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这个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白倮人村落,神秘又独特~

 非亲似亲fhf 2018-10-02

在云南中越边境麻栗坡县原始森林深处,聚居着彝族的一个支系——白倮人。隐藏于崇山峻岭之中的城寨白倮原始部落,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白倮人村落。国庆假期,不妨带上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去城寨感受一下白倮人生活的独特韵味……

94户人家411人全部是白倮人

隐藏于崇山峻岭之中的城寨,寨前寨后,矗立着参天古树。几个成年人才能搂抱合围的参天古木,随处可见。

城寨被群山峡谷所环抱,茂密的原始森林将其藏在其中。沿着崎岖的石板小路,钻过一个长满青苔的石洞寨门走进山林,里面便是城寨白倮人的聚居地。

城寨位于麻栗坡县东部的董干镇新寨村委会,距县城134公里。现今居住着的94户人家411人,全部是白倮人,至今还保留着古朴的生活方式及习俗。

据专家们的推测,目前世界上白倮人的总人数仅有2000余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一直以来,他们传递信息的方式都是口头传唱或是用图像传递。而图像传递,主要是靠服饰来完成。

城寨白倮人以其保留着的古朴着装、奇异的民间风俗和独特的干栏式建筑,而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住建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国最传统村落”。

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白倮人村落

一直以来,生活在这个古老神秘的原始部落里的人们,对外自称白倮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专家学者才将他们确定为彝族的一个支系。

城寨的白倮人说,他们的祖先来自昆仑山。因没有文字,城寨的白倮人是何时从遥远的昆仑山迁徒而来,已无从考证。只能从他们世代传唱的古老歌谣里,隐约感受到遥远的过去。

彝族支系白倮人,其衣食住行与其他地区彝族相比,存在较大差异。而在白倮人内部,生活习惯也呈现地域性差别,其复杂的历史渊源和多元的文化传承因子,给白倮人抹上了几丝神秘色彩。

至今,白倮人在文山州境内主要以富宁县及麻栗坡县一带的更具特色。

据一些民族学专家们的考察推测,城寨可能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白倮人村落。保存完整的古朴着装、奇异的民风民俗和独具特色的干栏式建筑,其复杂的历史渊源和多元化的文化因子,给白倮人抺上了几分神秘的面纱。

白倮人对树木有着宗教似的崇拜

城寨白倮人村寨所体现的民俗民风,都是原生态、原汁原味的文化,是云南其他地方少有的少数民族的民俗资源。

白倮人对树木有一种宗教似的崇拜,他们相信树木是有灵魂的,树木和他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很大的关系。

白倮人出生的婴儿后,要将胎衣装进一个竹筒里挂着树上,这寓意着小孩今后和大树同生同长;老人则要找一棵“灵树”作为自己死后灵魂的寄托。

因此城寨周围保留了这片珍贵的原始榉木树群。这种学名叫榉树的大树,在当地叫榔树。“千年的房子万年的榔”,说明这种生长慢、经久耐用的树木十分珍贵。如今榉树已经变成野生动植物保护法保护的珍稀树种。

因为白倮人对树木的崇拜,一律不砍寨中和周围的大树的祖训,不知从那一代就开始传了下来,如今即使树木枯死倒在地上,他们也任其腐烂,归于泥土。至于建盖房屋用到的树木,白倮人都是出钱到寨外购买。

不同季节和节日跳不同的舞蹈

城寨白倮人在不同季节里都有自己的节日,但最为隆重的是农历四月第一个龙日的“荞菜节”。

荞菜节在当地又叫“过荞年”,白倮人把“荞菜节”视同过其他民族大年。节日里,白倮人杀鸡宰牛祭祀,到菜地里喊荞魂“回家”,送到木楼上与祖先共享。

穿着盛装的白倮男女老幼在寨老的带领下,齐集村边的龙树下,在铜鼓的敲打声中,尽情表演狮子舞、棍棒舞等各种舞蹈。

白倮人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小米、棉花等作物,但为什么他们将“荞菜节”作为自己民族代表性的重要节日呢?这也只能是白倮人的传说,已经无从考证。

