丽齐,受虐指数大概在世界史上可以排进前五了,文学史上真人演绎里排名第一应该没跑。我曾经在之前的传奇里提到过这段虐恋,其实主要是但丁单方面的疯狂相思,我其实严重怀疑这场感情里根本没贝雅特丽齐什么事。

 

这种苦逼的事情人类历史上是层出不穷的,佛教总结了著名的“八苦”,但丁对贝雅特丽齐这种,就是典型的“求不得苦”

 

下面我自己抄一下我写的古懂传奇:爱上你等于爱上寂寞,波提切利的仙气与无奈里关于但丁和贝雅特丽齐的往事——

 

但丁的《神曲》,几乎可以说是他写给单恋了一生的美人贝雅特丽齐的。但丁第一次在佛罗伦萨街头碰到这位美丽的小姑娘的时候,只有9岁。早熟的小男孩被一击即中,有诗为证: “这个时候,藏在生命中最深处的生命之精灵,开始激烈地颤动起来,就连很微弱的脉搏里也感觉了震动。”(但丁在诗集《新生》里讲了9岁见到贝雅特丽齐时的心情)

 

但丁再一次邂逅贝雅特丽齐,是8年之后了,在佛罗伦萨阿尔诺河的一座桥边。这次相遇,被很多画家画进了画中。当时情况是这样的,贝雅特丽齐穿着浅色的长裙,深褐色的衬衣,手里拿着一枝玫瑰,从河边款款走来。但丁当时就心跳200,差点挂了。那一刻他明白,这颗心从此就是一个摆设了(倪小姐抄写时捂脸中:天啊,我怎么写得出这么无法描述的骚句……)。

 

英国画家HenryHoliday作《但丁和贝雅特丽齐》(1883年)

 

那次心脏暴击后不久,贝雅特丽齐遵从父命嫁作他人妇,又过了不久,她因病香消玉殒,时年25岁。但丁写了31首诗歌纪念她,集结为《新生》,可以说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公开隐秘苦恋的自传性作品。再后来,但丁因为政治斗争的原因,被永远逐出佛罗伦萨,流放余生,客死他乡,再也没能回到贝雅特丽齐墓畔。

 

流放途中,但丁写了丰碑式的巨作《神曲》,这里我们又看到了贝雅特丽齐,她在天堂的最高处,作为精神上的指引者,让但丁在人间、地狱、炼狱中一路苦旅后,抵达天堂与她相遇,但丁与她的爱最终超越了肉身与凡尘,与上帝同在。

 

在佛罗伦萨时,我就住在阿尔诺河旁边。佛罗伦萨的古迹保存得极好,河边的街道与当时但丁与贝雅特丽齐邂逅时相差不大,踩在他们曾踩过的古老的地砖上,想到再也回不了家乡的但丁,确实是蛮伤感的。不过但丁老婆可能更伤感。但丁跟波提切利不同,他很早就结婚了,妻子为他生育了6个子女,夭折了2个,但艺术史八卦的长河中并没有这位女子的踪迹。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史诗式诠释啊(倪小姐抄写时再次捂脸,老倪,求求你放过红玫瑰和白玫瑰这个老梗吧……)!奈何~~~奈何~~~

 

罗塞蒂相当喜欢这段虐恋,画了好几幅这个题材,随便选几幅大家看一下——

 

《贝雅特丽齐周年祭》,1853-1854年,纸面水彩。这幅画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太drama queen,但好多画家都曾被它打动过,主要是罗塞蒂画出了那种刻骨铭心的虐。

 

这幅画我去找了一下资料,因为之前我了解到的情况是但丁只见过贝雅特丽齐两面,据说第二次见面之前,但丁曾在一个婚宴上见过贝雅特丽齐,但他的女神不愿理他,甚至跟其他女子一起嘲笑他。这个……真的好悲催……我特地去翻了一下但丁的《新生》诗集,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缘故,没看到关于婚宴的描述,但确实看到“嘲笑”之类的说法。有学者认为是婚宴之后但丁“埋伏”在阿尔诺河旁边,硬是搞的“邂逅”。画面中低头不看但丁的小姐姐就是贝雅特丽齐。

