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救急不救穷

 在山泉水 2018-10-02

      自古以来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叫 救急不救穷。

    【释义】只能救一时的急难,不能救长时间的穷困。

   【例句】朋友之间的帮助,只是救急不救穷,总不能老是依靠别人。

     为什么说救急不救穷?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急,什么是穷。

     古人云:渴时点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急乃迫在眉睫,燃眉之急,急救能化解眼前困惑,所以救人就应该救急。   如果别人真的发生十万火急的意外状况,适时伸出援手是身为朋友义不容辞的举动。即使这笔钱可能三年五载也要不回来,但这次的付出,对别人来说可能会改变一生的命运,所以应该救急。

      古人还说: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意思就是给钱穷人,倒不如教他们赚钱的技能。找不到贫穷原因和解决办法,给钱是治标不治本。穷人多种多样,是一种常态。个人资助根本无法满足。甚至还会让有些人产生依赖心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好逸恶劳,  坐吃山空。所以说救急不救穷!要先控制住自己的同情心,盲目借钱给这类人,不仅不能缓解其窘境,还容易养成其惰性,最终会人财两空。

     莎士比亚曾说过:“不要轻易借钱给别人,也不要轻易向别人借钱;借钱给别人会让你人财两失,向别人借钱会让你挥霍无度。”

    

  所谓救急是属于因特殊原因,突发事件,如与天灾或病痛,他人一时手头周转不灵的、有信用、因一时之急而来借钱的,当然是应该借的。作为亲朋,自己有能力,是可以帮的。这叫救急。

 

所谓救穷分两种,一种是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寅吃卯粮的、根本没有偿还能力,整天借钱度日,没有信誉,这种人你给他钱,他安心理得,不给了他就抱怨,这种人是不能借的。借钱给那种人,这叫救穷。 另一种是真穷,边远山区的人,孤寡老人残疾人,像这种的人,应该由政府去接济的,一般人无能为力,不可能常久无条件帮助。

 

       说到借钱,可以说无人不曾借钱,无人不曾被借。生活在经济社会,难免会遇到周转困难的时候,互帮互助理应提倡,但需要指出的是,理性对待借钱不可缺少,既不要轻易将来之不易的金钱借给别人,也不要轻易向别人开口借钱,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借钱要把握三原则,这样才能将借钱的风险降到最低,让钱有借有还。.

     首先,视借钱对象而定。借钱给朋友,最大的危险不是失去钱,而是永远失去了情,做好事反而把人给得罪了。考量自己同借钱者的关系,以及求助者的信誉度。

 其次,要考虑其借钱的目的是什么。借钱买房子、买车,为什么不找银行?但如果真的是急需这笔钱,求学者借,看病者借,遇祸者也要借。助人是快乐之本,就算这笔钱真的收不回来,杯水车薪也能帮上一点忙。

  再次,还要认真考虑借钱的额度。如果真的事关紧急,还坚持不借钱,就有点不近人情了。但如果打算借这个钱,你就要做可能还不了的准备。在不影响自己生活的前提下,只能借。没钱还你也别再想法去追讨,人家得了你的奉送心里还会感激于你。

        

       救人于急难之中,哪怕千金也不吝惜;但单纯地给予穷人钱财,最终只会将自己拖累。

        真正意义上的慈善就是救急不救穷。这里说的不是穷人是否值得救助,而是说应当如何救助穷人。一般意义上的贫困者,当然更容易在诸多方面面临困难。然而,对贫困者的救济,必须以穷人的自救为前提,是旨在帮助他们提高自身战胜贫困的能力。这在本质上仍然是救急。

    “救急不救穷”的原则看似对穷人很苛刻,实际上却恰恰相反。慈善绝不仅仅是富人的举手之劳,富人需要站在受助者的立场上体察受助者真实的困境究竟何在。对于贫困者来说,“救急不救穷”是为了强调他们和援助者的平等地位。受助的一方当然理应心怀感激,但是这不是那种低人一等的感恩戴德。

       中国古人的办法是两头劝,一边强调“施恩勿念”,一边强调“受惠莫忘”。    慈善作为一种民间的援助形式,必须理解为平等公民之间的互助,它同样不能挑战平等的原则。这当然不是说,接受慈善救助的人无需心怀感激,但是这种感激仅仅是对平等公民之间友谊的一种确认。如果某种慈善行为以制造施恩者和受惠者之间的心理裂痕和情感对抗为代价,那么从社会的角度看,它是得不偿失的。

         如何理解慈善。将慈善视为施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在这种观念中,慈善是对失败者的救助。施恩者总是有高人一等的感觉,受惠者则将不得不接受他人恩惠看作一种耻辱。当施恩者的自我优越感过于表面化的时候,会导致受惠者“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激烈抗争,宁愿饿死也不愿丧失尊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