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边读书边修道,读《道德经》悟性命双修之道

 昵称M5233 2018-09-30

大家好我是常明山人,愿为中国传统文化,本土宗教传播尽一点微薄之力。

本文写读《道德经》第二章的个人感悟,山人爱好道教文化,常读道学三洞真经,受其影响在所写头条文章也多偏向于道教丹道的性命之学,如果您不是道教善信,请慎阅。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已。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美的观念出现,丑的观念也产生了,善的观念出现,恶的观念也随之而生了。美与不美,善与不善都是相互依存的吗?天之道善也,继之者人性也。《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世人都同乎一性,人的真常之性本是美善的,是因后天所生之欲才有了美与不美,善与不善的对比,故说有生于无。若要回归真常本性,必要去人欲求其真,为有归于无;这是道教修性之要。命功之要在无中生有,有归于无,先难后易,难在有归于无,除人欲回归真常之性;易在静中无中生有,上下反复,先后相随的命功之道,以上所讲为道教性命双修之法。

圣人治世,知晓天地万物之理,以性体而合于大道,以道治身,施行无为《阴符经》曰:“天人合发,万变定基”。圣人治以己身以德化民,此为无言之教,民受其感成其德,圣人不恃不居,何以不居,真一常存,无为而治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