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物故事 | “梨园”由来

 昵称2530266 2018-10-01

喜欢听戏的朋友对“梨园”这个词一定不陌生。旧时常称戏剧界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白居易的名篇《长恨歌》中亦有“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的诗句。


这“梨园”的称呼从何而来?戏曲又怎会跟“梨”扯上关系?国家博物馆的哪件文物能一窥“梨园”风采?一篇短文,为您揭秘~


“梨园”由来


京剧《贵妃醉酒》剧照

(图片来自中国京剧艺术网)


旧日习惯称戏曲界是梨园行,戏曲演员是梨园子弟。但“梨园”在唐朝诞生时,歌舞、说唱、戏曲等还没有这么明确的区分,笼统地都归之于音乐。所以,最早的梨园子弟包括歌儿舞女及演奏者。


唐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音乐的作用,早在建国之初,就在隋“九部乐”的基础上在宫廷设置了“十部乐”。十部乐中既吸收了像西凉、龟兹、疏勒、高昌等少数民族的音乐,也有来自中亚的康国乐、安国乐以及高丽乐等。唐代在宫廷的重要庆典或宴会上都要演出,当时创作流行的一些曲目甚至传到了国外。玄奘在印度留学期间和戒日王见面时,这位印度的霸主就和他谈到大唐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是一位政治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唐朝进入了开元、天宝长达40余年政局比较稳定的鼎盛时期。他还是个多才多艺的天子,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擅长八分书等。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他的音乐才能。唐玄宗不仅爱好、大力提倡音乐,本人还是当之无愧的音乐家。他能作曲、擅奏乐,并且挑选了三百乐工、数百宫女,在听政之暇,亲自在宫中的梨园和宜春院进行专门训练。据说,当丝竹管弦排练时,即使有一声错误,他都能听出来加以纠正。他甚至穿上舞衣对他们教演调度。每逢节庆,宫中举行演出时,玄宗会亲自鼓励上场的演员:“好好作,莫辱没三郎(自称)”。所以,这些艺人被称为“皇帝梨园子弟”,“梨园”这个名字也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您知道吗?

国家博物馆里也有“梨园弟子”的踪影哦~


演奏陶俑

唐(公元618年-907年)

高11-11.5厘米

1955年陕西西安出土


这套演奏俑所用的乐器分别有箜篌、拍板、横笛、排箫、琵琶、笙等,是从当时流行的乐队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部分乐器。通过他们的表演可以让我们对唐代“梨园”的景象略见一斑吧。(以上内容选自《文物里的古代中国(中册)》,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