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玉大案(明初系列之八十)

 xie1951 2018-10-01

     朱标的去世对于朱元璋和整个大明朝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虽然朱元璋早早的确定了朱允炆为皇太孙将来接自己的班,但是明朝内外无不翘首以盼的观望着明朝未来的走势。朱标去世时朱元璋已经近六十五岁了,他也想向天再借五百年来好好调教自己这位未成年的接班人,可是天不遂人愿,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的身体开始病痛缠身,于是深感时日无多的朱元璋为了给自己的孙子登基铺路,开始进行了下一轮清洗,遂于洪武二十六年爆发了影响深远的蓝玉案。

     其实不管《明史》还是《明太祖实录》,对于蓝玉案的描述都是十分简单,寥寥几笔交代了下就过去了。所以这对于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史料困扰,不过幸好朱元璋在蓝玉案后编了一部书叫做《逆臣录》,这部书可以说是研究蓝玉案的第一手史料,《逆臣录》前面有御制序文。在序文中,明太祖首先叙述了自己的创业经过,然后罗列了蓝玉谋反的事实与罪状,最后说明了颁布该书的目的。《逆臣录》正文部分共分五卷:第一卷包括蓝玉长子蓝闹儿等148人的 209份招供记录;第二卷包括金吾前卫指挥姚旺等293人的 309份招供记录;第三卷包括府军右卫指挥袁德等 180人的 220份招供记录;第四卷包括蒙古左卫指挥法古等238人的 243份招供记录;第五卷包括武昌中护卫指挥陈干等148人的 184份招供记录。五卷共收录了1007人的 1165份招供记录具有很大的史料研究价值,蓝玉案的本质我们也可以从中一窥一二。

      首先,蓝玉在捕鱼儿海大捷之前一直就有矫枉不法的记录,侵占民田,蓄养家奴,出入乘势,捶逐御史。甚至在胡惟庸案中蓝玉曾经与胡惟庸有过谋划。只不过作为明朝第二代将领中的领军人物,朱元璋一直在容忍他。直到捕鱼儿海大捷之后,蓝玉立下旷世之功。但是他非但不知道收敛,反而愈演愈烈。这个前文也提到过,强暴元主妃子,毁关而入,还在朝中联络亲信有不臣之举,哪怕是在朱元璋近前史书载也是“动止傲悖,无人臣礼。”尤其是在朱标去世之后,蓝玉在四川讨伐西番更是“擅升降将校,黥刺军士,甚至违诏出师,恣作威福,以胁制其下。”朱元璋得知这些所作所为可以说是再也忍不了了,而且在中间燕王朱棣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按照《奉天靖难记》的记载,蓝玉和朱棣的梁子早在平辽东的时候就已经结下了,所以在朱标死后,蓝玉最大的靠山没了,朱棣就开始肆无忌惮的再朱元璋面前煽风点火,因此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五年十一月底下旨召回了刚刚打了胜仗的蓝玉,打算痛下杀手。

500

      而蓝玉这边打算如何呢?早在年初蓝玉的亲家靖宁侯叶升坐胡惟庸案死的时候蓝玉就有兔死狗烹的心理,据兴武卫指挥金事董翰招供:“有本官对说:‘我亲家靖宁侯征南征北,受多少苦,熬得做个公侯地位,也把他做胡党全家废了,我自征进回来,见上位好生疑我,料想他必是招出我来。不如我如今趁早先下手做一场,免致后患。我已与库军等卫头日商量定了,未知你众官人心下如何?”说明蓝玉还是有一定的政治嗅觉,但是有政治嗅觉和知道该怎么做是两把事,在这之后,蓝玉几次像朱元璋上奏疏谏言,比如加派兵马一举荡平河西、朵甘、百夷,但是被朱元璋否了,这就让蓝玉很不爽,觉得朱元璋在提防他,认为“上疑我矣”。后在当年论功行赏加官进爵的时候,冯胜和傅有德都官封太子太师,极尽人臣之荣宠,可以说是人生巅峰。而蓝玉则仅仅只给了一个太子太傅,这又让蓝玉不爽道:“我不堪太师耶?”同时在朱元璋召回蓝玉的时候,按照《逆臣录》里前去召回蓝玉的中军都督金事谢熊招供,他在四川见到蓝玉的时候,蓝玉问他:“谢都督,你怎么来的?”谢熊答道:“我来取大人回家。”蓝玉直接毫不避讳的队谢熊说:“我知道了 , 必是我亲家靖宁侯胡党事内有我名字 , 差你来提取。”然后两人在酒宴间,蓝玉又对谢熊说道:“实不瞒你 , 我如今回家看动静 , 若是果有这话说 , 好歹下手 做一场。你回去休要泄机 , 若事成时 , 大家得安享富贵。”接着他就开始在四川有所布置,随后顺江东下慢吞吞的向应天行去,一路上蓝玉在武昌和安庆都有所停留,期间秘密联络亲信下属让他们伺机准备行动,一直到洪武二十六年正月初十前后才抵达应天,前后路上走了一个半月之久。到了应天之后,按照逆臣录里众人的供词可以说在明朝帝都,天子脚下,蓝玉丝毫不知道遮掩,一路上大张旗鼓的密谋也就算了,到了京城他依然每日接待各色人群。从他到京城一直到他被捕处死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府里接待来凉国公府拜会他的访客,上到侯爷,都督,指挥使,下到总旗,小旗,甚至一些贩夫走卒他都亲自接待,而且在接待的过程中丝毫不避讳自己将要谋反的事情,《逆臣录》招供这段时间经常去蓝玉府上谋划的人至少有九十多人,这些还是常去的,再算上那些不常去的,保守估计两百人左右是有的。就这样,蓝玉在回到应天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就一直在谋划如何起事造反,而且是大张旗鼓。

