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价菜单一道菜,我们可以做十二样山珍海味|潮汕物食

 风吟楼 2018-09-30

前几天,上海一张天价菜单刷了屏,八个人,酒水不算,吃了41万。



我们这里也有一张菜单,12样菜桌,菜品如下:三拼盘、五仁落汤钱、龙腾四海(龙虾)、鹅掌海珍、板栗焗鲍鱼、网中有鱼、竹笙凤尾卷、孔雀呈祥(扇贝)、奶酪蟹肉、元贝鱼翅、咸菜竹节蛏汤、焗烧鲜芡(甜汤)。



你们猜,这一桌多少钱

1200RMB

你没看错,一千二百元

还不到人家一份牛排的钱

怎么做出来的

做桌做出来的



做桌,即办酒席,闽南、台湾一带称为“办桌”,广佛一带称为“到会”、“做围”,就是邀请厨师上门做菜的一种传统饮食文化,通常都与宗族、家族活动有关,被邀请到的都是家己人。


上门做桌的乡村厨师,手艺通常都是家族传承或者学徒出身,并没有受过烹饪学校的训练,但是他们能做出的菜,以及通晓的文化食俗,却不是一个酒楼大厨所能比拟的。


专业做桌的乡厨大弟兄



本期,物食妹就带你深入后厨,跟乡厨一起做桌去。记住,是去看做桌,不是请你去食桌哦。



在潮汕,除了大型的宗族活动,做桌大多集中于家族活动,白事之外,如婚嫁、添丁(生男孩)、开腥(小孩出生七天)、出花园;又有寿宴、入宅、闹热(乡里神诞)等。此外,参军、考上重点大学、社团活动也成了做桌的由头。今天邀请乡厨大弟兄过来做桌的,就是一个民间潮乐社的社庆聚餐。



除非一般性的闹热,通常提前一两天邀请就可以了,主人会先跟厨师确定下席数和价格。价格是丰俭由人的,“正常寿宴会吃普通一点,差不多800到1000元一桌,婚宴会到1200-1300。虽然相差几百块,但实际上主菜式差不多,就是几个菜置换一下而已,比如蒸一盘鳕鱼还是石斑鱼,要上龙虾还是螃蟹,差别就在这里。”大弟兄说。



提前请客也是必须的,主人会恳请过来“凑闹热”,客人会笑称有“霶霈”食。潮汕人把食桌也称为食霶霈【传送门】,但更直观的说法是“食十二样菜桌”,以形容宴席的丰盛。



十二道菜是做桌的标配,但也会上升到十四道菜、十六道菜甚至更多,合偶数就行,内容包括凉菜、热菜、汤品、炖品、甜点等等。这次邀请的主人,定了六桌,就是推文开篇那样的标准,大弟兄为他们准备了12道菜。



早上八九点,大弟兄已经出现在菜市场,为今天的晚餐准备食材,如果客人定的是午餐的话,时间就要提前到六点了。不过准备的过程并不繁琐,需要的食材和数量早已和长期合作的商贩电话沟通好,再购买一些零零碎碎的配料,并不会花去太多的时间。



产业化时代,分工非常精细,很多食材已经是半成品、甚至是制作好的形态,新派的做桌厨师,在这种流水线的作业中,更多的是承当菜品组合、加热的作用。这也是大弟兄所诟病的,食桌太频繁了,对于老式厨师来说,不让客人每次去食桌都吃到同样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老一辈的厨师,还是喜欢多做一些老式菜。现在新出道追求简单的,一个冷拼盘、一个卤味、鱼虾蟹各蒸一盘,烫盘螺,煮一个甜汤炒一个青菜,还有什么可以做的?”



