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像基础】脑脓肿分期和CT表现

 忘仔忘仔 2018-10-01

        脑脓肿好发于额顶叶,灰白质交界区微小动脉分支容易使得细菌滞留,所以血源性脑脓肿多见于灰白质交界区,晚期可累及脑的任何部位;半卵圆中心的血管结构相对较少,脓肿易向内侧膨胀并破入相邻脑室,如脓肿破入脑室,可在脑室系统内播散,预后极差。

        病理学分期

1、急性脑炎期:脑组织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可见脓毒性小静脉炎或动脉炎,感染性栓子阻塞小血管,继而局部脑组织软化、坏死,出现多而小的液化区。

2、脓肿形成期:液化区扩大,相互沟通汇合成脓腔,开始含少量脓液,周围为薄层不明显且不规则的炎性肉芽组织,邻近脑组织严重水肿及胶质细胞增生。

3、包膜形成期:脓腔外围的肉芽组织因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逐渐形成脑脓肿的包膜,形成快慢不一,取决于炎症的性质、发展的快慢和机体的反应程度。

        脑脓肿常为单个,也可以多房、多发,常伴有局部的浆液性脑膜炎或蛛网膜炎,也可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硬膜下及硬膜外脓肿(特别是继发于邻近结构)。

        CT分期

1、发病4天内,即急性脑炎早期,病灶表现为边界模糊的低密度区(与炎性细胞浸润使脑组织坏死、液化,周围脑组织水肿有关),占位效应不明显,注射对比剂后偶尔可有斑片状或脑回样增强。

2、急性脑炎晚期(第4- 10天),病灶仍为低密度,有环形增强及灶周水肿,延迟扫描可见病灶中心有强化。

3、早期脓肿形成期(第10-14天),CT平扫显示脓肿中央呈略低密度(由坏死 组织和脓液组成),其外为纤维包膜层,呈等密度,包膜的外围为反应性脑水肿,呈低密度,占位效应取决于病变的范围;增强扫描可见完整的壁和厚度均匀(1-3mm)的明显环状强化,强化由脓肿壁内层肉芽组织引起,邻近可有脑回样强化及脑膜强化。

4、脓肿形成晚期(14天以后),脓肿包膜增厚,周围水肿减轻,增强扫描脓肿环壁更加完整、光滑,壁厚度增加达3-6mm,壁的平均CT值为60Hu,脓肿中央密度低(脓液),略高于脑脊液,平均CT值为16Hu,脓肿较小时,可呈结节状强化,化脓性脑脓肿多为单发,也可多发,脓腔大小不一,偶见分隔,有的脓腔伴“子灶”,CT扫描显示脓腔壁有小脓腔与其相通,产气菌感染形成的脓肿腔内可见气液平面或小气泡,脓肿累及或破入脑室可并发化脓性脑室炎,CT平扫可见患侧脑室密度增高,增强扫描显示脑室室管膜和脉络丛明显强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