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灵若鸿毛一般轻盈,人生会更轻松

 黄元章3355 2018-10-03

庄子曾倡导一种“心斋”,所谓心斋,即摒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而明大道。意为打扫屋子里的杂物才可以放更多的东西,放下只为更好的拿起。《庄子·人间世》有寓言说:颜回向孔子请教游说专横独断的卫国国君的方法,孔子叫他先做到“心斋”,并指出这不是祭祀之斋,而是精神上的斋戒。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心斋,就是虚空的心境,即超越功利的审美心境。

宋·苏轼《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之二:“苦热诚知处处皆,何当危坐学心斋。”

清·赵翼《岁暮杂诗》之一:“身退敢谈天下事,心斋惟对古人书。”

郭沫若《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故尔沐浴之后,必然地伴以心斋,我是这样地感觉着。”

希望人们能够经常保持一种心境上的轻松、澄明状态,面对大风大浪,能够让心灵保持一种宁静、安稳,不将大事当大事。其实,细想一下,人生中的事什么是大?什么是小?什么是获得?什么是失去?所有的判断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心若经常满载着自私、贪婪、嗔怒等负面情绪,就会凡事看不顺眼,事事焦躁难安,生活当然也就难以轻松快乐起来。唯有懂得将心放空,让心灵若鸿毛一般轻盈,人生才会轻松。

如何修炼“心斋”?从倾听自己的呼吸入手,专心致志地将太虚之气与道相结合,以便进入虚无忘我的境界。意念专一,排除干扰;专注听呼吸之气,因鼻息无声故不以耳听,而用意念听,功夫深入,意念联成一片,无须再着意于听,而是听其自然,听之任之地听,意念归一后,即停止听,渐入混沌境界,心的知觉失去作用,最后不知不觉地进入虚无境界。心斋对后来的禅宗有极其重大的影响,是中国禅宗的滥觞。

心灵若鸿毛一般轻盈,人生会更轻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