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楷被誉为“翰墨之冠”——欧阳询

 传韵轩vs拙言 2018-10-01

与中国一样,朝鲜和日本自古也是中国书法文化极为繁盛的地方。在唐高祖时期,有一年,朝鲜国王派使者来到中原,其中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用重金购买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在初唐,欧阳询的书名已经远播夷外。面对这样一个书法绝佳,但身材不高,相貌平平的臣子,唐高祖甚至开玩笑说:“他们看了欧阳询的作品,一定会以为他是一个非常漂亮而魁梧的人吧!”

日本报纸朝日新闻的报头,也是集的欧阳询的字。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其父子又称“大小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据史书记载,欧阳询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 《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直到对索靖草书的笔法融会贯通,了然于胸,才高兴地离去。

有此执着之好,终其一生功成名就,这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规律,因此,欧阳询也是书法史上一颗耀眼的恒星,在他之后的一千多年时间内,学他的徒子徒孙不计其数,影响至今。

唐张怀瓘《书断》评说欧阳询的书法是这样说的:“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1]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传世名碑之一,碑在麟游县杜水之阳九成宫遗址,建有碑亭,现为中国国宝级文物。碑高2.7米,厚0.27米,上宽0.87米,下宽0.93米。撰作和书写于唐贞观六年(632)夏历四月,全文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宋曾巩在《九成宫酯泉铭·跋》中称:“九成宫乃隋之仁寿宫也,魏为此铭,亦欲太宗以隋为戒,可以见魏之志也”。

该书作笔力劲健,点画虽然瘦硬,但神采丰润饱满,向上的挑笔出锋含蓄,带有隶书笔意。字体结构典雅大方,法式严谨,看似平正,实则险劲。字形采用长方形态势,字句、行距都较大,章法显得宽松而清晰。点画精致准确定型,尤其结字布局险劲,中宫收缩,外展逶迤,疏密聚散对比强烈,却具有超级稳定感。

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其字形偏修长,行笔于险劲之中寻求稳定,尤其在划末重收,笔至划尾便稳稳提起。整体碑文高华浑朴,法度森严,一点一划都成为后世模范,是欧阳询晚年代表之作,故后人学习楷书往往以此碑作为范本。

↓ ↓ ↓ ↓ ↓ ↓ ↓ 大家都在看 ↓ ↓ ↓ ↓ ↓ ↓ ↓

学习书法过程中的几个误区

傅山:“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

董其昌是如何将自己与赵孟頫对比的?

中国书法的“春天”就要来了吗?

春晚上展示的书法“五福”

蔡襄书法的“尚意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