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8个人,出餐只需3分钟,他把湖北菜做成轻中餐

 A独行者A 2018-09-30


导语


今年7月份,湖北省政府办公厅网上发文确认湖北菜简称“楚菜”。


遂有网友调侃:楚地可不仅包含湖北啊,改名这事要不要跟湖南商量一下?


且先不说改名为“楚菜”是否有失公允,就说湖北菜在国内的境遇,比不上湘菜那是事实。


大家耳熟能详的湖北名菜,无非热干面和鸭脖子,湖北菜只有一两种单品在全国驰名,难成体系。


笔者近日采访了一家开在北京的湖北餐厅,了解一下湖北当地人对湖北菜的看法和他们的经营思路。



湖北菜的尴尬

藕叶餐厅的决心


藕叶餐厅于2017年10月份开业,经营至现在已有一年的时间,一条街上和它同一时期开张的店铺,大部分都已改换门庭或再三易主,但藕叶餐厅依旧维持着他不急不躁的脾性,照常客来客往。藕叶餐厅的店主陈璋,是湖北孝感人,店里的的招牌米酒,就就是他家乡的特产。


说起湖北菜在市场上的现状,陈璋感慨道:“湖北菜不易做,湖北餐厅不易开啊。”问及缘由,他继续解释说:“包括两方面吧。第一是湖北菜本身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对厨师的要求高,品控难把握,也很难复制,开餐厅的话成本太高;第二是官方的关注度不够。湖北菜如果能像川菜和湘菜那样,获得来自官方的大力支持,那就比现在容易多了。”


在尴尬的处境下,藕叶餐厅的出路在哪里,如何经营到现在的呢,陈璋说:“北京其实有很大的属于湖北菜的市场,我在北京生活多年,很多在这生活的湖北人都找不到一家像样的家乡菜餐厅,所以我开餐厅的顾客定位就是想吃一口正宗湖北菜的湖北人。我的目的则是在湖北菜系统化的道路上做出一些努力。”



深加工、产品化加工相结合

轻中餐出品只需3分钟


藕叶餐厅走轻中餐路线,六十平米左右的店面,后厨却占了很大面积,餐厅8个员工里,有6个是后厨人员。陈璋表示,要做正宗湖北菜,自然需要正统的厨师。


陈璋在开餐厅之前,就在湖北当地寻找了几位颇有威望的厨师,跟随他来到北京后,后厨人员的配置成了藕叶餐厅最大的成本开销。


“藕叶餐厅的所有菜品都坚持原来的技法,我所请的这些厨师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我要求他们只管做好自己所负责的菜品。虽然人员配置的成本很大,但只有通过这种做法才能保证正宗湖北菜的定位。”


做正宗湖北菜,藕叶餐厅所需食材有20%从湖北当地来。一些北京本地没有的,或者对原材料品质要去高的,例如藕汤所需的胡椒,陈璋亲自去家乡采购。


湖北菜的制作工序比较繁琐,藕叶餐厅是怎么解决的呢?陈璋说:“深加工、成品化加工结合,大量配置后厨人员的目的就是对最好每一次加工和出品。后厨人员每天早上8店到店里,对今天要出品的所有材料进行提前加工,至少经过两道工序。到了10点,是客人来吃小食的时候,比如藕叶豆皮,工序稍简单点的,马上就能端出来。到了11点正餐时间,蒸菜、炖菜类的产品,就差最后一个步骤了,自然会在3分钟内端给客人。”



薄利多销让利消费者

特色饮品弘扬湖北菜


工序复杂的湖北菜,实则利润很低,陈璋没有从产品价格方面下手,而是选择薄利多销的方法。“还是要让利消费者,消费者对价格是很敏感的,价格调高就意味着会流失一部分客流。我们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如何多卖出去几份。”


陈璋不主张卖饮料酒水,而是用米酒或蛋酒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饮品代替。“不卖饮料和酒水,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定位,藕叶餐厅是有一定格调的轻食餐厅,虽然面积小,但也是为了让顾客感受到在我们这用餐时的惬意;另一方面想让大家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湖北特色,那我们就做推荐我们的饮品,从这方面入手,弘扬湖北菜。”


藕叶餐厅的位置在一处写字楼商圈,旦逢节假日,上班族撤离,开在这里的餐厅就没有了客流,藕叶餐厅却未曾受到影响。为了贴近上班族,大部分餐厅的产品都比较单一而且没有突出的特色,到了节假日便没有消费者。藕叶餐厅经营一年后,渐渐有了固定的消费群体,在互联网平台有了口碑,节假日时,一些顾客会特意赶来尝这一口特色菜。



文:景丽    

来源:餐饮经理人(canyinjinglire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