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国瑾 | 笔墨当下

 wangda360 2018-10-02




姚国瑾

姚国瑾,字玉衡,号箪庐、南沙。一九五八年夏历九月生,山西万荣人。现为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曾担任第二届、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委,全国第九届、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评委,全国第八届、第十届书法学术讨论会评委。


导读:

古往今来,任何艺术都会面临革新的诉求,而技法、意蕴等均已登峰造极的书法艺术,将如何恢复过去?同时,面对当代的生活方式,如何通过书法、论述准确反映现代人的生活体验和内心领悟?姚国瑾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深思熟虑过这些问题。他认为,这不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在气质上进行简单的对比,更需要将这些问题进行不断的思考与艺术实践。无论如何,作为一位在书法界与学术界都举足轻重的学者,姚国瑾给出的答案只有一个,跟着正确的思想源流走下去。这也许是当下我们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谈谈“国学”

都说姚国瑾先生为人耿介,言常人所不敢言。

先生在书法方面建树极高,曾担任第二、第四、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委,全国第九届、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评委,全国第八届、第十届书法学术讨论会评委。为山西中青年书法家之翘楚,在全国亦有一定影响。

姚国瑾书法作品

(图片来源:原创)

既是大家,对传统文化必有独到之见解!

我以当下“国学”盛行为题与先生探讨。先生首先就提出“研究国学的目的是什么?”他接着说:“清末民初,‘西学东渐’成为潮流,举国上下一片西化之声,当时整个社会都在全面西化,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由章炳麟、梁启超等一干文人引进‘国学’这一日本近代术语。语境不同,但是意义还是相通的。”

姚国瑾书法作品

(图片来源:原创)

19世纪中叶,挟裹着军事经济强势的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并冲击着中国固有的文化。面对列强的冲击,举国上下出现了由“华夷之辨”转而“中西之辨”之迹象。为了实现富强,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以魏源、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及以王韬、郑观应、黄遵宪等人为代表的早期改良派,主张在坚持孔子之道的同时,学习西方的技艺器用。这些主张后来被提炼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论。其中的“中学”,就是指以孔门之学为主的中华固有的学术,它与西方的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工商法律等知识相对。待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文化冲突的进一步加剧,中国文化更加弱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保国保种,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的口号。章太炎认为,国学是国家成立的根本,国学亡而国必亡,国学兴而国自立,国学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存亡相依。章太炎指出,国学是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的总称,它包括“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相对于“中学”,此时的国学已无“以孔门之学为主”的强调。而章太炎的国学观,亦被人们普遍所接受,成为20世纪知识界对国学的基本看法。姚国瑾先生的启蒙导师便是章太炎先生的弟子姚奠中先生。

姚国瑾书法作品

(图片来源:原创)

在“东西之争”方面,姚国瑾先生极为推崇陈寅恪先生的观点。因为陈寅恪欣赏张之洞的体用说。甲午以后,人们从分辨中西文化,反省中国文化,到适当处置西方文化。就此而言,中体西用即为处置之法,以中学为体,以西学为用。体是“道”、是“本”、是“主”、是“内”;而用是“器”、是“末”、是“辅”、是“外”。可见体用之说不仅不排外,而且明言接纳外来文化之道;所谓接纳外来文化,并非抛弃本土文化,亦非喧宾夺主。可见中体西用乃“坚持传统文化”和“全盘西化”以外之第三途径,陈寅恪显然是赞成此一途径者。姚国瑾先生认为,从清末、民国直到现在“东西化之争”并未间断,“起初民国政府倡导‘西化’但是民间知识分子以自己的力量抗争。最终在经历了一番斗争后,改革开放让大众的关注点暂时得到了转移。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接受西方文明的同时切不可忘记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生活的指导作用。”“现在我们已经全面西化,学习接受了西方的表象,却没有学习到西方的精神内涵。”其内涵想必是对于“公平”的求索吧。

姚国瑾书法作品

(图片来源:原创)

姚国瑾先生正是站在这样的一个出发点考虑,所以在1999年他就开办了“经史讲堂”,以经学、史学为核心与大家探讨传统文化,即真正意义上的“国学”。

经史讲堂

“‘经史讲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班,中断了一段时间,从去年又复开,首先从古文字与篆书上入手,今年计划办两个兴趣班,一个是行草,一个是国学班。尤其是国学班,我将系统地为大家讲解、梳理。”这是姚国瑾先生今年“国学”传播的一个初步计划,课程计划一直在不断的斟酌中。

姚国瑾书法作品

(图片来源:原创)

遥想当年,姚国瑾先生曾数次拜访姚奠中先生,其时,姚奠中先生为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学底蕴深厚,学识渊博,姚奠中先生授其以《说文》,遂奠定姚国瑾先生“小学”研究之基础;后先生又有幸向张颔先生请教,从张颔先生处学得古文字及古代天文、历法等知识。“其实国学是一个学术性的问题。今天我们热衷于它,不是让全民复古,如果把国学变得庸俗化的话,那这种推崇最终将成为笑话。国学学什么?学精神,学对社会的关怀,学追求人的尊严。”这是姚国瑾先生对于当前“国学热象”的看法。

