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历史可以说十分的悠久了,在这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之中,我们创造了许多十分璀璨的文明。而自从科举制的出现,让社会上读书的风气迎来高涨,在当时,哪怕你只能考上一个小小的秀才,那么也是一件十分饱受青睐的事情。 但是很多的学子可能再怎么苦读,也只能留在秀才,毕竟要考秀才也是要读不少的书的,越往上那就越难了,所以一个秀才的学问也是很大的。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的时候,有一个姓冯的秀才,自幼十分的聪明好学,于是母亲就让他读书,年纪轻轻就考中了秀才。而且这个冯秀才人品也是极好,经常教村子里的孩子读书,后来慢慢地壮大了,就成立了一个私塾,远近闻名。 后来县里新上任一个县太爷,也比较的年轻,心高气盛。当他听到冯秀才的名气之后,得知他不仅十分的有才华,而且对对联更是十分的拿手,县太爷就有些不太服气,毕竟自己好歹是考上来了的,怎么会输给一个秀才,于是就想看看这个秀才到底有多少的真材实料。于是县太爷就先去找了这个冯秀才,一开始先和他聊起了天,结果是越聊越投机啊。 但是县太爷并没有忘记自己原来的目的,于是就说道:“我最近想到一副上联,觉得十分的妙,但是下联却怎么也想不出来,就想请冯兄听一听,请教一下冯兄的文采。上联就是蚕为天下虫。”其实这是一副和拆字有关的对联,就是将蚕拆成了天和虫。然后冯秀才就想了想,说道:“鸿是江边鸟。” 县太爷一听,真的是秒啊,于是两个人还因此成为了好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