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第五波

 拉普拉丝 2017-08-20


1、 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起来的,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

2、 元末明初出现了一批章回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水浒传》等,都是时代累积型创作。这批小说的特点是人物和故事的核心是历史的,内容却是后人创造的。他们篇幅比讲史长,明确分成若干卷,每卷分若干节,每节前加一个单句的目录。

3、 明中叶以后,章回小说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作品,因为社会生活的丰富,这些章回小说故事情节更加复杂,描写细腻,内容上与讲史没有联系,只在题材上保持讲史的痕迹,小说不分节,而是明确分成多少回,回目由单句发展成工整的对句。


二、三言二拍

1、 天启年间,冯梦龙在广泛收集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的基础上,经加工编成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简称“三言”。

2、 此后,拟话本的专集大量出现。凌濛初在“三言”的直接影响下,写成《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这两个拟话本集,简称“二拍”。

3、 三言二拍代表明代拟话本的成就。由于拟话本专集的出现,为了便于流传,明末清初出现很多小说选集,抱翁老人编的《今古奇观》对三言二拍的流传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临川四梦

1、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分别是《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和《牡丹亭》。因其都是通过神灵感梦展开故事情节,故称“临川四梦”。

2、 《邯郸记》取材于沈既济《枕中记》,通过卢生成为权臣的过程对封建社会的富贵尊荣,诚信作无情的揭露。《南柯记》取材李公传《南柯记》,讲封为打过的南柯太守,后封左丞相,走向专权,最后被人参奏遣送回家,梦醒时知道是南柯一梦。《紫钗记》取材于蒋舫的《霍小玉传》,霍小玉被卢太守陷害,李毅用情不专,在黄衫客的帮助下与李毅重归就好。《牡丹亭》则表现的是对爱情的徒然渴望。

作者借作品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或对现实的讽刺,对当时的戏曲作出杰出的贡献


四、台阁体

1、 明永乐,弘治前后,诗坛上出现的“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派。杨士奇、杨荣、杨溥,因其先后官至大学士,故称“台阁体”。

2、 诗歌的内容均歌功颂德、粉饰太平。风格号称词气安闲,雍容典雅,其实陈陈相因,极度平庸乏味。

3、 在诗坛流行了一百年左右。


五、茶陵派

1、 明前期的一个诗歌流派,以李东阳为领袖。

2、 李东阳是从台阁体到前后七子的过度人物,强调宗法杜甫,更多是从音调、法度着眼。

3、 对前后七子有明显的影响。


六、前后七子

(一) 前七子

1、 明中期正德年间,对政治生活不满,进而对“台阁体”粉饰太平的文风加以反拨的诗人。

2、 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代表人物李何。

3、 前七子以复古为号召,相互唱和,他们的复古主张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二)后七子

1、嘉靖年间出现的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领袖的后七子,掀起复古高潮。

2、还有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后七子完全继承了前七子的复古主张。

(三)共同点

强调学习古文诗歌的形式,复古走向守旧和拟古。追求形式美,模仿杜甫。反对程朱理学反对以文明道,诗中论理。

(四)评价

批判了台阁体,诱导文人钻进故事堆,以仿古人散文形式为追求。有模仿痕迹,实践比理论远。


一、唐宋派

1、嘉靖时期,作为前后七子反对派出现的文学派别。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等,因他们更自觉提倡唐宋古文故称“唐宋派”。

2、文学主张上,提出了初步的文学发展观,无明确的纲领。认为任何时代的文学都有其自身价值,学习秦汉文章应从唐宋文开始;反对字句模拟古人,主张积极汲取古人的文学营养时要有自己独特的面貌。

 

二、公安派

1、万历间,猛烈反对前后七子的流派。以公安三袁—袁崇道、袁宏道、袁几道为代表。

2、文学主张上,

(1)提出了彻底的文学发展观,坚决反对贵古贱今。

(2)提出了纲领性的口号: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文必贵质,提出文学要有自己的东西,反对复古派的模拟。

(4)重视小说和戏文的价值。

3、文学主张具有明显的历史进步性,用“小品文”表现自己的理论主张,肃清了复古派的不良影响。

 

三、竟陵派

1、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诗派。

2、反对拟古主义,主张独抒性灵。选《诗归》,目的在“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一种“幽深孤峭”的风格,形式主义走向极端。


四、复社

1、 明末以娄东二张—张溥、张采为首的文学派别。

2、 文学上主张复古,推崇七子。但现实的斗争多使他们改变了风格,写下慷慨激昂、光辉灿烂的爱国主义作品。

3、 张溥《五人墓碑记》记录和阉党的斗争。

 

五、几社

1、 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王光承等结“几社”,与“复社”呼应。

2、 以复兴古学为号召,企图挽救明王朝的危机。

3、 夏完淳《土室馀论》、《狱中上母书》。


一、格调说

1、 乾隆时期出现的以沈德潜为代表的诗歌流派。

2、 沈德潜早年以诗论和选家著名。他主张诗人“立言”,在态度上,必须“一归于温柔敦厚”、“怨而不怒”;方法上,讲求比兴、蕴蓄、不能发露。

3、 他讲究意高、律清,学习唐人辨声韵。他的诗选《唐诗别裁》、《古诗源》体现诗的观点。

4、 这些诗指陈得失,辨析源流,其了一定的流传和借鉴古典诗歌的作用。

 

二、神韵说

1、 康熙后期出现的以王士祯为代表的诗歌流派。

2、 他论诗以神韵为宗,大抵出于严羽“妙悟”、“兴趣”之说,而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最高意境。

3、 王士祯推崇王维,选录王维以下四十二人的诗为《唐贤三昧集》。

4、 王士祯的诗对于纠正专学盛唐的肤廓、晚唐的缛丽和宋人的以议论学问为诗的偏向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他强调神韵,容易流为空调;过求典雅,反致淹没性灵。

 

三、性灵说

1、 乾隆时期出现的以袁枚为代表的诗歌流派。

2、 袁枚论诗倡导“性灵说”,主张诗写“性情”。因此他的诗歌别具一种清新灵巧的风格。

3、 袁枚论诗受明末“公安派”的影响,但他的立论比“公安派”要具体、系统的多。

4、 对当时的拟古诗风,起很大的冲击作用。

 

四、肌理说

1、 乾隆时期出现的以翁方纲为代表的诗歌流派。

2、 论诗主张“肌理说”,认为“诗必研诸肌理,而文必求实际”,“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

3、 他诗宗江西派,出入“山谷”、“诚斋”,与其诗论精神一致。

4、 到嘉庆中,成为诗坛的一位领袖人物,代表考据学派统治下产生的诗派,并影响到近代的宋诗运动。

 

五、桐城派

1、 清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刘大櫆、姚鼐,因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名“桐城派”。

2、 “桐城派”的古文理论体现了清中叶学术风气转移的特点。他们强调“义”或“义理”,强调义理和文章的统一,特别是强调文章的艺术形式,以纠正古文创作中空疏不实的流弊。

3、 在写作实践上,“桐城派”古文有自己的特点。他们选取事例和运用语言,只期阐明立意即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所在,不重罗列材料,堆砌文字。文章风貌一般简洁平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