 

唉,总算在天上在一起了,虐死人了……据博尔赫斯爆料,但丁曾在一封信里发疯一样放了60来个女人的名字,“以便偷偷塞进贝雅特丽齐的名字”。

 

虽然目前我查到的资料没有明说罗塞蒂是以谁为模特画的贝雅特丽齐,但单看画面,画中的贝雅特丽齐实在是太像西达尔了。西达尔的美貌+奄奄一息+坚守童贞太符合罗塞蒂对中世纪虐恋的追求了

 

据说罗塞蒂名字中,原来“加百利”是排在“但丁”之前的,是罗塞蒂自己改成了“但丁”排第一,他长期在成为诗人还是画家之间纠结,很多时候,他是很享受把自己代入“但丁”这个角色的。罗塞蒂也希望自己生命中有贝雅特丽齐这样一个缪斯美人。

 

非常有意思的是,我发现1850年罗塞蒂爱上西达尔时,他正在翻译但丁纪念这段虐恋的诗集《新生》!西达尔正拥有他梦寐以求的那种理想美,罗塞蒂是这么形容西达尔的:“最美的人儿,介于尊贵与甜美的气质,带有几分潜藏的倨傲;她长得高,样子姣好,高耸的颈子,恰好但有些不寻常的特征,美丽的蓝眼睛,阴郁又完美的眼睑,灿烂的肤色,与一袭丰沛的、尊贵的、健康的红棕头发”。百分百女神啊……在对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他就是但丁,她就是贝雅特丽齐,传说中的“人生之初见”。

 

在两人最相爱的时候,他们也是很肉麻的,西达尔叫罗塞蒂“泡泡糖”,罗塞蒂叫西达尔“鸽子”。如果西达尔一直是贝雅特丽齐就好了,人生啊,最怕就是不尴不尬。罗塞蒂情场风流,但某种程度上,我觉得他比但丁还是少冷血一点。但丁的妻子似乎是他的堂表亲一类,给他生育了6个子女也没有换来一字一句,最后他有个女儿出家了,法名居然叫“贝雅特丽齐”。做一个男人的女神,到顶了也就是贝雅特丽齐,而最杯具的女人,就是但丁的老婆这一型。西达尔真的满尴尬的,从女神变成老婆……还好罗塞蒂算是负了责任的。

 

但西达尔一生这么短暂,怕是过得很不开心。

 

她为了罗塞蒂,努力学画,画得好像他的翻版,她也像他那样写诗,诗中全是得不到真爱的痛苦。他有太多的花花草草,她跟他不断吵架,抑郁,厌食,最后只有鸦片才能让她稍微好过一些。

 

我后来翻看资料,其实西达尔当时的画是有人认可的,那个被米莱斯劈腿夺妻的著名评论家罗斯金,甚至愿意每年出150英镑,收购她所有的画作。她本来有机会离开这么糟糕的关系,重新开始新的人生。但是她没有。西达尔不停吸食鸦片,这种畸形的寻求平静的努力,终于彻底摧毁了她本来就病弱的身体。

 

1860年,西达尔病入膏肓,她唯一的心愿就是成为罗塞蒂的妻子。当时最让罗塞蒂牵心挂肚的简已经跟莫里斯结婚了,罗塞蒂不知是出于同情还是什么其他原因,总之就娶了西达尔。因为西达尔的出身,罗塞蒂的家人都不喜欢她,所以婚礼是悄悄举行的,据说罗塞蒂家没有一个亲人到场。

 

十年等来的婚姻,对西达尔来说,是新噩梦的开始。她终于跟他同房了,她期望为他开枝散叶,但是头胎就是一个死婴……有资料说西达尔流产过两次。她最后的死因基本上都说是鸦片吸食过量,但究竟是过量还是自杀,已经很难判断。1862年初,结婚两年不到,身心交瘁的西达尔撒手尘寰。

 

