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情缘】杨凤鸣:“十里画廊”夏日行

 新用户89134deQ 2023-08-01 发布于湖南

乡土是我们的根,乡村是我们的梦,乡情是我们的魂,乡土文学是你我的人生驿站,是我们心灵栖息的温馨家园。期待您的光临!

致作者一封公开信

文集推荐

施静云散文集

       长篇小说《回水滩》

        电影大片《沉船100天》(剧本)

        优秀作品排行榜(阅读1000以上)

乡愁征文专辑

“十里画廊”夏日行

文/杨凤鸣

题记:2022年的这个季节,我们第一次走进了这“十里画廊”,时隔一年,当时的所见所闻仍清晰如昨……

汽车驰行在 “十里画廊”。“画廊”位于怀柔区渤海镇。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小桥、人家,间或一两只白色的鸟儿掠过水面,隐在虚无飘渺的群山之中,这灵动一笔,给静默的山水画,更添了生机。同行的几位脸贴玻璃,一刻也舍不得回转头来。
“前面在修路,请稍等。”维护路况的师傅摇动着手中的小旗,指挥车停在路边。路边长着许多高大繁茂的树木,结着一颗颗毛绒绒的果实。我们都不认识。借助手机识图软件,知道了这是板栗。就是超市门口锅里翻炒的、红褐色、油亮、装在纸袋里的板栗后,大家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原来长在树上的栗子是这样的,毛绒绒,真可爱!”
确定还得等十几分钟后,小王下了车,迫不及待去探“小可爱”。突然呀地一声,我们忙问怎么了?“这小刺挺扎人!”,见小王像被蜜蜂蛰了一下,缩回了手,旁边一位也是下车等侯的阿姨说:“你是第一次接触栗子吧,每年秋天打栗子的时侯,这些小青刺,就变成土灰色了,更硬,打栗子、拾栗子的人们,一不小心就被扎,栗农很辛苦!”,又问我们去哪里,知道我们此行第一站后,她说:“六渡河是个好村庄,京郊第一板栗村,也是北京最美乡村之一,往前走,过了桥就到了”。在车上你一言我一语,我们的谈话内容也从山美水美,转到 “栗结情缘”“山美水美人更美”了。
六渡河村依山傍水,怀沙河在村前流淌,阳光在水面跳跃,泛着粼粼波光。测温,扫码,渤海镇,六渡河村的几位领导热情接待了我们。挂在六渡河村委会门口的“北京最美的乡村”“北京美丽乡村联合会会员单位”,以及会议室正前方 “京郊板栗第一村”的匾牌,闪着光芒。相互沟通后,王书记说,我带你们到村里转转。“板栗和民俗旅游是我们的重要产业,我们这里有栗花溪谷,有老木匠、松鹤源、和易园、雨山前、六渡人家等许多集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民俗院,有的还上过中央电视台。栗子,是我们的'特产’,满山遍野都是。我们这里水源充沛,土质肥厚,无污染,生产的栗子外观好,果肉细、味甘甜、糯性强,2007年被市里誉为“京郊板栗第一村”。板栗对人的身体有很多好处,能防止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可抗衰老。多食,能像我们这里的古栗树一样,长几百岁哩,哈哈。每年栗花开的时侯,淡黄色栗花,一串一串,连石头缝里都是香气……”。
我们边走边聊,像走在一个古朴、典雅、美丽的大花园。民居错落,道路清洁,栗果、核桃抬头可见,菊花,槐花、还有一些叫不上名来的花儿,“拐弯摸角”扑入眼帘。石碾,石磨,石砌的院墙,如一位位历经风霜的老人,一动不动沉浸在 “不老时光”里。一只黄色的小狗,从攀扶在墙角的葡萄架下探出头来,旺旺叫了两声。书记叫了声小黄,小黄摇摇尾巴,转向了正在竹影里踱步的小花猫。
离开六渡河村,我们一路前行,沿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沙峪抗日纪念碑”等等标语浮雕,才入眼,又不见,风一样飘入云山。几分钟后,我们到了与镇政府毗邻的明清栗园。栗园占地约百余亩,形态各异的古栗树遍布园中,门口一棵取名“聚合”,“Y”字型的树干像两只有力的大手紧紧握合在一起,给人坚定、自信、诚信、沉稳的力量。有的主干已枯,但根部又长出新枝,枝头更是繁茂,毛绒绒的栗子“结二连三”……每一棵树干上,都附有一张2016年制作的双语(英语、汉语)“身份证”:树龄 308年、树围155厘米;树龄338年,树围170厘米;树龄350年,树围176厘米;树龄378年,树围190厘米;树龄533年,树围268厘米;树龄597年,树围300厘米;树龄898年,树围490厘米…..树皮斑驳,枝干坚挺,绿苔染身的栗树,在蓝天白云下,苍劲有力。除了古树,园中还有嫁接的新树,一些已挂果。山风吹过,树叶哗啦啦作响,满园栗树,如祖孙满堂的一家人,围坐一起,拉着家常,发出欢快的笑声。和谐、温馨、其乐融融的景象,正如园中一块匾牌上写的:“利子”即为栗子的谐音,祝福子孙后代平安健康,事业有成。栗树有百年之久,取名百利之意…..
返回途中,大家若有所思,不像来时盯着窗外 “一惊一乍”。“我给大家念几句《怀柔板栗赞》中的话吧!”,副驾座上的曾老师,拿着一本十六开装祯精美的宣传册,打破沉寂:“据记载,栗是我国最早驯化利用的果树之一,早在陕西半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就有栗。在《诗经》以及《论语》等文献中,均有栗的记载,三国时代,陆玑在《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这样写:'五方皆有栗,唯渔阳,范阳栗,甜美味长,他方者悉不及也’,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古至今,怀柔、昌平、密云一带皆产栗,尤以怀柔栗最有名”。
“停下,停下,那大爷手中拿的是什么?”,曾老师的话音才落,后坐的小王就招呼司机停车,说她看见一大爷站在一棵栗树下,手中拿着一朵奇异的花。
车停在路旁,流淌的河水“如鸣佩环”,一些黑翅蓝身的蝶儿在水草间翩飞,不远处一棵柳树下,一个头带草帽的垂钓者一动不动,一只狗吐着舌头卧在旁侧。那是一片看不到头的栗园,一辆小三轮车停在不远处。见我们走近,老人问我们有什么事?知道我们想看他手中的“花”时,老人笑说这是栗蘑,刚才在树下掰的,野生的,营养价值高。老人说,他家有几亩地的栗园,栗树加起来有几百棵,每年大约能收几千斤栗子,以前要拉到城里卖,现在不用出村,就可卖上好价钱。老人说他今年75岁了,身体还行,干活没问题,嫁接,打药,打栗子的活都不用雇人。又指着身边的一棵栗树,说这棵树是他17岁时栽的,现在虽挂果少了,但也不能砍掉,说这树年轻的时侯,也是出过力的,为他们家做过贡献。人不能忘记恩情。老人还说,栗树易生长,种子不论落在哪里,只要有一点土壤,就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说他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医疗单位上班,女儿是一名教师,生活过的都挺好,老伴虽患病多年,但恢复的也不错,这得感谢现在的生活条件好,医疗条件好,想吃什么有什么,想穿什么有什么,看病有医保,坐车还免费,要在过去,老伴的命怕早没了……道别时,老人说他家就在村头中通快递后的小院里,邀请我们有空到家里玩,他炒栗蘑给我们吃。汽车就要拐弯了,还见他向我们挥手。
“十里画廊”落满夕阳,看上去更美,更柔,
更有情味,更令人怀想!

