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MP3

 匿迹doymgsjw9y 2018-09-30

1. 【07名解】诗六义(即“风”、“雅”、“颂”)

2.【05名解】春秋笔法;

3.【08名解】楚辞(10年预测)

4.13名解互见法 03名解互见法

5.【09名解】文以气为主

6.【05名解】建安风骨;

7.【09名解】《文心雕龙》;

8.【04名解】《古代十九首》;
9.【11、15名解】昭明文选;

10.【10名解】玉台新咏;

11.【01年名解】齐梁体

12.16年名解玄言诗

13.【09名解】上官体;

14.【03年名解】沉郁顿挫

15.【17名解】韩孟诗派

16.【06名解】传奇;

17.【04名解】变文;

18.【16年名解】河岳英灵集

19.【15名解】西昆体;

20.【13名解】南渡四大家;(中兴四大家)

21.【12名解】江湖诗派;  

22.【17年名解】易安体

23.【14名解】新传奇;

24. 【06名解】拟话本

25.03年名解唐宋派

26.01年名解公安派

27.【15、08名解】临川四梦;(10年预测)

28.【09、07名解】三言二拍(冯梦龙、凌濛初);

29.【12名解】竟陵派;

30.【14名解】阳湖派;

31.【09名解】性灵说;【13名解】性灵派;

32.【02年名解】桐城派

33.【03名解】神韵说

34.【09名解】长生殿;

35.【11名解】常州词派;

36.【17年名解】“隔”与“不隔”说

37.【13名解】诗界革命;

38.【12名解】鸳鸯蝴蝶派;【09名解】鸳鸯蝴蝶派;



名词解释

1.【07名解】诗六义(即“风”、“雅”、“颂”)

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六义”说源自于《毛诗序》,《毛诗序》因承《周礼》“六诗”说,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六诗”即风雅颂、赋比兴,源于《周礼》中的一句话。《毛诗序》中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分法与《周礼》相同,只是把“六诗”叫做“六义”,“风雅颂”是指《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


2. 【05名解】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过孔子修的鲁国的编年史。“春秋笔法”是指在作品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春秋》是“礼义之大宗”,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在行文中不是用议论性文辞,而是在史事的简略记述排比中表现出来。《春秋》还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比如杀有罪为“诛”,杀无罪为“杀”,下杀上曰“弑”等。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


3. 【08名解】楚辞(10年预测)

“楚辞”这一名称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战国时候产生在楚地的由屈原吸取楚神巫文化和民间歌谣的特色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义称“骚体”,它是指以具有楚地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明显的区别,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宏伟繁复的体制句式的加长“兮”字大量的运用一是指西汉末年刘向编辑的一部楚辞诗歌歌集,用“楚辞”作书名,内有屈原《离骚》《天问》《九章》《九歌》及宋玉、景色差等楚辞体作家的作品。所以“楚辞”既是一种诗体的名字,又是一部总集的名字。


4. 13名解互见法 03名解互见法

又称旁见侧出法,是《史记》中塑造完整人物形象的手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带有神异色彩的发迹驶以及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对他的许多弱点则没有充分展示,而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却使人看到刘邦形象的另外一些侧面,如《项羽本纪》中通过范增之口道出刘邦的贪财好色,《萧相国世家》、《留侯列传》中表现他猜忌功臣,《郦生陆贾列传》中则揭露他傲慢侮人等。


名解枚马

枚、马:是前人对汉赋著名作家枚乘、司马相如的并称。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汉初诗人,顺流而作。……枚马同其风。”汉初枚乘的《七发》是一篇完整的新体赋,标志着汉赋体制的正式确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则进一步确立了汉人赋的传统和体制。他们二人的作品都对汉赋的发展产生过重人的影响。


5. 【09名解】文以气为主

“文气”说 

《典论· 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他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可以看出,这里的'气',是由作家的不同个性所形成的,指的是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文以气为主'就是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的特殊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个性,而这种个性只能为作家个人所独有,'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就说明了文章风格的多样性的原因。后世许多文论家、诗论家常以气论诗、论文,当或多或少是受到了曹丕'文以气为主'说的影响。


