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老师的话没前途,让老师听你的话才是正道!

 亿光f2d70zqtso 2018-10-03

从小到大,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反复的向我们灌输一个观点:作为学生,我们要听老师的话。

这句话听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似乎觉得,只要没有遇上特别极端的奇葩老师(比如特别坏的、道德有问题的等——估计比率小于1%吧),那么听老师的话就是没问题。

不过听老师的话,具体是什么意思呢?在行为上有哪些表现?一般是这样的:

老师讲课你就老老实实的听,讲什么就听什么,上课跟着老师的节奏走;

老师讲课的时候你主要是听,很少跟老师互动、提问;

老师对你有些学习方法、心理上的建议,你基本都照收不误;

……

不过我需要告诉你,在当今中国的中学教育生态下,这种听老师话的理念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误区!我的观点是:

听老师的话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前途的,让老师听你的话才是正道

1

教师节刚过,我就说出这种话——听老师的话没有前途,让老师听你的话才是正道——好像有点不给老师面子啊!更何况算起来我自己也是个老师啊!不过没法,谁让我太老实只会说真话呢?事实就是这样啊。

那么“让老师听你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他代表的是一种观念和心态:

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我的一个辅助

中国的教育系统里有这么一种学生、家长、老师三方共同塑造和维护的习惯——老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以老师为中心围绕着老师转的。这是一种隐藏的“江湖规矩你或许没有明确意识到它的存在,但其实已经深受它影响了。比如:

学习完全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你不要有自己的节奏,以老师为中心就好了;

老师讲课的时候主要是听,不怎么问问题——害怕打乱了老师的教学节奏(或者怕扰乱课堂氛围),也是典型的以老师为中心;

在学习方法、心理、情感等诸多问题上也过度听取老师的建议(往往很不靠谱)——还是以老师为中心的!

这些现象,是大面积存在的,不管是你主动习惯于这样,还是由于学校的高压政策而逼迫成这样。各位同学平时只关注具体的知识点,可能对于学习并没有太多抽象的理论分析或者宏观总结,对于以谁为中心这种事情或许感触不深吧?但是我告诉你,这其实是学习中至关重要的影响要素。

在多年的应试教育压榨下,很多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心理习惯:我有义务跟着老师走我劝大家务必要把这个心理习惯破除掉。想要学得好,必然是要以自我为中心而学的!

意思是:

你要评估老师的讲课风格适不适合你,甚至评估老师讲得好不好;

你要去认真的思考,如果老师讲得不好,要用什么方法把这个老师给替代掉;

你要去主动的计划掌控自己的学习(速度、进程等),而不是等老师给你规划好;

你甚至要学会超越情感和情绪,把你的老师看成一个工具而不是一个人,想办法把这个辅助你学习的工具应用到极限,而不是被这个工具限制!

2


首先,工具一定是可以被替代的。

工具的目的是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它有这个作用我就用它,如果它没有这个作用那就应该抛弃它。学校老师就是一种工具,作用是辅助你学习,给你讲解知识点、解答知识疑惑等。如果老师教的不好,实现不了这些功能,你就应该坚决的把它替代掉。

有人问:怎么替代啊?

我说等一下,你先不要管怎么做的问题,先好好思考一下,你究竟有没有老师这种工具是可以被替代的意识和心态注意,一定是心态在前,方法在后。

其实中国的教育资源一直很落后,不仅优秀的老师总量很少,而且基本上都分布在一二线城市的重点学校。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三四线城市和省级以下重点高中当中,你有很大的概率会碰到不怎么样的老师——各科将近10个老师,至少要碰到一两个吧?如果你缺乏这种意识,老想着怎么去适应某个老师(以老师为中心),那你就极有可能会被一些不太好的老师给限制住。

知道这个必要性了以后,现在再来看看具体怎么替代老师。

最基础的方法就是——用辅导书啊

辅导书,又称教辅书。这个名字给人一种误导,好像是“用来辅助教师的书”就叫做教辅书了。其实不是啊,教辅书是用来辅助学生,而不是教师的!

甚至更极端的,如果老师讲的不好,其实教辅书是可以替代老师的。

所谓教辅书,其实里可以理解成国家级名师的讲课稿你们老师当中有几个是国家级名师?恐怕一个也没有吧。但是大部分(优质)教辅书都是由国家级名师编撰的,恐怕比你们班的老师强多了。

同时老师讲课也有状态好坏之分,一个老师今天状态好,讲课也认真,于是今天这节课就讲得很好;明天状态不好,或者没那么认真,于是明天那节课就讲的很一般。然而教辅书不一样,教辅书是经过仔细的审校和反复思考的,可以说是把名师的最好状态集合在一起,其质量反而比名师本人更加稳定一些!

所以,即便老师讲课讲得不好,又有什么好怕的呢?大胆的用一些高质量的辅导书去替代他就好了!