      以上关于蓝玉谋反前的准备,历代史学家其实都觉得太假了,简直不可思议,甚至有人直言蓝玉案是彻彻底底的冤案,《逆臣录》就是朱元璋编出来坐实蓝玉谋反的“证据。”在这点上,《逆臣录》里在针对这个时间段的口供确实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如此大张旗鼓的谋反难道蓝玉就这么肆无忌惮吗?这不符合一个正常谋反之人的心理逻辑,通常情况下谋反这种抄家灭族的事情都是恨不得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蓝玉怎么会这么招摇。

      要了解这点我们就要先了解蓝玉的为人,事实上蓝玉从刚刚出道就仗着自己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在军中肆无忌惮,常遇春死后又仗着自己能打仗和朱标关系好立下诸多功勋的同时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包括朱元璋。此时此刻当他回到应天之前,一路上他已经联络四方,在外掌有重兵,朱元璋又身体不好重病缠身,这些客观情况只能说让他更加的肆无忌惮,以至于出现了当时那种不可思议的好像全世界都知道他要谋反的情况,但是其实这些情况除了锦衣卫有消息,其他的事情都是事后从同党的招供之中得出的,而且这些供词中未必没有人随意攀咬,夸大蓝玉在府中的行为,所以在当时他在府中谋划这一切的时候到底是否没有注意保密细节,这个真的不好说。

500

      蓝玉的这些所作所为其实朱元璋大抵是清楚的,他虽然不知道蓝玉每天在府里和别人都聊些什么,但是蓝玉在府中谋划的事情他还是知道的,毕竟从后面势态的发展来看,锦衣卫一直都在盯着蓝玉,最后首告蓝玉的也是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在二月八日的朝会上,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实名举报了蓝玉有谋逆之举,这一切对于朱元璋来说并不意外,因为举报当朝排名前三的名将,手握重兵的凉国公蓝玉,你要说蒋瓛事先没有汇报,那是没人会信的,所以朱元璋在听了蒋瓛的举报后,顺势直接拿下了蓝玉及其相关党羽,根本不给蓝玉一党任何的反应时间,随后命群臣审问蓝玉,而在《逆臣录》中我们没有看到当时的主犯蓝玉及其头马景川侯曹震,会宁侯张温,怀远侯曹兴的供状,所以姑且推测这几人应该是没有招供的。而史料中蓝玉唯一的几句招供也是针对当时的左都御史简吏部尚书詹徽。王圻的《续文南通考》云:“詹徽受命鞫蓝玉,玉不肯服。徽叱玉吐实,无徒株连人。玉大呼‘徽即吾党’,遂并杀徽。徽尝陷李善长,又恶解缙为虞部郎中王朝用草疏申救善长,并欲中解缙危法。初,懿文太子亦恨徽。徽尝侍太子录囚,太子屡欲有所出,徽辄文附重法。太子为白上,先入徽言,谓太子曰:‘徽执者法也’。太子因言立国以仁厚为本。上曰:‘汝欲遂自为皇帝耶?’太子惧,因感疾卒,谓建文君曰:‘詹徽杀我。’至是,建文君为太孙,录蓝狱,先断徽手足,戮于市。”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詹徽其实就是一个骑墙派,他谁都卖,谁的面子也不给,通常这种人背后都有一个实力和强劲的人做靠山,而詹徽之前的靠山就是朱元璋,所以他才能陷害李善长,污蔑解缙甚至敢于打朱标的小报告,可是这样的人得罪的人多了,他的靠山也不会冒风险留着他了。而且按照詹徽自己后来的招供,他确实也是蓝玉一党的,曾经还尝试拖延朱元璋拿下蓝玉的时间,可以说此人是个双面间谍,他在吏部的手下吏部外郎张徽、吏部郎唐修、散骑舍人王宁、吏部司务童继善、吏部典吏丘彦昇等都招供称其同蓝玉有所勾结,在综合他一向的骑墙作风,说明蓝玉并没有冤枉他,詹徽作为蓝党的成员死的不冤。