《典论论文》 是曹丕所著的《典论》中的一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篇专门的文论著述,它从评论作家处罚,论及各种文体的特点,文章的地位作用,文学批评应有的态度等,全文篇幅虽不长,但涉及范围颇为广泛,提出论点虽然仅仅引其端绪,但在文学批评史上是第一次,对后世最有影响。


6. 【05名解】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这是对汉末魏初时期的优秀诗歌创作特色所作出的概括。建安文学以曹魏集团为中心,主要成就在诗歌。建安诗人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后人把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其内涵主要有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建安风骨”被后世的诗人们追慕着,并成为反对浮靡柔弱诗风的一面旗帜。


7. 【09名解】《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梁代刘勰所著,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总结了南齐以前中国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丰富经验,全书涉及了不少文学理论中的重要问题,诸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标准,作品风格与作家个性及文体的关系,文学作品优良风格的建立,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文学批评的态度和方法等,此外,刘勰对我国文学的历史发展面貌,对许多重要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对文学创作的方法和技巧,也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这些意见对于中国文学史研究,古代文章学和修辞学研究方面,都很有参考价值。但在一些方面也有局限,如在征圣、宗经方面,由于刘勰以儒家思想为标准,对作品思想内容的要求,对某些作家作品的评价,就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和保守性。如《辨骚》篇,对楚辞的艺术特征不能充分理解,评价之不合经典。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刘勰强调要有益于政治教化和道德修养。他对于一些缺乏这种内容的供娱乐用的通俗性文学十分鄙视。在艺术方面,刘勰虽然大力批判当时“习华随移,流遁忘反”的不健康风气,但毕竟又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有时候表现得过于重视形式美另一方面,刘勰对于后代文学在艺术上的创新变化,有时不觉贬责过多,如他对刘宋时代以山水诗为代表的文学创新,就嫌贬斥过多。但毕竟《文心雕龙》论述比较全面,体系比较完整,从而开创了我国文学批评史的新纪元,章学诚说:“文心体大而思精”“笼罩群言”(《文史通义诗话篇》),诚不为过。


8.【04名解】《古代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地所作,它的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其内容多写夫妻朋友的离情别绪和下层文人怀才不遇穷愁潦倒的各种忧愤之情。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钟嵘《诗品》卷上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对五言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9.【11、15名解】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编选的最早的诗文总集,它选录先秦至南朝梁代八九百年、100多个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因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编,故称为《昭明文选》,主要收录诗文辞赋,除了少数赞、论、述被认识是文学作品外,一般不收经史子等学术著作。其选择的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即情义与辞采内外并茂,偏于一面则不收,萧统有意识地把文学作品同学术著作、疏奏应用文区别开来,反映了当时对文学的特征和范围的认识日趋明确。


10. 【10名解】玉台新咏;

南朝徐陵所编的东周至南朝梁代的诗歌总集。本书编纂的宗旨是:“选录艳歌”,即主要收取男女闺情之作。从内容的广泛性看,他不如成书略早的《文选》,但却有其独特之处,入选各篇都是语言明白,又比较重视民间文学,选录了梁代中叶以后不少在世诗人的作品,在《玉台新咏》虽有一些情调不大健康的作品,但是表现出真情实感和妇女痛苦的作品也不少,如《羽林郎》《孔雀东南飞》


11. 【01年名解】齐梁体(宫体诗、徐庾体

徐庾体:所谓“徐庾体”,是指徐、庾父子置身东宫时所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歌,随着萧纲的入主东宫才正式获得了“宫体”的名称。徐,是指徐摘、徐陵父子;庾,是指庾肩吾、庾信父子。他们都是宫体诗的代表作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剧书·庾信传》记载:“(徐、庾父子)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12.16年名解玄言诗

玄言诗:西晋末至东晋时期所出现的一种诗体,在东晋百年间占据主导地位,代表作家是孙绰、许询。玄言诗兴盛于东晋,一方面是魏晋玄学及清谈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政局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它在内容上宣扬老庄哲学,在术上缺乏形象钟嵘《诗品》称之“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玄言诗中也有形象性较强的作品,大都借山水以抒情。东晋玄言诗本身的艺术价值并不高,但它对后世的影响却相当深远。


