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在致病或感受寒邪的因素下,容易出现阳气不足

 六合桂枝 2018-10-01

原创: 泰来 经方医论医案集 4月15日

总结

  (内经)原文:"凡此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地气肃,天气明,寒交暑,热加燥,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金火合德,上应灾惑太白。其政明,其令切,其谷丹白,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也热病生于上,寒热凌犯而争于中,民病咳喘,血溢,鼽嚏,目赤呲瘍,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


    解释:少阴君火司天之年,气候要比季节来临的较早,未至而至,亦即太过之年,由于阳明燥金在泉,故天气清撤明亮,上半年气候偏热,下半年气温偏凉,这是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寒热相交的自然现象。

    "热加燥",君火在上,燥金在下之故。"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意思是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之年四之气上主气,而客气都是太阴湿土主事,所以雨水比较偏盛。

 "金合土德",金火与燥金的相互影响。

 "上应灾惑太白",指"寒交暑,热加燥"的自然变化与天体上的火星和金星有着直接的关系。

 "其谷丹白",由于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之年的上半年气候偏热,适宜于谷类植物的生长,而下半年气候偏凉,又适宜于谷类植物的收获,故谷类植物的是少阴君火司天之年的岁谷,适宜于种植,产量也高。

  "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于中",全句的意思是: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之年,由于天气地气主气与客气的相互影响和共同的作用下,这一年之内气候导致在疾病上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上半年气温偏热,因此人体多会发生因热邪引起的疾病。下半年气温偏凉,人体容易发生由寒邪引发的诸类疾病。

 "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背瘍",都是人体因感受热邪引发的疾病。

  "寒厥入胃,心痛,腹大,嗌干,肿上",以上这些症状,多为寒证,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之年,人体在致病或感受寒邪的因素下,容易出现阳气不足,特别是脾肾的阳气不足时,这些症状很容易发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