姚国瑾书法作品

(图片来源:原创)

因为先生熟读经史子集,先前接触过他的几位学生都说老师要求他们必须学习文字学与史学。可见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有知道了民族的过去,才能够开创民族的未来。胡适先生认为“国学”其实是“国故学”的缩写。”对国学研究,胡适先生又说过:“我们理想中的国学研究,至少有这样的一个系统:中国文化史:(一)民族史、(二)语言文字史、(三)经济史、(四)政治史、(五)国际交通史、(六)思想学术史、(七)宗教史、(八)文艺史、(九)风俗史、(十)制度史。这是一个总系统。”如此我们可以看出胡适眼中的国学学习既没有限定在所谓儒学为中心的传统哲学思想,更没有降低到背古诗文,讲千字文、百字姓等童蒙读物这个层次。所以说当下的“国学热”充其量就是浮于表象的“流行”而已。

姚国瑾书法作品

(图片来源:原创)

中华典籍浩如烟海,文字学才是学习中华文化之秘钥。文字在伴随人类文明出现后,首先它具备了记录与传播的职能,其次才上升到艺术的层面,至少中国的文字除了其本质属性外,才最具艺术价值,如书法。因此一位优秀的书法家必须是经史子集的集大成者。姚国瑾先生就是一位书法集大成者。先生以“先天下之忧而忧”之胸怀心系家国,书法只是他生活一部分的艺术表现,他本人亦论著惊人,与林鹏先生共同撰写研究傅山书学著作《中国书法全集·傅山卷》,继而写出《傅山〈天泉舞柏图〉赠与人考》等数十篇研究傅山的书学论文,取得了研究傅山书法的阶段性丰硕成果,深得书道同仁赞誉,并被推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姚国瑾书法作品

(图片来源:原创)

先生属于那种内省宁静却又充满激情的人,写字不拘泥于环境,一提笔便丘壑出于胸,风骨立见,并落款“南沙”二字,问及先生此中含义?先生言当时家住南沙河,故用之!

试想中华文字数以万计,先生独独对“南沙”二字情有独钟,想必先生是对在南沙河居住时光的一种缅怀与珍视吧。可以想见,当年他拜访姚奠中、张颔、林鹏三位大师,每每受益良多,其时社会发展不如今日之繁华,月明星稀之夜,凉风习习,在南沙河畔仰观俯察,思绪纵横于古今之间,文章发酵于当时之际,对于文人来说,此中惬意唯有他知!

老生常谈

姚国瑾先生说:“文明是一脉相承的东西,不应该是一种庸俗化的表象。学习传统的东西与当前人们崇尚的自由其实并不矛盾。”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众在认知上的偏差?

姚国瑾书法作品

(图片来源:原创)

有人说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繁荣的表像其深层是信息的闭塞或者某些历史事实被掩盖;或者是长期被生活熏陶出某种偏见,从而失去了判断是非的能力。姚国瑾先生谈到青年人学书法时认为:“只有文化的支撑才能够谈书法。书法的技巧是最基本的,而文化的浸润才是最根本的。只有通过对知识长时间的把玩,让文化浸润进去才能通达书法的要义。”

姚国瑾书法作品

(图片来源:原创)

说到底还是要从经史子集入手,有人说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有着先天的“基因”存在,这是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其实“基因”这种人类骨子里先天的东西都好不到哪里去,不然的话何谈“文明”?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的基因应该是那些后天形成的价值观诸如: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些思想基础作为支撑,那么这个民族精神就会坍塌掉,民族的“基因”也就是一个失败的“基因”。

姚国瑾书法作品

(图片来源:原创)

姚国瑾先生还是谈到了经史的学习,他说:“读史的话,‘本纪’相对来说是真实的,‘传’则加入了文学的语言。通过对《左传》《资治通鉴》这些史料书籍的研读,起码唐朝以前的框架基本上都能够建立起来,然后才能读到制度史,制度史是横向的朝代事件,然后加入人物才能够基本还原历史原貌。再说说‘经’,包括《尚书》《仪礼《礼记》《周礼》等,‘仪’在整个人类历史中其实很重要,是讲秩序的;‘礼’的学习还是要从《大戴礼记》与《小戴礼记》入手,其次才是仪,即《仪礼》。”先生再次强调,年轻人一定要学习经史,只有学了经史才能差不多算个文化人,至于他为什么要先从讲“经”入手,先生言:“‘经’如果讲错了,那么‘史’就理解不了了。”真实的“史”读起来比较乏味,只有加入文学色彩后才能够让人产生愉悦之感。读书、思考、再读书这个循环是非常辛苦的事,孟子云:“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谁为“士”?真正通过读书取得成功,然后继续读书的人才是“士”,他们往往可以超越个人利益去考虑关乎长远和全局的大事。这种人也往往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很高,亦有着强烈的表达看法与建议,然后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这样的人确实对思想文化的进步起着积极的作用。

姚国瑾书法作品

(图片来源: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