13. 【09名解】上官体;

上官体:指唐初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体,他的诗多为奉合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据《旧唐书·上官仪传》记载,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体代表了追求形式技巧声辞之美的宫廷化倾向,但有一种天然媚美之敛,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对律诗形式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4. 【03年名解】沉郁顿挫

联系作品分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

答: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其感情基调是悲慨。其中,“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唯感情聚集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非顿挫不足以尽之;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或者说,沉郁顿挫即感情特别充沛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什么东西梗塞其间,几经反复,才终于被表现得更淋漓尽致了。


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和他的经历、思想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生民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已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


15. 【17名解】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这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杜甫诗歌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谲。孟郊诗风幽冷,尤善以“”字为中心,刻画对生活的特殊感受;韩愈则形成雄怪的诗风,不仅以大气势见长,且常跃动怨愤郁躁的情绪。除了追求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他们还大胆创新,或以散文章法结构诗篇,或在诗中大量使用散文句法,尽力消融诗与文的界限,“以文为诗”,对宋诗影响深远。代表人物还有贾岛、卢仝、李贺等人。


16.【06名解】传奇;

唐传奇:是在前代志怪小说史传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言小说,与传录异事、粗陈梗概而无甚作意六朝小说相比,传奇作者更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注重小说愉悦性情的功用,由此形成“作意好奇”、“始有意为小说”的特点。唐传奇的题材扩大,篇幅大大加长,铺展为几千字的规模,能比较完整丰富地反映生活,写出生活的流动发展,从中展示出人物的命运,而且情节完整、生动、曲折,艺术描写趋于深入、细腻.并注意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反映更加丰富复杂的社会内容。在唐代的文言小说中,轶事与志怪两类所占的比例相当大,真正传奇体制的作品数量并不算很多,但却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一种质的新变。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代表性作品有王度的《古镜记》、白行简的《李娃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


17. 【04名解】变文;

变文:也简称“变”,是寺院僧侣向听众做通俗宜传的一种文体。“变”是奇异之意,因其文讲唱佛经中神的奇异之事,故称“变文”。这种文体盛行于唐代,因清光绪年间才从甘肃敦煌藏经洞发现,故又称“敦煌变文”。现存变文,其内容一、佛经故事,如《降魔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二、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如《伍子胥变文》、《王昭君变文》;三、当时当地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如《张议潮变文》等。变文对我国通俗讲唱文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也是研究我国说唱文学民间文学的重要资料。


18. 【16年名解】河岳英灵集

《河岳英灵集》是唐代殷璠编选的专收盛唐诗的唐诗选本。书中自序说:“粤若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此集便以《河岳英灵》为号。”

此书论诗标举”风骨“、”兴象“,提出了“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等重要文学理论观点。该书选篇精到,评论中肯,是现存的唐人选唐诗中最重要的一种。

在《序》中,殷璠回顾了自梁至唐的诗歌发展道路,他把自梁以来二百多年的诗歌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以为自萧梁至武德,中间包括陈隋两代,都是“尤增藻饰”,只重视词采的华丽;唐开国以后,也仍然沿着齐梁的老路走,一直到贞观末,才开始有了转机。高宗、武后共有六十多年,殷璠称之为“标格渐高”,大约因为这个时期有了四杰和陈子昂,已经不完全是亦步亦趋的按照前朝的式样作诗了。接下去,是睿宗景云时期,殷璠认为是“颇通远调”,当时,沈、宋和李峤、杜审言已经建立了律诗的格式,张说、张九龄、贺知章已显露新貌,及至孟浩然、王翰等扬名之后,盛唐之音已在形成之中,故有“远调”之说。这是殷璠对《文选》以后、玄宗之前一段时期诗歌发展的简单的概括,也是符合诗歌发展实际的。开元、天宝之际,是唐诗繁荣兴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音律和体裁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殷璠真正要编选以使之流传后代的正是开元十五年以后的诗歌。


19. 【15名解】西昆体;

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只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它是晚唐五代诗风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但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缺乏内在的气韵。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20. 【13名解】南渡四大家;(中兴四大家)