虽然西达尔的死因并未明确是自杀,但罗塞蒂找到了一些她厌世的文字,因此非常自责。悲恸之下,罗塞蒂把自己所有诗歌的手稿,都放在西达尔的长发间,随她一起埋葬。

 

罗塞蒂在1864年到1870年之间,断断续续画了一幅非常著名的画《贝雅特丽齐》,画中人就是西达尔,那是罗塞蒂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下子,死亡终于让她又做回了他的女神。


 

《贝雅特丽齐》1864年-1870年,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藏。画面上西达尔闭起双眼,表情宁静又释然,我真怀疑那是她去世刹那的表情,终于放下了一切……背景中,是但丁与贝雅特丽齐邂逅的阿尔诺河,背景中右侧的人物应该是但丁,左侧的红衣人我没有考证出来。有一个日晷,哀叹着时光的流逝。飞向西达尔怀中的红色鸽子,有很多寓意,一说代表爱情,鸽子本身有强烈的宗教含义,通常也代表圣灵,而罗塞蒂还昵称西达尔为“鸽子”……鸽子嘴里叼着罂粟花,是暗示西达尔服鸦片而死吗?

 

这是一幅完全不同于罗塞蒂所有作品的画。罗塞蒂有个诗人妹妹叫克里斯蒂娜,是当时很有名的诗人,她写了一首诗来纪念罗塞蒂和西达尔的这段虐恋。过了半个多世纪,中国有个叫徐志摩的人,把这首诗翻译成了中文,《当我离开人间,最亲爱的》。

 

《当我离开人间,最亲爱的》

 

当我死去的时候 

亲爱的你别为我唱悲伤的歌

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 

也无须浓荫的柏树

让盖著我的青青的草 

淋著雨也沾著露珠

假如你愿意请记著我 

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在悠久的昏幕中遗忘 

阳光不升起也不消翳

我也许  也许我还记得你 我也许把你忘记

 

我再见不到地面的清荫 

觉不到雨露的甜蜜

我再听不到夜莺的歌喉 

在黑夜里倾吐悲啼

在悠久的昏暮中迷惘 

阳光不升起也不消翳

我也许 也许我还记得你 我也许把你忘记

 

“When I Am Dead, My Dearest” 原文

When I am dead, my dearest, 

Sing no sad songs for me;

Plant thou no roses at my head, 

Nor shady cypress tree:

Be the green grass above me 

With showers and dewdrops wet:

 

And if thou wilt, remember, Andif thou wilt, forget.

I shall not see the shadows, 

I shall not feel the rain;

I shall not hear the nightingale 

Sing on as if in pain:

And dreaming through the twilight 

That doth not rise nor set,

Haply I may remember, 

And haply may forget.

 

1974年,又有个叫罗大佑的人用徐志摩的翻译作词,自己作曲,写了一首《歌》。下面放一首张艾嘉翻唱版。

 

 

故事本来虐到这里,应该结束了,没想到啊没想到……


本来呢,随着西达尔的溘然长逝,这两人间的爱恨情仇也就往事随风了。然而,没想到啊没想到,7年之后,居然发生了骇人听闻的罗塞蒂挖坟事件,这可以说是艺术史上相当臭名昭著的一段旧事。

 

在提这件旧事前,再随口八卦几句。西达尔身后,罗塞蒂与范妮·康福丝爱火重燃,仍然是比较肉欲的关系。这当中还有一段奇异的小插曲,罗塞蒂与西达尔成婚后,范妮与一个叫休斯的商人闪婚了,而西达尔去世后的第二周,休斯居然也去世了。于是罗塞蒂和范妮就又在一起了。当然,他们之间一直还有一些其他人,主要是罗塞蒂和简·莫里斯间史诗级的各种暧昧。

 

前文讲到,1862年西达尔去世之后,罗塞蒂曾把自己所有诗歌的手稿,都放在西达尔的长发间,随她一起埋葬。为了纪念西达尔,1864年到1870年间罗塞蒂一直在创作油画《贝雅特丽齐》,看起来是十分深情的,但有意思的是,罗塞蒂竟然开始惦记起那些封存进西达尔坟墓的诗歌手稿了。