(不过怎样的辅导书才算是高质量的辅导书呢?这几本都是高质量的那到底哪一本更适合你呢?这个话题也很麻烦了,过段时间我干脆开节公开课来讲下这个问题吧)

你甚至还可以多买几本不同的教辅书。每本辅导书的特色不一样,多买几本,就相当于找了一个教师团队(而非一个人)来帮你。

由于同步讲解类教辅书往往是既有讲解又有题目的导致很多人有一个心理误区,好像但凡买的教辅书就应该完全做完(或者看完,否则就是浪费并且倒推过来变成了:如果预估自己做不完某本教辅书,那就不应该买它

这是另外一个非常错误并对我们造成严重限制的观念。现在你应该明白了,教辅书不是用来完成任务的,你就算买了它也没有义务去看完、做完它。你可以把它当做备用的参考资料,第一本参考书解决你90%的问题,那还有10%的问题没有解决——于是你去找第二个参考书解决至于第二本参考书剩下90%的内容没有看没有做,完全不用管它教辅书就是应该这么用的,千万不要去节约那几十块钱,跟你的学习效果比不值一提!

 

除去传统的教辅书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用来替代老师的内容。比如搜题软件——替代老师的解答问题功能;网上的名师视频课——更直接的替代老师讲课功能。

总之,技术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要有这个心态。

3

要以自己为学习的中心,除去要学会用更优质的材料替代讲课讲不好的老师以外,还要学会掌控自己的学习节奏。

比如,三角函数,我应该学多长时间?老师布置了巨量的作业,要耗费巨量的时间,而我其实对三角函数已经非常熟悉,反而是数列章节还没搞定,那我该怎么办?这是学习时间的问题。

比如,物理正在讲冲量动量,你发现你根本学不会,因为前面的运动学有知识漏洞。但是最近老师布置的动量的作业非常的多,那么当你有空闲时间的时候,到底是应是要先做老师布置的动量作业呢,还是去复习一下运动学的知识?这是学习的顺序问题。

再比如,老师布置了奇多无比的试卷,但是试卷的质量都很低下,而你的数学早就已经到130分以上,需要练更多的难题。这个时候你会选择继续做老师的试卷,还是会选择做自己的资料呢?这是学习的难度问题。

又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非常的多,那你觉得这段时间学的很乱,急需花时间出来进行系统的题型分析整理。这个时候你会选择继续跟着老师走还是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呢?这是学习的内容和方式问题。

这些都是实际学习中会出现的矛盾,需要你做出的选择。

其实上面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难,恐怕大部分人都知道理论上应该怎么做,但是实际的操作上,你能做对其中的几条呢?很多人会被老师的节奏牵着走,而没有去那些正确的、本应该做的事情。比如,很多人会选择刷老师的大量低质量试卷,而没有去做自己的高质量材料;还真会选择陪老师的海量作业耗时间,而不去做分析和整理。

这一切,都是以老师为中心的表现。

请你再想想,你该怎么学才好?

4


如果老师教的很好,那该怎么办?

那你当然可以按照老师的规划走啊。

可是既便如此,你也应该意识到,以“我”为中心的学习视角、自我掌控的学习节奏是不能丢的。即便你按照老师的规划学,那也是,我评估老师的学习节奏对我是有利的,我选择暂时跟着老师走。它和盲目的、本能的跟着老师走是有区别的。

我自己选择的,即便是跟着你走,那么节奏也在我手上。它也意味着,如果未来某个时间你的节奏不对了,那么我会第一时间意识到,并重新选择路该怎么走。


同时,即便老师教的好,也未必就100%完全适合你了,你也依然可以用些方法来加强自己对节奏的掌握。比如你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上课的时候听讲,是完全顺着老师的思路走,还是学会通过某种方法去调整老师的节奏?

调整老师的节奏是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通过提问、打断老师的讲课来影响老师讲课的内容。

你应该不断的提问、插话,让老师多回答下你的问题,多讲你不懂的地方,让老师更偏向于围着你转。你千万不要躲在角落里,心想这个地方有点没听懂但是算了吧;或者虽然积累了不少疑问不过我要是问出来老师会不会觉得我很傻啊?甚至你不应该去担忧,“我老是这么插问题会不会影响课堂纪律啊?”

一切都不需要疑虑,大胆的插问题进去,让老师的课堂尽可能多的为你服务。很多人会有一些心理障碍:不敢、不好意思、不知道这样的重要性……你要是能够克服这些障碍,你的学习效率就会高很多。

总之,学习的节奏要掌控在自己的手里,决不能被老师拖着走。把命运握在自己的手里,才是真正可靠的啊!

【全文完】

另附一则通知:国庆期间,我将会给大家一个限时福利——一节免费的学习策略课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