      在蓝党全军覆没之后,蓝玉二月八日被抓,二月十日就被处死,可以说蓝玉下狱之后拒不配合的态度让朱元璋不想再同他更多的周旋,很果断的处死了蓝玉。可是蓝玉死后,这个事情并没有随着蓝玉的死亡而结束,针对蓝党的审讯还在继续进行,在追查蓝党这个事上面,朱元璋秉持着宁可杀错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态度在要求下面的官员执行,而以锦衣卫为代表的办案人员也很给力,在他们长达数月的审讯后终于审出了蓝玉等人谋反的计划,那就是二月二十五日在朱元璋前往南郊举行亲耕籍田典礼的时候举事,按照蓝玉的谋划,他是打算控制住午门、承天门、端门,然后等江北的兵马过来一举控制京城,从而达到其谋反的目的。

      在这个问题上,曾经写过蓝玉党案考的吕景琳先生就持否定态度,他通过洪武朝历年朱元璋前往南郊举行亲耕籍田典礼记录得出朱元璋也并不是每次都去,三十年间有二十八年举行仪式,但是朱元璋亲自去的只有十二年,另外十六年都是派大臣去代为主持。而且在时间上,从二月初四到二月十三日都举行过,时间上是不确定的,所以蓝玉根本不可能提前帮朱元璋下决定二月二十五日前去举行典礼,而且当时朱元璋重病缠身,不去的可能性也很大,所以他觉得这个谋反计划是之后在狱中朱元璋逼着他们给的假口供,目的就是为了坐实蓝玉谋反,杀蓝玉没有问题。

      在这个观点上,鄙人不才但是也有不同的观点。虽然吕景琳先生的论据还是比较充分的,但是在詹徽这个事情上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管是蓝玉的党羽还是负责帮朱元璋咬人的狗腿子,这里面有人可是双重身份的,詹徽就是这里面的代表,事实上詹徽甚至于朱元璋要对蓝玉动手这种事情都早就知道了,还曾经试图拖延朱元璋的行动,只不过没有得逞罢了。但是詹徽肯定也没把这个消息告诉蓝玉,不然蓝玉若是知道朱元璋要在初八拿下他,他的性格肯定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到时候的结果肯定是一场兵灾在所难免。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朱元璋其实知道蓝玉要谋反,而且朱元璋也确实打算把亲耕籍田典礼定在二十五号举行,自己也打算亲自前往。而蓝玉也通过一些双重间谍的口中得知朱元璋的把亲耕籍田典礼定在二十五号,于是就顺水推舟准备在这天动手。从后来的事态发展,洪武二十年二月二十五,朱元璋确确实实的前往南郊举行了亲耕籍田典礼。可是这些双重间谍的嘴巴并不牢靠,转手就把蓝玉动手的时间计划都全盘卖给了朱元璋,这才有朱元璋先下手为强在初八动手的事情发生,最后看来双方就是在拼一个快,谁快谁占先机,始终姜还是老的辣,朱元璋还是快蓝玉一步掌控了局势,而蓝玉也因为情报上的失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关于这些一手造成这种结果的双重间谍的身份,我们可以缩小一下范围,肯定是后来被诛杀的一公十三侯或者像詹徽这样的高级官僚中的一员,甚至也有可能不止一人,而在朱元璋掌控局势之后,这种骑墙派自然是让他深恶痛绝,正所谓一次不忠百次不用,故而这些自以为聪明的双重间谍也是随着蓝党一起齐聚黄泉了。