 

我前面曾经说过,罗塞蒂是那种出身书香门第,有福气去纠结“我是做诗人,还是做画家”的天才型人物,他的诗歌确实写得也不错。写字的人会容易碰到一个问题,有一段时间写得特别好,之后很长时间似乎很难去超越。我个人的感受就是这样,我写作最好(尤其是诗歌)的时期,是我的高中时代。

 

罗塞蒂就碰到这个问题了,他发现自己写不出比那些坟墓里的诗歌更好的作品了

 

另有一些史料说,罗塞蒂因为长年酗酒吸毒,在西达尔去世几年后,他怀疑自己的眼睛快瞎了,就更惦记那些手稿了。

 

这个想法一旦形成,就像一个毒瘤一样,在罗塞蒂的脑中疯狂滋长。最终,有一个人促成了罗塞蒂更为疯狂的行动,这个人就是罗塞蒂的经纪人查尔斯·霍威尔。

 

由于翻墙困难,我在国内查了很多资料也没找到关于这个霍威尔的更多描述,我只能主观上来臆断一下,这个人是挺会炒作的那一型经纪人。霍威尔显然也惦记上了那些手稿,当时罗塞蒂已经颇有画名,罗塞蒂的妹妹克里斯蒂娜作为诗人,也开始名声鹊起,“埋在逝去爱人长发间的名人手稿”,听上去都很好卖。

 

在霍威尔的游说下,罗塞蒂终于卸下了最后一层心理负担,1869年,在西达尔去世7年之后,他真的开了她的棺,在艺术史上大大地留下了一个人生污点

 

面对这件事,罗塞蒂的情绪是极其复杂的,他全权委托霍威尔去办理此事。霍威尔开棺拿到了手稿,同时给了罗塞蒂一个罗塞蒂式的交代。据霍威尔讲,死去7年的西达尔样貌如生,身体非常完好,脸还是那么美丽,皮肤还是那么细腻,最神奇的是,她那一头长发一直还在长,所以,整个棺材里都铺满了西达尔那美丽的闪光的红棕色长发

 

于是,霍威尔就这么心安理得从沉睡美人的长发藤蔓间取出了那些手稿……

 

全世界都嗤之以鼻也就只有罗塞蒂肯信的,鬼话。

 

这些手稿于1870年集结出版,名为《生命之屋》(The House of Life)。这本诗集确实可以说是罗塞蒂的代表作了,这是一本十四行诗集(十四行诗主要是用来抒情的,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在彼特拉克手里日臻完美。彼特拉克的名字一般人可能不大知道,他跟另外两个人一起并列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上的三颗巨星,其他两位是但丁和薄迦丘。之后十四行诗最牛逼的就是莎士比亚了。这种诗歌格式像中国古代诗词一样,也是非常讲究格式和音韵的,我们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他们是ABBACDE。胡说的,装得像是我特别懂似的……),里面主要是情诗,而且主要是非常“肉”的情诗。英文烂如我,随便翻了几页都觉得面红耳赤,怪不得当时评论界对这本诗集可以说是恶评如潮,一方面挖坟找诗稿这个事情确实太毁三观,另一方面,这本诗集里有大量情欲内容,确实当时来讲,在格调上很不上路子。好事者可以搜一下,有一首诗叫Nuptial sleep,各种高光马赛克掩护之下赤果果对性高潮的描绘,确实是好羞耻哦(啊!瞧我这朵白莲花!)。不过梁实秋挺喜欢这首诗的,他在怀念亡妻程季淑的《槐园梦忆》一文里还特别提到了。

 

梁实秋

 

除了梁实秋,卞之琳也挺喜欢罗塞蒂的诗,他曾经翻译过《生命之屋》里的一首诗,《荒春》(BarrenSpring),这首诗是罗塞蒂悼念西达尔的。

 

《荒春》

 

