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 惜春更把残红折。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洛阳春 冷艳幽香奇绝,粉金裁雪。 无端又欲恨春风,很不解、千千结。 曲槛小池清切,倚烟笼月。 佳人纤手傍柔条,似不忍、轻攀折。 关于张先的《千秋岁》和韦骧的《洛阳春》,同样有相同之处,这两首词都描写了爱情。但在情感表达上来说,《洛阳春》要比《千秋岁》舒缓得多。悲秋伤春,是诗词中永恒的话题,悲秋主要应和的是离愁别绪,而伤春大多蕴含的是情感挫折,同是哀伤,有自怜之意,但悲秋重乎的是亲情和自我境遇,而伤春更多是着重于表达爱情和韶光易逝,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千秋岁》这首词,首句从耳闻转入目睹,先听到子规(鶗鴂)鸣叫,再发现满地残红,代表春日已尽,其中蕴含的是——百花就如同你我昔日的情感,曾经绚烂多彩,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但终究还是像春景逝去般凋残消逝了。屈原的《离骚》中就有“恐鶗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句,意为子规悲啼,代表春日已尽,百花凋零。 紧接着“雨声风色暴”,阐述百花凋零,春景消逝的原因,表面上描写的是季节的变换,已经到了梅子青青的初夏时节,此时常常下雨,还偶尔伴着大风,娇艳的花朵如何能够长存呢?实际上是说明词人所缅怀的昔日情感不是自然淡漠然后消逝的,而是受到外力的压迫摧残导致的结果。可以说上阙是景中蕴情,转而下阙就是情中蕴景。“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这是寄语琵琶,把内心那种因被拆散而产生的怨恨暴露无遗。“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这一句是点睛之笔,也是千古名句。这里使用的是一种谐音手法,以“丝”线来谐音“思”念:我对你的思念,好比双重丝网一般,纠缠成千万绳结,难以解开。“千千结”就此成为以后表现内心怀想和纠葛的最佳用语流传下来。 最后笔锋一转,词的最终又回归到景物上来,“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越是夜晚,越是寂寞,对你的思念越是强烈,直到黎明月已残。沉痛之情,通过景物而体现得更加悲凉。 再来看韦骧的《洛阳春》,词中就是借用了张先的“千千结”,但这首词抒发的不是离别之苦,失恋之痛,他所表达的是深陷于爱情中的女子对爱情前景的彷徨疑惑。从文学手法上来说,缺少情景交融,更没有深相纠缠的层层递进。比张先生的《千秋岁》要逊色得多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