白倮人居住在深山密林里,被学者称为“原始部落”,游人称他们居住的地方为“世外桃源”。

城寨白倮人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节日要跳不同的舞蹈,荞菜节跳“荞菜舞”,新房修好跳“进新房舞”,栽秧时跳“栽秧舞”,平时玩耍就跳“月亮舞”、“竹竿舞”,“三胡舞”……

白倮人铜鼓舞走出了村寨

在众多原始舞蹈中,其中别具特色的,要数起源于白倮人葬礼的铜鼓舞。

最古老的有两对铜鼓,每对都分“一公一母”,公小母大,公鼓高45厘米,直径50厘米,重约40公斤左右,响音宏亮。母鼓高45厘米,直径57厘米,重约60公斤,响音大而低沉。

铜鼓舞在舞蹈时,由一人击鼓伴奏,众人来跳。舞蹈的人男前女后,随着鼓点节奏的声响,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起舞,三十多个动作套路,随鼓声变化而变化,一个动作重复数次。

舞蹈时,铜鼓声古朴雄浑,女性头帕上的银铃声清脆悦耳,加上舞姿优美,步调一致,令人陶醉。这些舞蹈蕴含着白倮人数千年的生产、生活习俗,凝结着古老民族舞蹈的风格。简单的节奏、古朴的舞姿,仿佛在瞬间就将人带回到了那遥远的年代。

1999年10月,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以白倮人的铜鼓舞为蓝本,创作舞蹈《敲响铜鼓》,作为建国五十周年献礼节目进首都汇演,轰动北京城。

2009年10月麻栗坡县晚霞艺术团同样以白倮人的铜鼓舞为蓝本,编排舞蹈《铜鼓长伞舞》,参加在韩国举办的“国际首尔杯音乐舞蹈大赛”演出,荣获国际金奖。

建盖干栏式建筑只需一把斧头

勤劳的白倮人多半是能工巧匠。粗犷、洒脱的干栏式建筑,诉说着白倮男人的淡泊和坚韧;细腻、大方的白倮服饰,则展现着白倮女的柔和与精巧。

整个村落掩映在参天的古树密林中,在茂密的树林里,隐隐现出一幢幢一楼一底的木楼。这就是白倮人居住的杆栏式木楼。白倮人的木楼别具一格,它既不同傣族竹楼,也不像其他民族的楼房。

白倮人的木楼是典型的杆栏式建筑,除了房顶的瓦片外全部是木质结构,上层住人下层养家畜。白倮人的木楼一般窗户较小,从房屋中间的楼梯上到二楼,就会发现白倮人的房屋主要分里外两大部分,外屋主要是客厅用,而里屋主要是居住用。

每户人家客厅里用泥土做的火塘都长年不熄,生活取暖做饭都靠这个火塘。火塘上简单地支着三个石头或一个铁制三脚架,安口锅便可煮饭,晚上就在火塘旁的地板上铺上草席睡觉,早上起来又将铺盖收好存放起来。

最为独特的是,寨子里的能工巧匠们在修建过程中只用一把斧子,不需要锯子、凿子、锛头、推刨这些常用的木匠工具,用斧子将木料劈出各种挂口、方木、圆木、木板,然后环环相扣而成,还劈出花廊走道,整个工艺却十分精美。

据考证,干栏式建筑起源于河姆渡文化早期,距今至少已万年历史,在中国其它地方,这种建筑早已绝绝,而在城寨村却被一代代传承人传承了下来。

继承了这种房屋建筑的匠人们,一般也是没有金钱报酬的,村里只要有人家建房盖屋,村里的匠人们都要义务帮忙,主人家杀只鸡,吃几顿饭就可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