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殊:栗园

 老鄧子 2018-10-01

这次回老家寻到了一处极佳的景致——栗园。


栗园全名叫刘墉板栗园,据简介上说,此园是清代著名政治家书画家刘墉的私家园林。


此园占地一万多亩,板栗树十万多棵,百年以上树龄一万多棵,三百年以上树龄有三千多棵。最早的树木能追溯到明朝。经久如此漫长的历史,没有被毁坏殆尽反而大规模的保存了下来,迄止于今仍苍翠健壮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实乃一大罕事。


板栗园地处山东诸城市区北十几公里处,东临昌城镇,西靠潍河岸。园内有一低调却气派无比的酒店——栗园大酒店,从外围一点儿看不出它的规模,其貌不扬,几次路过都没有引起注意。三层的红砖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只隐约露出红色的屋脊,内部却豪华大气,舒适排场。在这古树陪伴下的豪华住所里,可以尽情享受古今情绪的移位对照,历史与现代的融合,古朴与繁华的交错。


以前也听说过栗园酒店,是源于它里面的烧烤城广告做的比较响亮。每到周末,烧烤城对外开放,可以进去尽情品尝里面的烧烤。而我总觉着在一古树木园之中,开一烟熏火燎的烧烤城,真的是大煞风景、俗不可耐,即使烧烤产品在诸城再有名再受宠,也不至于要开到古树园林深处吧。有点西服里面套棉袄的味道,里外不协调。


且不管她如今被绑架的无奈,只说园子之妙吧。


板栗园座落于潍河岸边,从诸城市里沿滨河路一直顺水而下,十几分钟就可到达。


刚贴近园子,一股清凉扑面而来。那天,进入栗园酒店办好入住手续时,已近七点。天朦朦胧胧快黑了,顾不得吃饭,先踏进去打量一下它的概貌吧。借着夜色、循着园内铺设的灯光,在弯曲而湿润的路径上怯怯的悄悄的前行,真怕打扰了它的宁静啊。



只见影影绰绰里,一株株高大威猛的树冠把持在路径两侧,默然静守,把整个天空罩住了似得,没留下供人抬头张望的缝隙,黑压压的树冠直面而来,把我们裹挟进林海之中。我们不知其深浅不明就里不辨路径,停下脚步不敢再贸然前行,有些怯场,怕迷失了回去的路。


还是回去吃饭吧,等明天起个大早再补足探奇之心。


其实与它早就有过缘分。有次去栗园所在的乡镇办事,席间说起过栗园,他们说里面的板栗树有明朝年间遗留下来的。这么古老?我有些心动,记在了心里,有了想游览的冲动,想看看那一大群从明朝一路跌跌撞撞奔过来,至今苍翠挺拔的树木,会是何种姿态、何种模样,单单它的历史就让我感动。如今的年月,在“新气象”“现代化”“赶时髦”“求新潮”之风的鼓动下,旧的东西仿佛一夜之间纷纷轰然倒塌,例如古村、古井、古树、古城、古貌等等,古老的东西留存下来的真的不多了,所以格外惹人怀恋。


我喜欢那些古老的蕴含着沧桑感阅历感的景观。虽然也喜欢具有品质感的现代风姿,但是现代,绝不仅仅是推倒重来。


在我的记忆里,家乡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之内,带有历史和文化印记的东西,除了邻村依然站立的两棵古松之外,其它无一剩存。据说,那两棵松树是某个朝代一庙门外的把持松,侥幸没有被收拾了,直至如今,庙堂之地变为了田野,而松树却仍旧孤独寥落地支撑在田地中,寂寞地生存,默默地坚守,孤苦傲然地挣扎在历史的延续线上。


有了这两棵古树的感动,我怎能不对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栗树心存感激呢。然而,每次路过,总认为它是身边的风景,不必着急,总有机会观赏。


这也就是,美景只在远处之故吧,常常忽略。


今春也有次从它身边穿行而过,曾被它两边茂密而硕大的树冠所吸引,且正值花期,一股股浓浓的麦香似的花味打动了我们的神经,禁不住诱惑,想进去近距离品味,一睹它的魅力风姿。无奈,车子刚刚入园就被叫住询问进来何事,说想进园游览,被告知吃饭住宿方能进来,已吃过饭了,只好作罢,遗憾而归。


