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

 探索者xya81qnj 2018-09-30

中国朝代顺序表: 夏、商、周(西周、东周)、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曹魏、蜀汉、东吴)、晋( 西晋 、 东晋 )、 五胡十六国 (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南朝(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朝 、 唐朝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杨吴、南唐、吴越、闽国、马楚、南汉、南平、北汉)、宋(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开国皇帝

夏:约前2070~1600年,都城-安邑(山西夏县),开国皇帝-禹

商:约前1600~1046年,都城-亳(河南商丘),开国皇帝-汤

西周:约前1046~771年,都城-镐京(陕西西安),开国皇帝-周武王姬发

东周:前770~256年,都城-洛邑(河南洛阳),开国皇帝-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前770~476年,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 、 晋文公 、 宋襄公 、 秦穆公 、 楚庄王 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另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 、 越王勾践)。

战国:前475~221年,战国时代的形式是,楚在南,赵在北,燕在东北,齐在东,秦在西,韩、魏在中间。在这七个大国中,沿黄河流域从西到东的三个大国——秦、魏、齐,具有左右局势的力量。

秦朝:前221~207年,都城-咸阳(陕西咸阳),开国皇帝-始皇帝嬴政

西汉:前206~公元8年,都城-长安(陕西西安),开国皇帝-汉高帝刘邦

新:8~23年,都城-常安(陕西西安),开国皇帝-王莽

玄汉:23年2月~25年9月,都城-宛城、洛阳、长安(河南南阳、河南洛阳、山西西安),开国皇帝-汉更始帝刘玄

东汉:25~220年,都城-洛阳(河南洛阳),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曹魏):220~265年,都城-洛阳(河南洛阳),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

三国(蜀汉):221~263年,都城-成都(四川成都),开国皇帝-汉昭烈帝刘备

三国(东吴):222~280年,都城-建业(江苏南京),开国皇帝-吴大帝孙权

西晋:265~316,都城-洛阳(河南洛阳),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420,都城-建康(江苏南京),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

五胡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 李雄 和 刘渊 分别在蜀地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 汉赵 (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这一期间,中国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北方和西南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 成汉 、 前赵 、 后赵 、 前凉 、 北凉 、 西凉 、 后凉 、 南凉 、 前燕 、 后燕 、 南燕 、 北燕 、 夏 、 前秦 、 西秦 、 后秦 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被统称为十六国。

南朝(刘宋):420~479,都城-建康(江苏南京),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

南朝(萧齐):479~502,都城-建康(江苏南京),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

南朝(萧梁):502~557,都城-建康(江苏南京),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

南朝(南陈):557~589,都城-建康(江苏南京),开国皇帝-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北魏):386~534,都城-平城、洛阳(山西大同、河南洛阳),开国皇帝-魏道武帝拓跋珪、魏孝文帝拓跋宏

北朝(东魏):534~550,都城-邺(河北临漳),开国皇帝-魏孝静帝元善见

北朝(西魏):535~556,都城-长安(陕西西安),开国皇帝-魏文帝元宝炬

北朝(北齐):550~577,都城-邺(河北临漳),开国皇帝-齐文宣帝高洋

北朝(北周):557~581,都城-长安(陕西西安),开国皇帝-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581~618,都城-大兴(陕西西安),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

唐朝:618~907,都城-长安(陕西西安),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都城-汴(河南开封),开国皇帝-梁太祖朱晃

五代十国(后唐):923~936,都城-洛阳(河南洛阳),开国皇帝-唐庄宗李存勖

五代十国(后晋):936~947,都城-汴(河南开封),开国皇帝-晋高祖石敬瑭

五代十国(后汉):947~950,都城-汴(河南开封),开国皇帝-汉高祖刘暠

五代十国(后周):951~960,都城-汴(河南开封),开国皇帝-周太祖郭威

五代十国(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马楚、南汉、南平、北汉):902~979

宋(北宋):960~1127,都城-东京(河南开封),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

宋(南宋):1127~1279,都城-临安(浙江杭州),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

辽国:907~1125,都城-皇都(辽宁),开国皇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大理:937~1254,都城-太和城(云南大理),开国皇帝-太祖段思平

西夏:1032~1227,都城-兴庆府(宁夏银川),开国皇帝-景宗李元昊

金:1115~1234,都城-会宁、中都、开封(阿城(黑)、北京、河南开封),开国皇帝-

金太祖阿骨打、海陵王完颜亮、金宣宗完颜珣

元朝:1206~1368,都城-大都(北京),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1368~1644,都城-北京(北京),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1616~1911,都城-北京(北京),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

1、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关于“夏”的名义来源史学界有多种说法,比较为可信的观点认为“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等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