中兴四大诗人:指南宋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因宋室南渡再度中兴,故名。陆游存诗九千多首,多爱国诗篇,充满慷慨激昂、为国立功的壮志和以身报国的牺牲精神,也反映了民生疾苦,描写了自然山水和日常生活;他的诗以现实主义为主,也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杨万里的诗主要是写景,想象丰富,描写生动风趣语言通俗活泼,独具一格范成大诗题材广泛,以田园诗最为突出,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只有少数作品风格峭拔。尤袤在当时也是著名的涛人,但他未能自成一家,作品大多已经散佚。


21. 【12名解】江湖诗派;  

江湖诗派:南宋后期,书商陈起刊行的《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也有许多江湖谒客,他们身份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因而被统称为江湖诗派。江湖诗人大多数对于国事政治不甚关心,但也不甘于清贫寂寞的隐逸生活。从总体上看,江湖诗派的风格倾向是不满江西诗风而仿效“四灵”,学习晚唐,但取径比“四灵”更宽阔一些,这基本上代表着南宋后期诗坛的风尚。江湖诗人中成就较大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22. 【17年名解】易安体

易安体:宋室南渡后的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她强调词“别是一家”,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创立了独具一格的“易安体”。“易安体”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当时广为流行。主要艺术特色有:、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以寻常语度人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而且能“化俗为雅”。二、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三、温婉中透出刚健、洒脱。“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日:“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渊下题日:“博山道中效易安体”。


“诗穷而后工”说。

“诗穷而后工”说。“诗穷而后工”说是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认为“诗人少达而多穷”,“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诗穷而后工”,是说诗人在受到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这种思想司马迁、韩愈等人的文论中也有类似观点,大体都是讲创作主体的生活与创作潜能之关系。欧阳修则进一步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一是诗人因穷而“自放”,能与外界建立较纯粹的审美关系,于是能探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奇怪”;二是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抒写出曲折入微而又带有普遍性的人情。


23. 【14名解】新传奇;

明传奇:是在明代成熟起来的一种以演唱南曲为主的新的长篇戏曲形式。“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在于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明传奇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创作主体是文人,在内容上表现出对现实、历史的关切,对作者个性、情感的张扬;而在体制上也表现出规范化的特点。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代表了明传奇创作的最高成就。


24. 【06名解】拟话本

拟话本:是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创作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最早应用这一术语。明代文人对话本进行编辑加工,进而模仿话本写作,出现了大量供案头阅读的文人创作话本,常称拟话本。它们在体裁上受到了话本的影响,都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点缀,辞句多俚俗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完整,描写人物心理细致入微,个性突出,注意细节刻画。但由于是文人自创,显示出议论增多、艺术性更强的特点,而在口语运用和生活气息上则明显逊于话本小说。“三言”、“二拍”代表了拟话本的最高成就。


25. 03年名解唐宋派

唐宋派:是出现于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主张作文应学习唐宋古文的法度,因而被称为“唐宋派”。在创作主张上,唐宋派作家注重文以明道,但他们创作中较为成功的作品倒不是那些注重发明“圣贤之道”的文字,而是富有文学意味的篇章。唐宋派文人中文学成就较高的首推归有光,他在提倡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


26. 01年名解公安派

公安派(公安三袁):“公安派”是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其中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就是由他提出的。公安派以“性灵说”作为文学主张的内核,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在创作上,其诗文“变板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致天下耳目于一新”,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但也有些作品过于率直浅俗


27.【15、08名解】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是汤显祖四部剧作的合称。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故此得名;或以作者书斋名合称“玉茗堂四梦”。《紫钗记》是作者对个人旧作《紫箫记》的加工、改写,表现霍小玉、李十郎在爱情上的坚贞;《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南柯记》、《邯郸记》是汤显祖的晚年作品,分别取材于唐人小说《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写人生无常、宦海风波。其中《牡丹亭》成就最大,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28. 【09、07名解】三言二拍(冯梦龙、凌濛初);

三言:明代天启年间冯梦龙编刻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合称“三言”。“三言”内的作品题材多样,内容复杂,既有歌颂真挚友谊、爱情,抨击背信弃义、负心行径的名篇佳作,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也有宣传封建伦理纲常、神仙教化及语涉猥亵的糟粕败笔。“三言”的成功纂辑,使许多零散的宋元旧话本及明代拟话本得以流传于世,是古代白话小说创作由口传心受到文字表现,从集体创作向个人创作过渡的里程碑,开创了古代白话短篇创作的新局面。