下午两点,小货车拉来了包括炉具盘碗、食材配料等诸多物料,大木板支起来,就成了料理台。正常搭配,两个人就能应付六桌,但是今天来了三个人。两个大炉开了猛火,和餐桌连在一起的透明厨房开炉了。



三个人分工清晰,配合默契,一个人负责食材的处理、清洗;一个人负责准备配料,从姜葱蒜到辣椒萝卜,需要切的东西有十几种之多。大炉上的两个锅头,一个持续地炖着一大锅鸡汤,用于各种菜品的添加。另一个炉头前,“掌勺人”大弟兄已经上阵,提前制作各种炖菜和配菜。



对于老式厨师来说,一席菜总需要一俩个来考验他们的料理工夫的。今天比较耗费时间的两个菜是竹笙凤尾卷和干炸虾枣。



干炸虾枣是冷盘的构成之一,主料是一斤虾肉和一两半猪肉、一两半钱葱、三个鸡蛋和半斤面粉;配料是炒熟碾碎的川辣,以及葱白;把这些东西加到一起搅拌到起胶后就可以准备油炸了。



虾枣先用中火油炸三分钟后转为慢火,炸到微焦后捞出来,如果是家庭做的话,马上就可以吃了,但因为宴席的关系,在上菜的时候需要再炸一遍,蘸上潮汕独有的蘸料橘油,美味无比。



因为需要同时处理的配料、烧煮的东西比较多,整个过程外行人看得杂乱无章,但厨师们虽然忙碌却处理得有条不紊,“做桌很辛苦的,不像别的工作,太累了休息一会,这个一开始就停不下来了。”大弟兄说。



除了提供场地之外,主人不需要任何的操劳。时间差不多的时候,由厨师交代、宴席所需要的桌椅就有人送过来了。在以前,租赁这些桌椅的基本都是各乡的老年人协会,现在桌椅太老了,老人也配送不了,就有了私人的出租公司。


桌椅都有出租公司亲自送来


老式厨师今天做的是新式的聚会,并无任何讲究,菜品丰盛、可口就可以了。但如果办其他桌,则需要掌握一些讲究和禁忌。比如花园桌必须有大公鸡(如果出花园者属鸡,则以鹅取代),生日桌的需要有寿面、寿桃,等等。


乡间做桌也须精工细琢


食材讲究谐音意头,如白事宴席,番梨(菠萝)是绝对不能用的,有“重番来”的禁忌。另外,像粉签、面条、带鱼之类长形状的食材也不能用,因为这种事不能“长长久久”。


做桌,菜品的“彩头”很重要


晚上六点钟,客人们陆续到达,对于后厨来说,这时候该处理的工作已经处理好,就等着人齐上菜了。在古早时,来食桌的客人对装束都有严格的要求,现在就自由多了,只是一些食桌的礼仪还是保存了一些,这些实际上也是潮汕人平时教育儿女的行为准则。



比如席间给人舀汤,汤要正面倒上。正手倒,是顺,反手则是逆,有讲究的人会生气,认为这是舀给猪吃,因为以前养猪,就是这么倒的。



坐要正襟危坐,不能盘腿,也不能搭在其他椅子上;夹菜的时候,要礼让先后,不能交叉筷子;看到哪块夹哪块,不能拨拉挑选;另外,同桌人夹菜夹不动时要帮忙分,所谓“桌中无帮筷,阵上无护枪”。


不过,大弟兄说,这个帮筷的传统也慢慢少了,现在的人讲究卫生,就像鱼,除非是因为喜事讲究的需要,很少蒸整条鱼了,都是做成鱼块形式,因为如果被人夹碎了,其他人就不大愿意吃了。



如同大众点评一样,客人也会对今天的菜式进行评价,整体的量多了还是少了、味道如何、某道菜已经很久没吃了……不过,基本上这种交流都是在觥筹交错的餐桌上,只有极讲究的人才会过去向厨师致下敬。


宴会的下半场,客人陆续离开,直至剩下杯盘狼藉,厨师们又开始出动,把餐具和场地收拾干净,流动的厨房,又将奔赴另一个东家。





·本期摄影·

井底蛙


·特别鸣谢·

大弟兄韩江潮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