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宾介绍丨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孙宝山 教授

 邓老 2018-10-01

编者按:第三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将于2018年9月15日至16日在中国武汉举办。届时将有上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实修人士以及各大媒体记者齐聚江城,就“传统文化与轴心时代”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论坛办公室将陆续介绍预出席第三届论坛的嘉宾,望热爱东方传统文化的各界人士和朋友积极关注。

嘉宾介绍丨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孙宝山 教授

孙宝山教授

一、个人履历

孙宝山,男,1968年生,辽宁大连人,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尼山圣源书院秘书长。主要从事明清儒学研究。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中国文学,在骆玉明等先生的教导下,孙教授形成了坚实的文学素养和哲学思维。

九十年代中后期,又负笈东渡,来到了日本京都大学攻读文献文化学硕士学位。池田秀三先生以扎实的学风加以引导,使孙教授打下了经典文献的功底。

本世纪初期,孙教授来到了北京大学攻读中国哲学博士学位。陈来先生以开阔的视野加以启迪,使其步入了学问的殿堂,并坚定地走上了复兴中国文化之路。

嘉宾介绍丨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孙宝山 教授

孙宝山教授部分著作

二、学术成果

(一)著作

1.《返古开新——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

2.《中国哲学史选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3.《明清儒学比较研究——黄宗羲与阳明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14年11月。

4.《中国近现哲学思潮及思想》,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年12月。

(二)重要论文

1.论蔡清的四书学诠释,《中国哲学史》,2016年第4期。

2.王阳明的《论语》诠释,《孔子研究》,2014年第1期。

3.黄宗羲对阳明学的继承和调整,《中州学刊》,2012年第4期。

4.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尼山论道(2010)述,《哲学动态》,2011年第2期。

5.论王阳明与陆象山的学术承继关系,《中国哲学史》,2010年第1期。

6.黄宗羲与孟子的政治思想辨析,《孔子研究》,2006年第4期。

嘉宾介绍丨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孙宝山 教授

孙宝山教授发言

三、学术观点摘录

中国传统哲学以修养论为中心,儒、佛、道各家谈论道体是为身心修养提供更加坚实的根据。

中国传统哲学是知行合一之学,不但要知,而且要行,只知不行,其意义就无法彰显。

王阳明虽然没有专门的《论语》诠释著作,但他在《传习录》及《文录》中对《论语》诠释的方法及内容体现了其鲜明的心学特点。他在诠释的方法方面主张反之于心、向内求理、统合归一、诸经互释,在诠释的内容方面提出以理释礼、以理释知、以乐释学、以良知释无知、以去欲存心释克己。他在诠释的方法及内容上确立了以心解经的新典范,打破了朱子对《论语》乃至《四书》诠释的学术垄断,对明代中后期乃至清代初期的儒学经典诠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王阳明与陆象山的学术承继关系曲折复杂,“龙场悟道”是阳明经过长期的思索和历练不自觉地走上了象山的“向内求理”路径,其后他对长久以来蒙受“禅学”之冤的象山学加以肯定,认为象山继承了儒学正统,并以替象山辩诬、褒扬象山学为己任,澄清了把“向内求理”等同于“尊德性”的错误认识。他对自己的“知行合一说”与象山的“知先行后说”所存在的分歧进行了疏解,认为二者只是在表达形式上有所不同,并不妨碍最终在心体的实质工夫上达成一致,但象山在“致知”“格物”的理解上仍然沿袭了历来儒者的旧说,这是象山把工夫讲得不够切近、显得有些粗的地方。

黄宗羲在学问的总体方向上坚持了阳明的“向内求理”路径,纠正了阳明弟子空想本体的流弊,表现出了强烈的淡化心体、强化工夫的倾向,他承接了阳明的“心即理”的理路,从“理气合一”的高度强调心、性、情三者的合一,纠正了阳明把“意”等同于“念”而导致的工夫支离的弊病,强调“意”是未发的不动的心体,并把“意”与“良知”“诚意”与“致良知”等同起来,从而将阳明学与蕺山学的宗旨统一了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