写于2022年7月,修改于2023年7月

【作者简介】 杨凤鸣,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申村。发表作品三十余万字。作品见诸《农民日报》 《北京日报》 等报刊及央视网、乡土作家网等网络平台。《母亲的酒枣》曾获全国散文征文二等奖。《老院情深》作为北京市中考作文赏析金点示例。《骑行老爷顶》在2021年全国第二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中,获金笔奖。《魁星楼凭吊》在第六届“半朵花开”全国青年文学大赛中获优秀奖。

责任编辑:施静云
排版编辑:野   草

您看此文用时

  · 





读往编来

 1、乡土文学社章程

 2、乡土文学期刊征稿

 3、乡土文学招聘编辑

 4、会员文友出书方略

 5、乡土诗人擂台赛

 6、全国小小说大赛

滚动下方品味精彩


乡土文学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             
副主编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编辑部主任  施静云(兼散文组长)
期刊执行主编    丁   村
期刊编辑部主任  刘燕宏
期刊编辑部副主任 王建成(兼小说组长)
平台执行主编    第一流
排版工作室组长 朱吉述 
编 委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金龙  刘燕宏   陈 乐  
             陈贤东  彭太光   陈  缘  
             余   萍  雷青云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皇   甫 
             朱吉述  潘政祥  袁晓燕 
             第一流   姜盛武  林晚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