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竖脊肌不等高的力学机制探究

 郭医 2018-10-03

     

      竖脊肌不等高也称高低背,是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姿势问题,患者往往表现出竖脊肌位置的酸痛,严重者甚至影响正常生活。接下来,我将根据自己所做的部分案例,来探究竖脊肌不等高的力学机制。要点如下:

    1.竖脊肌不等高出现的位置分析

    2.竖脊肌不等高出现的原理——代偿

    3.竖脊肌不等高与骨盆、脊柱的关系

     4.解决竖脊肌不等高的方法

1.竖脊肌不等高出现的位置分析

  竖脊肌不等高现象出现的位置常在腰椎段和胸椎段,通常表现是一侧的横截面积大于另外一侧。

   调查发现发生于腰椎段的情况多于胸椎段。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因为人体在日常生活中腰椎承受的重力要远大于胸椎的承受的重力,对于肌肉力量要求相对较高。二、关节结构与竖脊肌肌拉力线的位置关系。


   从结构上来说胸椎的关节突关节呈叠瓦状,故胸椎可在水平面上做相对幅度较大的旋转运动,但是每节胸椎连接一对肋骨的构造又导致胸椎在矢状面屈伸动作的角度较小;腰椎的关节突关节接近矢状面,故腰椎可在矢状面上完成较大幅度的屈伸运动,而在水平面的旋转动作角度较小。竖脊肌拉力线在矢状面上投影较多,故相对其他功能而言,竖脊肌更多的参与脊柱伸展的运动,这一点刚好与腰椎的关节结构相匹配。


2.竖脊肌不等高出现的原理——代偿

   竖脊肌不等高通常是代偿的结果。代偿机制为深层稳定肌(主要是多裂肌,回旋肌)稳定脊柱能力降低时,竖脊肌代偿,从而表现出肌肥大。刚好对应我们常说的“深层稳定肌不工作,浅层肌代偿”。


   为什么那么多肌肉偏偏是竖脊肌跑来代偿呢?原因有三点:

    a.竖脊肌的位置。其位于背部肌群的第三层,位置较深;同时分列脊柱两侧,相对靠近脊柱,就近发力。

     b.竖脊肌的拉力线。竖脊肌跨度大、拉力线长,容易受力。

     c.竖脊肌受脊神经支配,优先被募集。

    在现实中,非常多的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表现出双侧多裂肌不等大,当多裂肌不等大时,横截面积较小的一侧,对于脊柱的稳定性会相应降低,故容易表现出该侧的竖脊肌的肥大。这一点在我们临床工作中有大量的影像学依据。

     

       如图所示,横断面的图片黄色与红色线条之间的横断面为腰椎段多裂肌,红色与玫红色线条之间的横断面为竖脊肌群。刚好存在这样的对应关系:同一层面来看,多裂肌横断面大的,相应节段竖脊肌横断面小;多裂肌横断面小的,相应节段的竖脊肌横断面大。


3.竖脊肌不等高与骨盆、脊柱的关系

      在研究竖脊肌不等高患者的影像资料时,我发现竖脊肌不等高往往伴随着脊柱的侧弯,侧弯方对侧为竖脊肌高的一侧,如下图患者的腰椎凸向左侧凹向右侧,左侧竖脊肌高出右侧。



   当腰椎右侧弯时,腰椎两侧的竖脊肌所受张力不同,左侧肌肉张力大于右侧肌肉张力,左侧长期承受高张力,表层竖脊肌承受张力,深层肌肉稳定性功能逐渐丧失,竖脊肌代偿,出现肌肥大,这也正好符合我们之前分析的竖脊肌不等高出现的原理——代偿。

   在做探究时我还发现,很多患者竖脊肌在胸椎段和腰椎段分别出现不等高的情况,但是两边不等高的左右位置往往是相反的,打比方,胸椎段左侧竖脊肌高于右侧,而腰椎段竖脊肌右侧高于左侧,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脊柱、骨盆密切相关的,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侧弯发生在脊柱上并不只有一段,因为很多患者的脊柱侧弯是S型的,假设一个人下肢、骨盆是正的,腰椎段发生了很严重的侧弯,那么往上胸椎段往往会有相反方向的侧弯。


    脊柱在水平面的旋转同样也会影响竖脊肌不等高,假设有一个患者腰椎出现右侧回旋,从拉力线的角度来讲,在冠状轴的后方,右侧的竖脊肌由相对靠右边的位置移动到相对靠中间的位置,就竖脊肌日常生活的功能(坐姿维持脊柱稳定,离心控制弯腰,)表达来讲,在行使这些功能上右侧张力明显高于左侧,故而易出现右侧 肌肥大。

4.如何处理竖脊肌不等高

  在处理竖脊肌不等高时,我的思路有三点:

   1.先调整骨骼的排列,即骨盆的位置,脊柱的中立。

   2.激活训练深层肌肉,恢复其稳定脊柱的功能,祛除代偿。

   3.功能性训练还原生活,即调整出现竖脊肌不等高的姿势,例  如伏案书写、开车等等。

   调整骨骼排列遵循从下往上的原则,先评估足部,依次到膝关节、髋关节,然后到骨盆。调整骨盆周边肌肉张力时,除了下肢肌肉的近固定练习以外,还要多进行目标肌肉的远固定练习。在调整脊柱的侧弯时,呼吸是非常好用的方法,只要语言引导到位,手法准确,三组即可见效,侧弯段两侧的肌肉张力也要评估,张力不等也要加以训练。

    深层肌的训练难度是比较大的,要求教练语言引导贴切,并且患者要有不错的领悟能力,需要耐心去做,高斯运动管理创立的多裂肌训练方法就不错,动作精确细微,配合呼吸,能让患者比较快的找到感觉。


    功能性训练是调整竖脊肌不等高最后的阶段,我们要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的情况,去发现患者容易出现症状的体位,假如,你的患者是一位上初中的学生,她的功能性训练主要是坐姿伏案,因为学生学业压力大,每天坐姿维持要八小时左右,所以坐姿伏案姿势维持是最主要的训练动作。所以,功能性训练要因人而异去设计,每个人都不一样。

      以下图片是我个人做的竖脊肌不等高的调整案例图片,与大家分享一下。


   以上就是我对于竖脊肌不等高的力学机制的探究。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在今后处理此类问题时得心应手。言语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本文作者:王宏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