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正常就可高枕无忧吗?

 医仁u57k4mtem5 2018-10-01

近日笔者出门诊时遇到一位女性患者。她自幼感染乙肝病毒,但肝功能一直正常,自认为是携带者不用治疗,所以从未去医院做系统检查。


最近因要做妇科手术,术前检查发现,肝脏已有早期肝硬化的迹象,特别害怕,妇科手术都不想做了。她哭着问笔者:“不是说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不用治疗吗?为什么现在却肝硬化了?”


肝功能正常不等于肝脏没有病变


美国有研究显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肝穿刺病理检查的结果显示,肝组织炎症≥G2者和纤维化≥F2者分别占18%和34%;ALT为1~1.5倍正常值上限者肝组织炎症≥G2和纤维化≥F2者分别占34%和54%;当ALT>1.5倍正常值上限时,62%的患者肝组织炎症≥G2,78%的纤维化≥F2。


我国也有研究显示,ALT<30 U/L、<40 U/L、<60 U/L、<70 U/L、<80 U/L及≥80 U/L时,肝脏炎症≥2级者分别占1.1%、3.0%、7.1%、7.5%、8.6%及42.0%;而肝纤维化分期≥F2者则高达53.3%、55.2%、55.0%、54.8%、53.1%及57.9%。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肝功能检查正常者,并不等于肝脏没有病变。


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定期检查


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需要治疗呢?目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都不能完全清除乙肝病毒,再加上免疫耐受期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损害轻微,而此期治疗的效果又不太理想,所以,一般情况下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可暂缓治疗。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代偿能力很强,轻微的小损伤不仅不会引起患者出现症状,就连肝功能检测也常常显示不出任何异常。


因此,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尽管可以暂缓治疗,但不能疏漏监测,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尤其是对病毒活动情况、肝脏纤维化情况进行监测。


我国2015年更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强调:“动态的评估比单次的检测更具有临床意义。”因为并非一次肝功能正常即可确定为免疫耐受期的慢性HBV携带者。需要动态观察,1年内至少3次ALT正常,每次间隔3个月以上才能确定为ALT正常。


应综合评价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是否进行乙肝抗病毒治疗不仅要看肝功能是否正常,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家族史和伴随疾病等多种因素。


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与年龄有明显关系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显示,慢性HBV携带者炎症分级≥G2级或纤维化分期≥S2者的比例,11~29岁组、30~39岁组和40~60岁组分别为26.5%、39.4%和58.1%。随着年龄的增长,肝纤维化发生的风险增高。


有乙肝病毒感染家族史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肝病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一项988例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研究发现,乙肝健康恢复组、慢性肝炎组的患者有乙型肝炎家族史的比例分别为2.2%和47.5%,母婴传播的比例分别为56.3%和93.7%。在肝硬化患者中,高达96.4%的乙肝患者为母婴传播感染。


因此,我国2015年更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推荐,如果HBV-DNA阳性,ALT正常或未达到2倍正常值上限者,有以下情形之一者,疾病进展风险较大,可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


①存在明显的肝脏炎症(2级以上)或纤维化,特别是肝纤维化2级以上。


②ALT持续处于1×ULN~2×ULN,特别是年龄>30岁者,建议行肝组织活检或无创性检查,若肝脏炎症明显或纤维化2级以上则给予抗病毒治疗。


③ALT持续正常(每3个月检查1次),年龄>30岁,伴有肝硬化或肝细胞癌家族史,建议行肝组织活检或无创性检查,若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2级以上则给予抗病毒治疗。


④存在肝硬化的客观依据时,无论ALT和HBeAg情况如何,均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


肝功能是评价是否进行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指标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硬指标


肝功能正常不等于肝脏没有病变,乙肝病毒感染者要定期监测,不要被1次肝功能正常所蒙蔽。


乙肝病毒携带者一定要定期监测,全面评估,及时治疗,才能防止疾病进展。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蔡晧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