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明与野蛮的较量

 闻歌起舞255 2018-10-03
  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记录以及对这些记录所作的梳理和研究。由于历史记录是前人见闻的主观描述,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凭借实验数据说话,即便秉持客观公正的纪实原则,在还原真相的过程中,难免带有一定的情绪化倾向,不同版本的史书,对同一事件、同一人物的描述不尽相同,这就为后人读史带来了诸多困惑。但从很长一个时期看,人类社会活动留下的轨迹,在大的方向和趋势上,脉络是清晰的,这就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史提供了依据。也就是说,影响历史进程的因素是客观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就拿古代战争来说,其基本逻辑也是可以认知的。
  爱好和平,反对战争,是全人类的共同心声,但打仗的事却是经常发生的,歌舞升平的年代与战火纷飞的岁月相比非常短暂,弥足珍贵。可以说,人类是伴随着战争成长起来的,从原始社会人类为争夺猎物引发的部落火拼,到现代社会为争夺利益发生的局部冲突,战争从来就没停止过。在有文字记载的五千多年人类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争不下万次。氏族部落也好,国家城邦也好,其所以能生存,离不开人口、地盘和资源,其所以能壮大,则须占有更大的地盘、更多的人口、更充沛的资源。占有的手段无非是侵吞与兼并,侵吞与兼并的冲突加剧,战争则不可避免。“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不论西方文明史还是东方文明史,都是血与火书写的,都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不论你对战争持有何种态度,都不得不承认,在大部分时间里历史的车轮是被战争驱动的。
  回看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延续,哪一次部落火拼、哪一次改朝换代不是通过战争实现的?即便王位继承也不全然是和平交接,大内喋血的事时有发生。最典型的战争画卷当属春秋战国,五霸七雄的那些事儿说来话长,孟子用一句话就概括了:“春秋无义战”。由此引出了战争的性质问题:义与非义。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才是合乎义的,而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没有合乎义的战争。可古代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交战双方并非都以义与非义影响历史进程的,义与非义推定的是战争动因和过程的性质,很难臧否战争结局的性质。事实是,一上来,野蛮摧毁了文明;返回头,文明又同化了野蛮。
  春秋战国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朝代,而是东周各诸侯之间争斗不已的内战时期。只有当秦国吞并了其余六国,废除了以分封为主体的王室世袭制,开始了以郡县为主体的中央集权制,才建立起一个新的王朝。战国七雄中,秦国地处边陲,开化较晚,直到公元前770年周室东迁时,秦襄公派兵护送有功,才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孔子西行不到秦”的说法很多,或者说孔子不愿去,或者说秦国不让去,但有一点不容置疑:那些以仁治国、以德治民的诸侯一个个都灭亡了,唯独拥有“虎狼之师”的秦国,不喜“王道”,热衷“霸道”,奖励军功,变法图强,最终一统天下。秦王扫六合之举,又如何给定义与非义?
  春秋时期的鲁国,是周公之后姬姓的“宗邦”,一些只有周天子才能享受的礼乐,在鲁国可以得到特许。当周室衰微、被迫东迁之后,鲁国成为周礼的典藏者和实施者,是周朝文献典章最完备的诸侯国,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鲁国尽管是个出了名的文明礼仪之邦,但却经常遭受欺侮。不仅左邻右舍侵扰它,就是远在荆蛮之地的楚国,也不把它放在眼里。楚王召集附属于楚国的诸侯会盟,并指定鲁君为他驾车。鲁君同臣子们商量,鲁虽小国,但也是当年周天子封的,现在楚王居然要我为他驾车,这能答应吗?臣子们都说不可。只有公仪休说,不可不听楚王的话,否则将有亡国之虞;保护鲁国及其百姓的生存,是您义不容辞的天职啊!没办法,鲁君只好给楚王当车夫。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秀才遇到兵”的典型范例。看完《说苑》中的这段故事,后人除了感受到楚王的傲慢与霸道外,也不能不为鲁国的处境和命运而担忧。可担忧又有什么用,该发生的事终究要发生。到了公元前249年,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四君的文明礼仪之邦鲁国,还是被蛮夷之地的楚国给灭了。
  值得注意的是,野蛮部落灭掉了文明族群,虎狼之国吞并了礼仪之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并非个案。这类“秀才遇到兵”的历史现象,在整个世界史上都曾发生过。强盛的罗马帝国并不是被比它更先进的文明种群所征服,而恰恰是灭亡于野蛮的汪达尔人入侵;城市文明发达的达罗毗荼人亡于雅利安人;壮丽的埃及王朝亡于西克索人;光芒四射的希腊诸城邦亡于马其顿人等等,均属游牧、半游牧文明战胜农耕文明的典型例证。在中国,宋、明两个王朝也都是被北方经济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灭亡的。偏安王朝因没落而退出历史舞台,化外族群因雄起而登上历史舞台,继而改变正统走向的情形发生后,尽管受到前朝志士顽强的抵制和反抗,但当尘埃落定,河山重整,世人别无选择,只能像杜牧慨叹的那样“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了。总不能像球场裁判那样,宣布进球无效吧?再者,中土边地同为华夏版图,金元满清皆属龙的传人,铁血铸就的历史无法改写。(贝一中)

学习时报发表:文明与野蛮的较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