二拍:明代拟话本小说集,作者是凌濛初。“二拍”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作品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既接触到封建社会下层市民生活的不少方面,也注意到城市的阴暗角落,写出了某些人物的丑恶面貌,同时对当时新兴的市民工商业活动和社会上逐渐兴起的重商风气有所反映,妓女、商人、村妇、手工业者、书生、和尚、贪官等各色人物相继走入了“二拍”的文学长廊。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9. 【12名解】竟陵派;

竟陵派:晚明时期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文学派别,因其二人为湖北竟陵人而得名。在文学观念上,竟陵派提出重“真诗”重“性灵”,受公安派影响;在复古问题上,提倡学占要学古人之精神,以开导今人心窍,积蓄文学底蕴。在创作上,他们追求一种“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文学审美情趣,同公安派浅率轻真的风格相对立,但是他们将创作引向了奇僻险怪、孤峭幽寒之路,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显示了晚明文学思潮中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


30. 【14名解】阳湖派;

阳湖文派的得名,起自光绪初年张之洞《书目答问》,这本目录列举清代古文家文集时,分为“桐城派古文家”、“阳湖派古文家”、“不立宗派古文家”。

这时候,阳湖文派的创始人恽敬、张惠言已去世半个多世纪。“阳湖文派”不仅它的名称是后人“加给”的,而且它的创始人也是后人“推选”的,甚至它的成员也是后人“认定”的。

阳湖文派的作家们,他们在世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开宗立派”,并没有意识到已经“开宗立派”,“阳湖派”的得名,是阳湖籍的一群作家们“自成一队”的创作实绩得到世人的推崇,他们的文学主张得到世人的承认所致。

特点:融通、致用、多思、文采。



31. 【09名解】性灵说;【13名解】性灵派;

性灵说:明清重要的诗歌理论。明代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继承了李贽的“童心”说,提出了“独抒性灵”的“性灵”说以抨击复古派的主张,提倡诗文创作必须抒写作家的性灵,表现内心真情实感.清乾隆时期,袁枚则以“性灵说”与沈德潜的“格调说”相抗衡。袁枚主张尊重人的自然本性,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就是“真”,“真”可以不符合正统道德,它是最高的价值标准。由此出发,袁枚性灵说有以下几层内涵要求诗歌表现“真人”的真性情诗歌在艺术上要变.要有创造性要在继承传统中求创新,这就克服了公安派不注意继承传统的缺陷;在审美上主张风趣。袁枚的性灵说继承了公安派的性灵说又加以发展,具有反传统、反理学的进步意义,但袁枚的诗学理论深度不够,重大的创造也不多。


32.【02年名解】桐城派

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槐、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服务当代政治为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法”二字,“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刘大檄是方苞的弟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合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他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还提出“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融合落到实处;将多种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种。姚鼐不仅发展了桐城派的散文理论,而且还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桐城派散文体系,有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号称“四大弟子”。


33. 【03名解】神韵说

神韵说:清代诗人王士禛诗歌理论的核心。王士禛在理论上继承了钟嵘、司空图、严羽的诗学思想和南宗画论,总结了王维、孟浩然以来的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传统,将神韵说发展为一套有系统的诗歌理论。他强调“兴会神到”,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最高境界,有神韵的诗歌境界的审美特征是清和远。清代入仕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已经逐渐淡化,他们的诗歌已经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谐的相处。王士禛的神韵说,则是这种转变的根本完成。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的消遣娱乐功能。


34. 【09名解】长生殿;

