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襄书法的“尚意情怀”

 酒徒封侯 2018-10-02

宋四家苏黄米蔡中,最难介绍的人就是蔡襄了。也许是因为他低调内敛的秉性所致,也许是他传世的作品并没有像苏黄米三人那样个性张扬显著,因此后人对他的评价远没有齐名的其他三个人那么高,并冠以一顶“传统守旧”的帽子。

这样评价蔡襄显然是有失公允的,尤其是现代人对蔡襄的认识。因为我们只是站在现在的立场上看当时蔡襄的作品并与其他三人对比,并没有在评价蔡襄其人的时候,把他的作品放在他所生存的时代背景中,从而妄下一个传统守旧的结论。

说到这里说几句题外话,当下无论是做什么都讲究创新二字,当然,书法也在其列。在评说书法史的时候,我们只是看到处于各个变革时期的灵魂人物的结果,而忽视了之所以变革的前因及过程,一味要求创新创新,在基础不扎实条件不成熟的现实环境中,贸然创新必然会生出一些浮躁肤浅的怪胎,这就是当下中国书法整个群体的现状。

严格地说,书法是不可以“创新”的,因为任何一种新的风格,都是有其继承传统的大前提,历代各领风骚的大家,无不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突破而成就自己与他人不一样的风格,因此,这个异于他人成就自己的风格,只能叫“出新”,汲古出新。基于书法审美这样的衡量标准,我可以试着提几个问题来说明这个问题。

问题一:与古人毛笔作为读书人生存的工具相比,我们当下的书法家在创新之前解决好继承的问题了吗?也就是说,写字的基本功确实是打扎实了,到了需要破茧而出的时候了吗?

问题二:书法作为文人必须要掌握的一种技能,自古以来都是以一种寄生的态势存在,因此,作为书法家是不能少了书卷气的,在当下的这些书法家中,有多少书法家具有这种真正的文人情怀和底蕴?

问题三:留名青史的书法家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时代书风所需的必要条件是很多的,不仅要掌握娴熟的笔墨技巧,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还需要一种对艺术的深度思考,并融自身的经历、秉性于笔墨之中,也就是“悟”,两千年来能悟者也是屈指可数,今天我们所谓的“创新”的“大家”,能经得起这样的推敲吗? 还是回到蔡襄的话题中,蔡襄的年龄较苏黄米三人均大,整个社会的书风依然笼罩在前朝的藩篱之中,准确的说,应该是在《淳化阁帖》的影响之中,其中,距离不远的唐代颜真卿和五代的杨凝式影响尤甚。

从蔡襄现在存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颜真卿和杨凝式的影子,字多行楷相间,行书于杨凝式萧散之处得力较多,楷书则得益于颜真卿的规整大气,据说,蔡襄尤其善写榜书大字,苏东坡誉为“本朝第一”。

虽然蔡襄的作品继承的基因要大于创新,但这并不能说蔡襄就是个守旧的人,在继承唐代颜真卿和五代杨凝式的基础上,蔡襄也在进行了一些探索,其中一些行草笔意的作品,这是一种迥于唐人,真正象征宋代文人士大夫率意情调的一种时代特征,书为心画,刚正而不死板,率意而有情调,这就是宋四家中年龄最大的蔡襄,这是一种明显的尚意情怀。

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我们还能说蔡襄就是个守旧的人?只是蔡京被踢下四家中的一个替补吗?

从这一点来说,蔡襄是尚意先锋,是开启了苏黄米蔡宋四家尚意的辉煌时代的一个关键式的人物,应该是名至实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