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心得3:学而时习之

 书香淡淡 2018-10-01

昨天文章谈到:


写作文就是一个锻炼思维的好方式。第一步不是写得完美,而是写得对路子。像一篇作文的样子。就像我们盖一个房子,第一步不是装修,而是先把框架建起来,是一个标准的房子的样子。然后才是装修这个事情。有些孩子的作文,写得东倒西歪,框架就不对,此时谈字词、修辞之类没多大意义。


今天把这个意思再深化一下。


昨天读了秋儿写一位老师的作文,感到很欣慰。这个读起来,很明显感觉到有张岱小品文的味道。首先在人物的选择上,特别选择了那种有风骨的老先生。人物选对了,就成功了一半。整个文章充满了文化感。而且孩子不是简单的模仿,在文字运用上也贯彻了我所讲的,文雅但不要文白夹杂。适当运用文言可以,但不要伤害文章的流畅性。这方面孩子的火候把握得不错。


这样的文章,就已经远远超过普通作文选的水平了。我昨天讲自己的作文很早就开窍,说实话,我直到大学,还写不出秋儿这种水平的作文。秋儿刚上初中,就已经超越了我大学的水平,为何?


不是我的能力和潜力不如这个孩子,而是我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就像我们下棋,一些几岁的小孩就可以达到极高水平,因为他受到专业训练。


我当时的写作,完全就是自发的进行。学习对象主要是作文选,而秋儿的学习对象是张岱散文。有老师给他讲最好的散文作家的最好作品。


所以领悟力终归还是小聪明,这种能力很重要。但光有这种能力还是不够的。我们学过一个课文,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医院里休息,突然发现世界地图的各个大洲可以大致拼接在一起。这个发现让他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假说。但提出假说容易,具体论证就难了,他穷其一生也没有最终证明这个假说。


我自己的经历也是这样。我一直渴望在写作方面受到专业训练,这也是我报考北大中文系的原因。可让我特别失望的是,开学第一天老师就讲,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北大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做学问的。虽然长期的学术训练对于写作有帮助。但学问毕竟不是写作,积累的方向是不同的。


所以我希望孩子们不要走我这样的弯路。我们网校开宗明义,不仅教一些理论,还要具体教写作。目前我们先从散文开始学习,以后择机扩展到鲁迅杂文,名著小说之类。


有些孩子天赋不错。但天赋转化为能力,需要踏下心来,认真揣摩最好的作品,同时要实战。在实战中进行积累。秋儿写的这篇作文,我能够从中看到孩子的用心。孩子写的几件事,如果没有跟老先生的近距离接触,深入地观察,是很难写出来的。这就是真正用心了。一篇作文,用心不用心,是小聪明还是下了功夫,是很容易就能看出来的。


学而时习之,不要犯我大学时的错误。虽然我大学里没有条件学习写作,但如果自己真正用心,也是可以找到学习对象的。比如,起码可以好好打下思想方面的基础吧,起码可以读读报纸,学习报纸上一些佳作的写法吧。起码可以利用在北大的条件,多访谈一些老先生吧。可惜当时头脑中全无这样的意识。所以周围这庞大的好资源,全都利用不上。人若是没有眼界,没有能力站高一线,那么再好的资源也会浪费掉。


这个意识、眼界特别特别重要。现在其实不缺乏学习资源和条件,关键是头脑中这个意识。没这个意识,眼里看不到资源,看不到机会,路会越走越窄。


萧愚  2018-9-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