《长生殿》以李、杨定情为发端,很快形成了两条线索。一条是李、杨的感情由深入浅、逐步升华的过程。另一条线索是情欲造成的负面效应。第一条线索在杨自缢后,以鬼魂的形势继续顽强的发展,一方面它对第二条线索做出回应,借助鬼魂对自己的罪孽进行深刻忏悔;另一方面却又咬住“情”字不放。最后二人在天上团圆了。全剧以“情”始,以“情”终,首尾一贯。两条线索,最后是第一条兼并、消融了第二条,理想战胜了现实。马嵬事变,杨贵妃自缢,这一场帝王家的爱情悲剧已经完成了。《长生殿》没有像《梧桐雨》杂剧那样以唐明皇怀着痛苦的心灵夜雨思人作结,而是一方面表现现实中发生的唐明皇杨贵妃悲剧的馀波,如野老献饭、乐工雷海青骂贼、李龟年悲唱兴亡等,委婉的讽谏、对乱臣贼子的咒骂、对主人公不幸的惋惜,合成一部兴亡之感的交响曲;另一方面则表现唐明皇和死后的杨贵妃在真和幻两个世界里发生感情交流,经过“冥追”、“觅魂”、“补恨”、“寄情”,执著的感情和真诚的忏悔,终于得到了玉帝的恩准,双双进入月宫,实现了“长生殿里盟言”。这就将《长恨歌》里无法实现的幻景化做了幻想中实现了的美好愿望,以精神的“长生”消解了现实的“长恨”。这固然还是留下了非现实的缺憾。


35. 【11名解】常州词派;

常州派:清词流派之一,由常州词人张惠言所开创,周济又进一步加以发展。乾嘉时期,词坛中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崛起,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主要还是表现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他所提出的恢复风骚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他的词气势雄健,风格俊逸,词风较为质实,但其内容范围仍然比较狭窄,意旨较隐晦


36. 【17年名解】“隔”与“不隔”说

隔,隔膜,是指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其情、景、辞,或是艺术构思,境界物化等,有关节不妥贴,不圆润,给读者造成隔膜。所谓不隔、与隔相反,诗歌创作完美浑成,诗意浓郁,形象鲜明生动,含意深厚耐人寻味,隔与不隔,既可以对一位诗人而论,又可就具体的诗作或手法而言。


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


所谓“不隔”,是“语语都在目前”,所谓“隔”是“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王国维对“不隔”的欣赏自有其道理,但他对“隔”的批评,却表现出艺术观念的保守。


再说,“不隔”固然是一种真切美,鲜明具体的美,然而“隔”未尝不是一种美,朦胧绰约的美。


不隔的美在于清晰、直感,瞬间理解,当下受用。隔的美在于朦胧、幻化,须运用智慧,发挥想象,然后才会心惬意。不隔的美凭借形象联想,隔的美依据思维想象。不隔的美是对对象的情境的欣赏,隔的美是对对方的智慧和自我的智慧的欣赏。不隔的美是送来的现成的美,隔的美是发现的再造的美。欣赏“不隔”多缘感性,欣赏“隔”则须在感性的基础上参以理性。


37. 【13名解】诗界革命;

诗界革命:近代文学史上的诗歌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戊戌变法前,随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高涨,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等人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但这时只不过在诗句里运用些新名词,还没有真正从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去进行革新。在“诗界革命”运动中,成就最高的是黄遵宪,作为诗界革命的旗帜,他提出“我手写我口”,要求诗歌反映现实生活和斗争,在表现方法上主张利用古人的优良艺术传统,并结合新事物利用新语言。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在日本继续鼓吹“诗界革命”,他批判了“以堆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的诗风,提出“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斯可以举革命之实矣”,力求解决诗歌为改良运动服务的问题。


38.【12名解】鸳鸯蝴蝶派;【09名解】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近代小说,“鸳鸯蝴蝶派”作家没有形成一个文学团体,只是由于作者的文学主张、作品内容和风格大体相近,因而形成一种文学流派,因他们惯写才子佳人,故人们喻之为鸳鸯蝴蝶派,大约形成于1908年左右,辛亥革命后开始兴盛。代表作品是徐枕亚的《玉梨魂》,代表作家还有包天笑、周瘦鹃、陈蝶仙等人,他们以上海《礼拜六》、《小说丛报》、《小说新报》等期刊为中心,既编辑又创作,有的更兼翻译。鸳鸯蝴蝶派小说反映了民国以后沉滞颓靡的社会风貌,在开明与蒙昧杂糅的时代氛围中人们的彷徨、困惑和无奈,具有社会心态史与都市文化史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