      蓝玉案的爆发背景与经过还有结果基本上就是前面所描述的这些了,而此案造成的影响则远远大于此案本身。所谓的牵连的一公十三侯二伯基本上都是明朝第二代将领,而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同蓝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宁可杀错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全部干掉了,这也是胡蓝案虽然并称但是却也有着区别的本质。在胡惟庸案上,朱元璋虽然也牵连甚广,但是在洪武十三年爆发的时候更多的是针对朝中的文臣官吏进行清洗,并没有涉及到很多的勋贵,甚至一直在保护某些勋贵,比如蓝玉。而李善长等东窗事发也是在十年之后,时移势易,造成这种结果也是由于朝局的不断变化而导致。而蓝玉案则不同,牵连时间并没有太长,但是牵连之广甚至直接把屠刀驾到一众勋贵头上,连常遇春的次子开国公常升都受到牵连,但是常升是否死于蓝玉案则有所争议,《逆臣录》里也收录了常升的供词,所以我们能够判断的就是常升因此收到了牵连。其他的侯爷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永平侯谢成、宜宁侯曹泰、会宁侯张温、怀远侯曹兴、西凉侯濮兴、支平侯韩勋、全宁侯孙恪、沈阳侯察罕等还有二伯徽先伯桑敬、东莞伯何荣,这些勋贵都是被杀的干干净净。在军中,我们能从《逆臣录》查到的口供,五军都督府总计有73人,占《逆臣录》这部书的7.3%。其余地方卫所牵涉61个卫,占明初329个卫所的18.5%,谋反人员达373人,这些人里有指挥使也有百户、总旗等,各色人士形形色色多不胜数。

500

      如果觉得蓝玉的影响力仅仅与此那就太小看蓝玉了,毕竟是打算和朱元璋掰掰手腕的男人,他在军中的影响甚至于在天子亲军上十二卫中也有很多党羽,整个上十二卫经过排查,总计422人被打成蓝党成员,超过各卫所蓝党成员一半,总计八百余人的卫所系蓝党也占据了整个《逆臣录》牵连人员的80%。可以说蓝玉在军中的影响力之强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十分有实力。

      另外如若谋反成功,征伐四方必然少不了钱粮补给,这就需要地主富户的鼎力支持了。在之前的郭桓案中,江浙一带的地主富户已经因为偷税漏税瞒报的行为被杀了一遍,此次在《逆臣录》中,这一类人牵涉人数有五十余人,所以可以说江浙一带的地主富户在蓝玉案中又受到了不少牵连,比如著名的首富沈万三家族,但是应该没有牵涉沈万三本人,因为《逆臣录》中并没有沈万三的证供,只有沈万三女婿顾学文,还有顾学文的父亲顾常、弟弟顾安保及家人陈双儿等人的供词。他们的供词中还多次提到沈万三的子孙沈旺、沈海、沈昌年、沈德全、沈德嘉、沈文矩的名字,所以这样看来,沈家应该在此案中损失颇大。

      最后在蓝党名单中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人群就是蒙古人。而他们的代表正是沈阳侯察罕,他是元末名将纳哈出的儿子。纳哈出在同傅友德一起南征支援云南的时候因为饮酒过重猝死在了武昌,察罕就这样继承了纳哈出的职位。《逆臣录》中不止察罕招供了同蓝玉勾结谋反的经过,还载有蒙古人月鲁不花、只儿瓦歹、帖法成、古里哥、住奴等蒙古将领的供状。从他们供状中首先他们觉得朱元璋不信任他们,一直提防着他们,其次,朱元璋对法度看的很重,而这些蒙古降将在蒙元时代无法无天惯了,在朱元璋的治国政策下他们很不习惯,甚至一度想叛回大漠。所以最后蓝玉案一爆发,这些依靠蓝玉的蒙古降将全都被朱元璋清洗的干干净净,沈阳侯察罕直接被满门抄斩一个不留。

      整个蓝玉案前前后后虽然只历时数月,但是受牵连被诛杀的人却高达一万五千余人,在某些记载中甚至一度超过两万人。可以说影响程度和杀伤人员堪比胡惟庸案,整个官僚集团权贵中间阶层再次洗牌,而上层勋贵比如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等也是岌岌可危。朱标之死的影响开始逐步扩大化,朱元璋本来还打算留下一支队伍,持续打击蒙元的政策也转变为内部清洗,后面又有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让本来已经苟延残喘的蒙古诸部获得了难得的恢复期,使得明朝错失了能够肃清沙漠的良机,这也直接影响了明朝后面两百多年的国运走势,可以说洪武四大案中蓝玉案的影响对明朝国运走势是远超其余三案,而朱元璋的屠刀一旦举起,那就没有那么容易放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