唐代史家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认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后而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又说,“夏”是从“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变为部落名,再成为国号的。

2、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

《史记·殷本纪》记载:“契封于商”。由此可知,“商”是商族先祖契的早期居地(今河南商丘南),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国号取于地名。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

晋·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记载“帝盘庚徒都殷,始改商曰殷”,史家便据此将盘庚迁殷前的时期称作“商”、盘庚迁殷后(今河南安阳西北)的时期称作“殷”,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3、周朝(前1046~前255年)

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公元前1046年,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大败商军。纣王鹿台自焚,商朝亡,史称“武王克殷”。因为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名,周朝立。历史上分为西周、东周。

4、秦朝(前221年~前207年)

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封在秦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秦便成了他们的族称。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秦由一个诸侯国的称呼,变成了大一统皇朝的称呼。

5、汉朝(前202~220年)

秦亡以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中王。后来刘邦在楚汉争霸中打败了项羽,于公元前202年登基称帝,仍以“汉”为国号,汉朝由此开始。

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6、魏朝(220年~266年)

东汉末年,汉献帝先封曹操为魏公,后封其为魏王爵位。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而得位,以魏王的封号为国号,建立魏朝,史称曹魏。

7、蜀汉(221年~263年)

刘备自称汉朝中山靖王之后,以四川为活动地区,建立“汉”政权,因为在四川,其政权又被成为“蜀”,史称“蜀汉”。

8、东吴(222年~280年)

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孙权称帝后便以吴为国号,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南之地,也称“东吴”。

9、晋朝(265年~420年)

司马昭逼魏帝卦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史分西晋、东晋。

10、隋朝(581年~619年)

杨坚的父亲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隨国公”,杨坚袭此封爵。杨坚得位以后,依照惯例应将国号定为“隨”,但他认为“隨”字的“辶”有忽走忽停不稳定的意思。于是去掉“辶”,以“隋”这个新字作为国朝名。但是隋朝没有逃脱短期灭亡的不祥之兆,仅传二世而亡。

11、唐朝(618年~907年)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北周建立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李昞世袭了唐国公爵位,后爵位传至李渊。晋阳起兵后李渊进入长安不久,就宣布遥尊隋炀帝杨广为太上皇,拥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后废杨侑以“唐”为国号。

12、(916~1125年)

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北方民族契丹人建立的王朝,国号初为“契丹”,后改名为“大辽”。

“契丹”的含义是镔铁或刀剑之意。后来改的国名“辽”也是铁的意思,同时“辽”也是契丹人发祥地辽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

13、宋朝(960年~1279年)

赵匡胤为五代后周归德军节度使,驻宋州。宋州是春秋时期宋国故地(今河南商丘一带),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后,便定正式国号曰“宋”,尊称为“大宋”。历史上又分为北宋和南宋,合成两宋。

14、西夏(1038年~1227年)

西夏是由党项人建立的一个朝代。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这不是历史称呼,是当时就有的称呼,区别于西汉东汉北宋南宋等。

15、(1115年~1234年)

金是由东北女真族建立的王朝。《金史·卷二·本纪第二太祖》记载,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时对群臣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 。”于是以大金为国号。另有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女真语“金”为“按出虎”,故国号名金。

16、元朝(1271年~1368年)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朝代,也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完成大一统的朝代(但是史学家有些并不认同这是中华王朝,认为此时是中华民族灭国之时,故有“崖山后无中国”一说)。全称为大元大蒙古国。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大”字加于正式国号之中的大一统王朝,除此前仅统治了华北地区的辽朝和金朝等外,之前各朝的“大”字均为尊称。元朝的汉文国号“大元”出自《易经·乾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但也有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17、明朝(1368~1644年)

明朝的正式国号为“大明”,是元朝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把大字加于正式国号之中的大一统皇朝。“大明”国号有多种说法,一说承袭自小明王韩林儿之号,以“大明”为国号以表示自己的正统地位,亦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明朝国号的由来?真的是跟明教白莲教有关系吗?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 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

另一说“大明”一词在儒家经典《易经》乾卦和《诗经·大雅》中早就出现了。在易经中,是表示光明周而复始,成就天地四方,在诗经中是歌颂周文王的功业。从明太祖尊崇儒学和中华文化,而且从大明一词在儒学经典中的意义来看,这种来源更符合情理。

18、清朝(1644年~1912年)

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一个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封建皇朝;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史称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皇太极将“女真”改为“满州”,把国号“金”改为“大清”。是元朝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把“大”字加于正式国号之中的大一统皇朝。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的原因,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清”之国号,也可能是金的谐音,而且满人尚青,加水字边以符合五德终始说,用水免去朱明之“火”。一说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也有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