流年转换的车轮又转了回来

像一个女孩让大风把她推着走

风一扑,就忽而向前,忽而向后

俯仰着,满面红光,言笑眉开——

春天向我欢笑着跑来了,无奈

我无从报之以微笑,冬天还依旧

困住的枯枝尽把我纠缠不休

害得我如今对春天不再关怀

 

看吧,番红花是一片摧枯的火焰

白雪花就是白雪

苹果花仅仅

结出苹果来让恶蛇设下了陷阱

不,从这些春花,掉转你的脸

不要看,直等到最后的百合茎上面

白瓣的花钟萎缩了,环绕着金心

 

(卞之琳 译)

 

卞之琳

 

还有一首诗不知道谁翻译的,也是罗塞蒂写给西达尔的——

 

《没有她》

 

没有她,她的杯会怎样?空茫

那儿,潭因月亮的脸,瞎了

没有她?她的衣裳呢?摇晃的真空

浮云,为何月亮走了

没有她,她的踪迹呢?约定的白日,在摇摆

被荒凉之夜抢占。她的靠枕

没有她,我落泪啊!因爱的慈善

夜晚或白日冷冷的遗忘

没有她,心会怎样?不,可悲的心

你,文字前于演说,依然静止?

一位旅者,借贫瘠之路与寒颤

陡峭之径与疲惫,没有她,你在

有长云的地方,就有长木的对应

上了劳动之山,给予双倍的漆黑

 

这里,忍不住想再放一次《水中的奥菲莉亚》,过于应景,一声叹息。

 

这首诗的意境有点复杂,当然,死了老婆很伤心,但落脚点恐怕还是,“我的未来在哪里?”不然,你这么爱她,怎么舍得挖她的坟呢?

 

挖坟事件是罗塞蒂人生的一大拐点,从西达尔长发间拿出的诗集,没能给他带来他所期望的名誉和声望,反而成了他的污点和笑柄,罗塞蒂开始沉沦了,吸毒,精神崩溃,身体越来越差。幸亏他的缪斯女神们的小宇宙能量增援,他才能在暮年留下一些还不错的绘画作品

 

西达尔死后,范妮很快就跟罗塞蒂同居了,既是情妇又是管家。范妮和西达尔、简等文艺女神不同,她非常粗俗,但是又非常真实,她对艺术和诗歌从不感兴趣,甚至都不认识多少字,并且她也没有为了罗塞蒂而要去学习的任何意愿,她只关心柴米油盐,关心兜里的钱。范妮就是一个在底层倔强生活的寻常而彪悍的市井女子。她和罗塞蒂的关系尽管非常“肉”,但她的这种世俗性对罗塞蒂来说非常特别,她跟他身边所有的女人都不一样,所以两人的关系维持了非常长的时间。当然,这中间也有很多不愉快,毕竟这两人出身天差地别,三观完全不同。范妮像绝大多数市井女子一样,缺乏安全感,所以很贪钱,她给罗塞蒂当管家的时候常常会揩油,把罗塞蒂住所里的一些东西拿回家去。罗塞蒂给范妮的书信中,那个又骚又浪的才子不见了,他会跟她抱怨,拜托,我的那对瓶子又不值钱,而且对你又没什么用,你赶快给我拿回来啊之类的。

 

罗塞蒂的朋友们很多都不喜欢范妮,他们劝罗塞蒂不要跟范妮来往,甚至因为嫌弃范妮而不再拜访罗塞蒂的家。范妮做罗塞蒂情妇的这段时间,罗塞蒂仍一直与简保持着地下情,简的丈夫莫里斯,默默绿了很多年。1870年《生命之屋》的出版,对罗塞蒂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也许是因为这时候他需要巨大的精神支柱,而范妮成为不了这样的角色,于是罗塞蒂和简之间的关系愈演愈烈,他们之间不再互为白月光了。到1871年,简为了罗塞蒂,已经闹到了要跟莫里斯离婚的地步。莫里斯为了留住爱妻,想了一个非常“自绿”的主意,与罗塞蒂共同租下了牛津的一所庄园作为共同的画室。莫里斯这一举动是为了掩饰简和罗塞蒂偷情的事,但其实当时,地球人都知道了。简也不是省油的灯,真的就带着两个孩子住进庄园,跟罗塞蒂过起了夫妻生活,而顶着一头草原的莫里斯,则独自一人留在伦敦。

