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验 | 鳗鲡养殖常见细菌性疾病——烂鳃病的病因、主要症状、危害与防治

 昵称10744611 2018-10-02

烂鳃病


病原或病因

烂鳃病病原体为柱状嗜纤维菌、柱状屈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等。


柱状嗜纤维菌和柱状屈挠杆菌分类上分属于嗜纤维菌目嗜纤维菌科中两个不同的属,柱状嗜纤维菌属于嗜纤维菌属,而柱状屈挠杆菌属于屈挠杆菌属( Flexibacter)o两属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能够作用多糖类如洋菜、纤维素、几丁质及藻酸而后者不能。嗜纤维菌属细菌革兰氏阴性,滑动运动,细胞单个,短的或延长的可屈挠杆状或丝状不分枝,无鞘或非螺旋状,细胞大小为(0.3-0.7)微米×(5-50)微米;有机化能营养,呼吸代谢;产黄色、橙色或红色类胡萝卜素色素。屈挠杆菌属细菌革兰氏阴性,滑动运动,细胞呈可屈挠的杆状或丝状,细胞大小为0.5微米×(5~100)微米;有机化能营养,通常是呼吸代谢;产黄色、橙色或粉色类胡萝卜素色素。


柱状嗜纤维菌菌体细长,柔韧,可屈挠,一般在病灶及固体培养基上的菌体较短,在液体中培养的菌体较长,没有鞭毛,但在湿润固体上可作滑行;或一端固着,另一端缓慢摇动;有团聚的特性。菌落黄色,大小不一,扩散型,中央较厚,显色较深,向四周扩散成颜色较浅的假根状,不产生小孢子。生长最适温度为28℃,37℃时仍可生长,5℃以下则不生长;培养基中含氯化钠0.6%以上不生长,pH值为6.5-8时均可生长;pH值为8.5时不生长;好气。


柱状屈挠杆菌大小为(4~8)微米ⅹ(0.5~0.7)微米,菌落为扃平,周缘为蓝绿色树根状,严格好气,于4~30℃下均能生长,耐盐度范围为0~5,10时不能生长。利用贫营养基能培养。


嗜水气单胞菌是水生生境的自然栖息菌,分类学上属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是气单胞菌属的模式种。温度在5~40℃均能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8℃,pH值在6~10均能生长,最适宜pH值为7.2~7.4,适宜盐度范围0~4,最适宜盐度5。嗜水气单胞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时呈球杆状或丝状,大小为(0.3~1.0)微米x(1.0~3.5)微米,具动力,有薄荚膜,无芽孢;嗜水气单胞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2毫米大小、圆形、光滑、湿润、稍凸、灰白色或淡灰色的菌落,有狭窄的β溶血环;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菌落中等大小、光滑、湿润、无色、半透明;多数菌株在SS琼脂和TCBS琼脂(硫代硫酸盐一柠檬酸盐一胆汁酸盐一蔗糖琼脂)平板上不生长。嗜水气单胞菌是化能异养菌,具呼吸和发酵两种代谢类型。主要的生化特性为氧化酶阳性;发酵葡萄糖、蔗糖、阿拉伯糖产酸产气,不发酵乳糖;胆汁七叶苷、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羧酶和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主要症状

病鳗表现为体弱,体色加深,不摄食,在水面或池边或增氧机附近水流缓慢处游动,鳃孔周围充血发红,胸鳍充血,鳃黏液分泌增加,呼吸频率加快。鳃丝充血,黏脏,轻压鳃部从鳃孔流出血色黏液,有时单鳃呼吸。一般伴有胸鳍充血及臂鳍充血发红现象。取少量鳃丝作水封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鳃丝顶端水肿,黏液层细胞排列紊乱,黏液细胞增生、脱落,继而顶端上皮细胞融合,呈黄色,鳃瓣棍棒化,溃烂出现进而整条鳃瓣溃烂,上皮细胞溃解,严重时鳃瓣仅剩软骨。还常伴有出血点,病鱼内脏器官的主要病变为肝脏胆囊、肾脏微肿,色加深或变浅具出血点,肠道无食物,肠壁充血,有时肠胃积水。


流行及危害

该病周年发生,流行高峰为春夏、夏秋、秋冬交替季节及高温期的夏、秋两季,欧洲鳗鲡、日本鳗鲡和美洲鳗鲡均有发生。在水质差、砂石底和老化的养殖池中容易发生;水质优、排污彻底新的养殖池中发病率低,在鳗种、幼鳗期能引起较高的死亡率,而在成鰻期死亡率不高,但累积死亡率高。


诊断

①鳃孔周围充血,鳃丝排列紊乱,胸鳍充血,轻压鳃部流出血色黏液,鰓上皮细胞外突脱落,鳃瓣顶端棍棒化,取溃烂处鳃组织制作水封片,可发现大量杆状菌及活动短杆菌,尤其在流行高峰季节出现上述症状即可初诊;

②确诊需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进行病理切片,观察鳃部病理变化。


预防

①每天排污彻底,如为土池养殖,则应保持水色及透明度稳定;

②定期预防及治疗鳃寄生虫病,以防鳃受损;

③用药剂量适度,不要使鳗鱼受刺激,引起黏液增生;

④设置粞息台。


治疗

精养池 

首先将池塘清洗干净,大量换水处理:

①    嗯喹酸5毫克/升浸泡24~48小时;

②    土霉素20~30毫克/升浸泡24-48小时;

③    黄连15毫克/升、五倍子2~5毫克/升、大黄3-5毫克/升和黄芩3-5毫克/升煎汁浸泡,每次浸泡24小时,连续2-3次,

④聚维酮碘,每天1次,连续2-3天。如果池水水质较差,可考虑首先使用氧化剂或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后再作上述处理。上述处理后仍应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2~3天,以巩固疗效。

土池 

首先改善水质,然后进行下述处理:①聚维酮碘 土霉素3-6毫克/升,每天1次,连续2天。②有机碘1.5毫克/升,连续2天。按上述方法处理的同时,应培养水中浮游植物,并使用含氯消毒剂,巩固2~3天。


注意事项

养殖鳗鲡细菌性烂鳃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前期受其他病原或病因的影响,如寄生虫病、水质不良等,所以在治疗细菌性烂鳃病的过程中,应注意诱发因素的去除,如去除寄生虫,改善水质条件,这样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加入鳗鱼养殖技术交流群

了解鳗鱼养殖、交易、行业最新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