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理上下几千年……

 君子养源 2018-10-03
新石器文化
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据文献记载,白族祖先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
8000年前
大理苍山西坡崖画
是大理地区历史最悠久的绘画。也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一份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崖画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狩猎生活、对祖先的追述、农耕生活、部落内婚姻家庭、生殖主体女人的从属、生殖、壮大强盛的部落等多项内容。展现一个部落从狩猎游牧发展到农耕时代的历史性的生活画卷。
公元前109年
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刺激汉武帝探索从西南方前往印度的“蜀身毒道”,经营西南边疆。在大理地区遥置叶榆县,是中原王朝最早在云南设县的地区。
洱海
洱海早在汉代公元前122年它已名载史册,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作“群山间的无瑕美玉”。
225年
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南中(今云南贵州一带,史称南中),进一步推行郡县制。从益州郡中划出弄栋(今姚安),从永昌郡中划出叶榆(今大理)、邪龙、云南三县。
597年
隋朝时期,昆明发生叛乱,隋以史万岁平之;唐时贞观年间,唐王朝设置了戎州都督府,大理地区各县均归其管辖。
738年
隋末唐初,天下大乱,云南大部分部落支离,各据一方。此时洱海地区有蒙诏(今漾濞)、邓赕诏(今洱源邓川)、浪穹诏(今洱源)、施浪诏(今洱源东北)、越析诏(今宾川)、蒙舍诏(今巍山),先后崛起,史称“六诏”。蒙舍诏因地处南部,又称南诏。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南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征服了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
皮逻阁
皮逻阁是南诏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国王。经过他的经营与拓展,蒙舍诏统一洱海地区,进兵爨地,并吞滇池地区,把蒙舍诏发展为“南国大诏”,使“南诏”之名由一诏而为洱海地区之统称,继而将南诏发展为统治整个云南及其周边广阔区域的西南地方政权。
750年
天宝战争,天宝九年,唐王朝扶持南诏,本想借其牵制吐蕃。南诏势力坐大以后,唐王朝又颇害怕,企图对之加以控制。5年间里唐与南诏间先后爆发了西洱河之战、姚州之战和太和城之战等三次天宝战役,其中太和城一役全歼了20余万唐军,长安震动,并随之引发了安史之乱,唐再也无力顾及西南一隅,南诏也摆脱了中原王朝的控制,形成了独立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
德化碑
宝贵的实物资料
824年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
南诏劝丰祐时期所建佛塔
897年
南诏晚期,由于频繁发动战争,赋役繁重,生产凋敝,各种矛盾激化。南诏王隆舜只知畋猎饮酒,不理国事,为其臣杨登所杀。
902年
南诏权臣郑买嗣夺权,建立“大长和国”。927年,杨干贞扶持赵善政建立“大天兴国”,随后又自立为王,建“大义宁国”。
937年
白蛮”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蛮”进军大理,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定都羊苴咩城。大理国共传22代,历时316年。
“大理”从此开始出现
大理国(白语:Dablit guaif)据有关大理的史籍记载,'大理'一词来源于南诏国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国号'大礼国'。'礼'与'理'谐音,为'大治大理,富国兴邦'的意思。
《大理国梵像卷》
堪称国宝级的大理古画
1253年
忽必烈率元兵,从宁夏亲率中道兵,过大渡河“经行山谷2000余里”,由今盐源、永胜,直抵金沙江,“乘革囊及伐以渡”,到达今丽江境。忽必烈率军攻取了剑川、鹤庆,由上关进逼大理城。城破,大理相高祥被杀,大理王段兴智逃到滇池地区。1254年春,忽必烈班师北还,兀良合台留镇云南。公元1254年,兀良合台继续进军,先后平定了大理国的五城、八府、四郡及乌、白蛮37部,在昆泽(今宜良)俘获大理王段兴智,大理国亡。
1274年
元朝委任赛典赤为云南平章政事,并大理上下二万户府为大理路,治所在今大理城,领有一县、二府、五州。
霁虹桥崖石刻
最早的刻于明代中期
1382年
明军袭破大理城,朝廷改行省为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诸府州县司;今大理州地域分隶于大理府。

清朝时期,今大理州地域分别隶属于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和蒙化府直隶厅。
1911年
昆明“重九起义”后成立了云南省军政府。大理地区隶属于滇西道,后归属腾越道
1950年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2月1日,大理专员公署建立,辖下关、大理、凤仪、邓川、宾川、祥云、弥渡、蒙化、云县、缅宁、顺宁(凤庆)、永平、漾濞、云龙、洱源15县市。
1956年
云县、缅宁、顺宁3县划归临沧专区,丽江专区的鹤庆、剑川2县划归大理专区。
1956年11月22日
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定为自治州首府,11月22日即为大理州庆日。
2015年
大理白族自治州辖1市11县,面积29459平方千米,有13个世居民族,全州户籍总人口356.92万人。

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大理古城、巍山古城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白族先民为主的大理各民族,不仅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独特的本土文化,并以开放包容的胸襟,主动汲取、接受中原文化的长期熏陶,进而形成了白族博大包容的和谐文化,被西方学者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典范”。
我们置身所在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