 

简就这样身份诡异地陪伴了罗塞蒂几年。1874年春天,罗塞蒂的精神问题变得非常严重,他企图自杀,整个人变得非常焦躁。莫里斯担心简和孩子们,简显然也不愿意再继续这样的关系了。所以莫里斯去庄园里接走了简,跟罗塞蒂甚至都没有打一个照面,他只是留下了一封信,表示不愿再跟罗塞蒂一起合租画室了。

 

这之后,罗塞蒂与简还有来往,罗塞蒂去世前一年,以简为模特画下了著名的《帕尔塞珀涅》,我认为这是罗塞蒂画简的所有画中最美丽的一幅,也是罗塞蒂画得最好的人物肖像画。而且这幅画的题材也非常有意思,画中人帕尔塞珀涅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她是大Boss宙斯与农业女神德墨忒尔的女儿,长得非常美丽,被冥界之王哈迪斯看上,抢去做了压寨夫人。她的农业女神妈就不干了,天天伤心,田野山川一片荒芜。宙斯没办法,只得向哈迪斯施压。哈迪斯迫于大Boss淫威,答应放人,但他留了一手,骗帕尔塞珀涅尝了只诡异的石榴。关于这冥界石榴有几种版本,有传说帕尔塞珀涅吃了三颗石榴籽,所以她一年有三个月必须待在冥界,也有传说她吃了六颗石榴籽(还有说是半个),所以她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必须待在冥界。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秋冬万物萧条,因为帕尔塞珀涅又去了冥界,她妈又不开心了。我觉得这幅画很有意思,简就像帕尔塞珀涅,罗塞蒂也许自比为哈迪斯,他永远无法彻底占据她的人生

 

《帕尔塞珀涅》(1881年),简的手中,拿着一只石榴。

 

转回头讲讲范妮。罗塞蒂跟简爱火重燃之后,范妮逐渐淡出了他们的关系,1879年,她又嫁人了,一个很普通的男人,带着两个孩子的鳏夫,据说罗塞蒂还曾经想物色此人取代建议他挖坟的霍威尔,但可能此人没有担当经纪人的能力。范妮和新丈夫开了个小酒馆,但她还是时不时要去照顾一下罗塞蒂,很多年过去,这已经成了她的习惯。罗塞蒂晚年吸毒成瘾,精神崩溃,长时间处于疯癫之中,但是范妮从来没有放弃过罗塞蒂,一直陪伴他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的关系最终也超越了肉体。这一点,可以从罗塞蒂为范妮画的画中看出来——

 

罗塞蒂1859年为范妮画的第一幅画《博卡》,也有说叫《被吻过的嘴唇》,灵感来自薄迦丘的一句诗,“被吻过的唇不会失去它的鲜美,它会自我更新,就像月亮一样”。这幅画一度被视为罗塞蒂绘画从禁欲系走向纵欲系的开端。

 

罗塞蒂1874年为范妮画的《圣杯》,她在他画里也成仙了。

 

1847年年轻帅气才华横溢的才子罗塞蒂

 

1871年挖亡妻墓后被千夫所指的暮年鳏夫罗塞蒂

 

晚年的罗塞蒂,常常是半疯癫的状态,他的健康彻底毁了,容貌也彻底变样。有资料说罗塞蒂与西达尔一样,最终死于鸦片吸食过量,也有资料说他死于精神崩溃和吸毒的并发症,肾小球肾炎。在死前,罗塞蒂的腿部已经瘫痪,借住在一位朋友的乡村小屋里,在那里他时而想赶快死掉,时而又徒劳地挣扎着想恢复健康。1882年的复活节,这颗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闪耀的绘画巨星,在那间乡村小屋里悄然陨落,去天堂寻找他的贝雅特丽齐了。

 

《贝雅特丽齐》

 

 

(完)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