这次是缘于回老家办事,因天晚未敢贸然赶路,于是就选择了栗园居住,终于圆了自己很久以来对它牵念的心事,可以近距离恣情洋溢地接近它、观赏它了。


栗园之夜的睡眠格外沉静。一早,在刻意制造的闹铃的催逼之下起床游园。


清晨的栗园,似有一番世外桃源之气,那股清凉与别处不同,空气中散发着高浓度负氧离子的清新,使人神清气爽,一扫睡眠不足的阴霾。六点多钟,客人都未曾起床,整个园子静悄悄的,树冠之上笼罩了一层起起伏伏氤氤氲氲或浓或淡的雾气,飘飘洒洒弥漫在浩淼的林园之中,我禁不住张开每个细胞享受这份安逸的绿色,粗壮的树延延绵绵浩如林海,如伞状支开宽大的裙裾遮天蔽日护住这方水土。


宽大的树冠之下是洁净的泥沙土,无任何杂草充斥,无任何荒凉之感,满目是勤劳打理下的生机与活力。



昨晚因天黑看不真切,今早徜徉其中,近距离的抚摸打量,使我有恍若隔世之感,不相信自己家乡还有让我如此痴迷的景致。


棵棵深沉粗壮的栗树,环绕在酒店四周,既相互携手又不相互打扰。往东走,沿青砖铺就的精致小道,蜿蜒深处,树冠张开蓬勃的臂膀,遒劲有力地茁壮着,生机勃勃丝毫看不出半点苍老之态,粒粒毛绒绒带刺状的青色板栗缀满树枝,正值栗子生长期,饱满圆润,生机无限,煞是可爱,所见栗树粗壮之态皆有合围之数。


沿着青砖铺就的精致小道蜿蜒进入栗园,这青砖虽廉价,比不了大理石的高贵,但是安放在此处,那灰色的情调,那由历史延续而来的色彩正契合了此景此树的韵味,浑然一体,安静谐调,那些浅薄的水泥路无法跟它的气质相比。


园内的主体小道大多是此种韵味,衬托着这些历经风雨轮回、朝代更替依然故我的老树,显得安闲优雅静谧悠长。


喜欢这幽雅的青砖小路,走在上面富有弹性,它的厚重正契合了老树的深沉,其渗透性包容性让人安详踏实。几天来连日阴雨,地面滋润透湿,树叶毫无遮拦地透露着碧绿生机,妩媚而大气,庄重而富贵,自然而深情。


大树们安静沉稳地驻扎在清晨的霞光里,丝丝缕缕的线条透过斑驳的树叶间零落点缀进来,雾气仍悠闲的弥漫其间,这一片天地,连心灵的跳跃都几乎都能听得见了。


蜿蜒的路径,穿行在栗树之下,伸展向园林深处。所见之树都非常粗壮,面目一致,但造型各异,因树冠和枝桠的形状不同,一些标志性的板栗树被命名为“情侣树”“迎客松”“乘龙树”“祖孙树”等等。据介绍,“将军树”是里面的头领树,有两人合围之壮。“幸福树”上面缀满了祈福的小红条,可见人们对于幸福的膜拜和祈求。


栗树因其古老的树龄和依然生机繁殖的能力而远近有名,慕名来的人真不少,尤其秋季收获之时,采摘栗子也成为了颇有魅力的项目,总是吸引不少人前来享受采摘之乐。


一路走过,每一棵树都让我痴迷,那些古老的枝桠没有一点衰败的迹象,棵棵古朴而健壮,像是经久百年依然宝刀未老的将军,仍挥斥方遒。


我一直没有搞清楚这片规模巨大的栗树园得以保存下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过去年代里在粮食高产的诱惑和威逼之下,村民们居然没有被撼动去跟风冒进,却糊里糊涂地存留下了不能当粮食吃也不能带来高产量的“尾巴”,这地儿的村民是糊涂还是愚痴呢?


多亏当时的愚痴,才留下了这片古老的清凉;感谢他们的糊涂,才保存下这点古老的味道。


一茬茬栗子们曾唤起多少辈人美好的念想啊,曾滋润过多少人的成长啊。


感谢纯朴的板栗树,为我们站立了几百年。


毋庸置疑,如今的板栗树,其承载的内容早已面目全非。人们注重的已不再是他的产品功用,而是它的观赏性和游览价值。


时代的变迁,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他主要功能被无奈的弱化,附带项目却被大大强化。烧烤城的驻扎虽然伤害了它悠久的自尊,然而利益的驱使和追逐却使它的怀抱不得不屈尊承受。


无论如何,能留存下来,就是奇迹。为了这点奇迹,就暂时容忍那些庸俗的喧嚣吧。


但愿潍河边的这片绿色清凉,能静静的坚守下去,陪伴着一代又一代恐龙故乡的人默默走过漫长的历史,年轮般印刻在历史的长河里,生生不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