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诗人雷平阳草堂“送流水”

 置身于宁静 2018-09-30

原标题:云南诗人雷平阳草堂“送流水”云南诗人雷平阳草堂“送流水”

四川实力派诗人来了一大半!

雷平阳在成都分享会现场背景板上签名留念。

冬日暖阳,银杏纷飞,来自四川、云南的几十名诗人在成都赶赴了一场诗歌的聚会。12月10日下午,“我把白银兑换成白雪”——雷平阳近作《送流水》诗集成都分享会,在杜甫草堂博物馆举行。包括阿来、梁平、张新泉、龚学敏、刘红立、胡性能、沉河、哑石、熊焱、向以鲜、熊莺、靳晓静、杨献平、李斌、桑眉、李龙炳、程丽娟、欣思、罗蓉、王学东、李咏瑾、山鸿、李明利、熊焱、蒋蓝、蒲小林、陶春、王国平、曹纪祖、桑眉、邓翔、马嘶、碧碧、彭志强在内的四川几十名实力派诗人,以及来自江苏的诗人胡弦,与云南诗人雷平阳一起探讨诗意,朗诵诗歌,表达诗心,一起用词语在杜甫草堂“送流水”。

1966年出生于云南昭通的雷平阳,是近些年来华语诗坛一名实力干将。他的作品有《云南记》《基诺山》《天上的日子》《我住在大海上》等。雷平阳擅于以质朴写沉重,以仁慈写宽阔,风格悲悯深刻。雷平阳的作品在诗歌界得到高度认可,曾获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人民文学诗歌奖、骆宾王诗歌奖、十月诗歌奖、李杜诗歌奖等各种诗歌大奖。

新诗集《送流水》收入雷平阳写于2016年春初至2017年夏中的119首诗,包括《我不知道》《伐竹》《山中》《你好》《惊诧》《无题》等。雷平阳在自序中解释了为何取名为“送流水”,“昆明连续多日暴雨,整理这批诗稿的时候,听着雨声如瀑,很快意识到自己所要送走的流水,其实它们来自天上。如果它们一直存在于天上,不往下奔命,不染俗尘,我就见不到流水,也送不了流水。所以这送流水,送的不是流水本身,而是流水招惹上身的俯着物,以及人们强加给流水的所有浮着的、沉底的、顺势的和反向的灵肉幻觉……送流水,愿流水遮住我的姓名,任诗章自行漂流。”

在分享会上,阿来、梁平、胡弦、龚学敏等诗人对雷平阳的诗歌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故土”、“苦难”、新诗集中体现的“改变”等概念成为大家讨论的重点。作为善于思考的学者型小说家,诗歌一直是阿来的阅读对象。在发言中,阿来首先坦言自己读雷平阳的诗,“我一直是雷平阳的读者。不管是他的诗歌还是散文,他在作品中体现出的对自己内心、所要呈现的事物进行刻画,令人印象深刻。”阿来还细致地注意到雷平阳最近在诗歌上的变化,“从《送流水》这部诗集可以看出,他对诗歌的写法有变化,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入。他的诗歌题材更宽泛,有时候写事物,有时候写情,有时候写非现实的想象。”从《送流水》出发,阿来谈到当下诗人与时代、世界、诗意的整体关系,“在人类的童年,用碎砖、碎瓦进行游戏。我想,诗歌也像是一种天真的游戏。这种游戏最基本的构成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语言。诗人一直处理自己面对世界的丰富性、自己情绪变化的反应。诗人在表达世界的同时也就是在表达自己。”“送流水”这个说法也引发了阿来的思考,“我们的生活像流水,诗歌也像流水。刚刚发生的迅速消逝了,如果不记录下来,它就永远消逝了。用文字记录是最好的告别方式。”

诗人梁平在发言中提到,一个云南诗人在成都举行诗歌分享会,“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身为雷平阳的诗坛好友,诗歌评论家梁平透露,“其实无论诗人在哪里,看到朋友的作品出来,都会认真地看,包括雷平阳这本《送流水》。我注意到,有评论者认为雷平阳的诗歌有消费苦难之嫌。我觉得这样的批评是非常不恰当的。在我看来,雷平阳的诗歌写作,有他自身的方向,他的矿藏。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故乡昭通。无论是社会与人,城市与乡村,人与人,抑或是人与其他事物,都难免有一些紧张、对抗。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对抗,带给诗人和作家艺术灵感。诗人和作家所要做的、所能做的是怎么找到自己独特的表达路径。平阳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做得很好。他把苦难表现出来不是为了呈现,而是为了找到一个将苦难稍稍和解、消解的方式。我认为,《送流水》这本诗集就是达成和解的一个成果。我还想到,俄罗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的作家,他们对苦难的表达,会有那种‘我害怕我的写作配不上我所承受的苦难’这种境界。在这方面,平阳是有文学野心的诗人。”

诗人龚学敏看到雷平阳写作的变化,“我跟雷平阳两次面对面交流,也谈到这种变化。作为中国最优秀的诗人之一,雷平阳一直在追求变化,我们怎么认识雷平阳,已经成了一个课题。”谈到自己为什么喜欢雷平阳的诗歌,龚学敏说,“他的诗歌气息跟别人都不一样。每个诗人在渴望自己变化,突破自己,包括我在内。但是要找到有效的自我变化,是很难的。很多人变化了也变得没那么好。而雷平阳却做到了很好的改变。”龚学敏还提到,“在我看来,他在表现这个世界是有他的文学密码、独门秘籍的。这种密码就在他出生的云南昭通。只有那个地方才产生他那样的诗歌语言方式。他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对这个世界的人知和发现。”龚学敏还延伸开来谈到,诗人不光表达世界,也要探索和发现这个世界,“发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并不亚于科学家发现的物与物的关系。科学家发现的关系,可以改变我们的现实生活。而诗人发现的关系,则让我们人称之为人。”

雷平阳的诗作中多是乡土题材,表现出浓浓的故土情结。比如他在《亲人》中这样写:“我只爱我寄宿的云南,因为其它省/我都不爱;我只爱云南的昭通市/因为其它市我都不爱;我只爱昭通市的土城乡/因为其它乡我都不爱……/我的爱狭隘、偏执,像针尖上的蜂蜜/假如有一天我再不能继续下去/我会只爱我的亲人——这逐渐缩小的过程/耗尽了我的青春和悲悯……”随着现代生活变迁,故乡这个概念也在发生变化。阿来就认为,“诗人的故乡在于语言。诗人在世界闯荡,是对故乡的扩展。”

身为此次分享会的主角,雷平阳也分享了自己对“故乡”概念的见解,“故乡这个概念,已经比故乡本身大得多。在我看来,传统意义的故乡概念已经被颠覆。故乡应该是在未来,而不只是哪一个具体的山头,哪一个具体的村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