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雲泉 2018-10-03

灵岳寺,位于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灵岳寺村白铁山(辽代称白贴山)上。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辽代重建称“白贴山院”,金称“灵岳寺”。坐北朝南,二进院落,由山门、天王殿、大殿及东西配殿、钟鼓楼遗址组成。2003年,列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全国文保碑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北京市文物局说明牌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北京市文保碑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灵岳寺简介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初秋,灵岳寺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夏末,灵岳寺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向东侧拍山门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向西北拍山门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山门近景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灵岳寺匾额,依稀能见灵岳寺字样

灵岳寺,兴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五代时因战乱,人去寺空。辽时重建为“白贴山院”,金代改称“灵岳寺”。元至元三十年(1293)、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雍正十一年(1733)多次予以重修。灵岳寺建于斋堂镇北约10公里的深山中,交通十分不便。古寺坐北向南,中轴线东西对称,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天王殿、释迦佛殿,两厢为寮房、配殿,山门两侧有钟鼓楼,院内古松一株,山门外有古槐一棵。1976年,灵岳寺最后一位僧人圆寂,1300年的香火断了。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向西南拍山门内侧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山门内观灵岳寺天王殿。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山门内侧及倒座房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钟楼遗迹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灵岳寺的天王殿,悬山式建筑,供奉着四天王、韦陀及接引佛塑像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灵岳寺天王殿的北面。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灵岳寺前面的天王殿,和后面的大殿。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前面天王殿和后面大殿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大殿,单檐庑殿顶调大脊式建筑,面积达100余平方米,檐下双昂五踩斗拱,拱眼壁为彩绘佛像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大殿四扇大门,直棂窗。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大殿的正面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大殿的西南角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大殿的梁架结构及木质结构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保存下来的古碑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灵岳寺内康熙年《重修灵岳禅林碑记》碑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大殿旁边的残缺石雕刻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灵岳寺之于斋堂川,意义重大,人称“先有灵岳寺,后有斋堂城”。相传斋堂得名,就是因为灵岳寺香客往来住宿吃斋而来;斋堂附近许多村落都与灵岳寺有关:火村是给寺里做饭的,马兰村是给寺里养马的……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灵岳寺和古槐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灵岳寺,独门独院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离开灵岳寺,回望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离开灵岳寺,上路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灵岳寺的景区指示牌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去灵岳寺,这样走

灵岳寺古村大观

灵岳寺古村,坐落于古刹四周。旧时灵岳寺的香火极盛,从明代起就有徐、宋、刘、李四姓人家在灵岳寺务农,逐渐形成四个小自然村,统称为灵岳寺村。徐家村在寺的西北约100米,村中有近40户人家,300余间明清式民居。刘家村在寺东50米,有十几户人家,100多间民居。李家村在寺东山脚下,距古寺约有300米,有十几户人家,100多间民居。宋家村在寺南100米山脚下,有十余户人家,70余间民居。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灵岳寺古老山村的衰落,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村中缺水,1985年开始,村民陆续搬迁至斋堂镇或并入其他村子。昔日千年古刹的晨钟暮鼓,与山村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逸生活,也随之一去不复返。如今村中只有刘、贾两户正式村民,另外有两户人家,是为了放羊方便临时在村里居住,平时村中只有这六、七个人。有一年,李家村来了一个摄制组,要拍一组日本鬼子炸毁村寨的镜头,以每间100元的价格,一次炸毁100多间民居,使得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村毁于顷刻之间。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1300余年灵岳寺开始大修

2006年08月14日北京晨报

北京现存唯一一处格局完整的元代以前木结构古建筑将再现原貌

北京现存唯一格局完整的元代以前木结构古建筑灵岳寺正在精心修缮中。这座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老寺院,一直沉寂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斋堂镇的大山之中,很少有人了解它珍贵的历史意义和辉煌过去。

古寺修缮

四朝风格汇集一身

讲述人:修复工程现场负责人刘唐焕

难点:每个建筑物结构修复前都请有关专家确定各部分形成的历史时期

现场:

主建筑外搭满脚手架

云雾遮掩住了四围的山峰,汽车拐过一道山梁,在右侧一处稍平整的空地上露出了一座破旧的山门。从市区到这座名为白铁山的山峦之上,整整需要两个小时的车程。而1300多年前,由于路途遥远,前来白铁山(白贴山)这座气势恢弘的寺院进香的香客们,不得不在山脚下住一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小镇,名叫斋堂。

记者眼前的这座千年古寺似乎已经到了她所能延续历史的末端,腐朽的梁架结构已经无法维持宏大的殿顶。灵岳寺的主要建筑已经被文物部门修起了防雨棚,搭满了维修用的脚手架。面积约100多平方米的大雄宝殿,已经卸下了屋顶的瓦片,房梁上还能看到精美的彩绘,四面墙体由于雨水的冲刷表面多有剥落。

施工:

对每个构件拍照记录

工作人员正爬上大雄宝殿的屋顶,小心翼翼地对每一个构件、瓦片进行拍照记录,将完全腐朽损坏的木结构梁架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我们找出大殿中完全不能再使用的部件,把它的原状记录下来,按照这些部件的原有材质进行更换。还可以使用的部件我们不做调整。”修复现场负责人刘唐焕表示。

现在人们所能看到的灵岳寺保存下来的主要建筑仅存砖砌山门、木结构的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以及东西配殿。刘唐焕介绍说,这座始建于唐代的木结构佛教寺院在北京地区极为罕见,这些木结构建筑中包含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信息。寺庙本身因年代和人为原因受破坏非常严重,不进行抢救修缮就会彻底坍塌。

难点:

结构修复前都需断代

刘唐焕解释说,灵岳寺的古建筑由于历史跨度长达1300多年,唐代建成后,其间经历辽代、元代、清代三次修缮,保存到今天的灵岳寺已经是汇集了几个朝代不同建筑特点的珍贵历史资料。“我们的修复工作从去年就开始了,但预计到今年可能仅初步完成大雄宝殿殿顶的整修工作。修复工作如此缓慢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不得不在每个建筑物结构修复前都请有关专家进行断代,以确定各部分形成的历史时期。”他说,工作人员动过的所有部件都有详细编号和位置记录,市文物局近期将邀请全国古建专家就灵岳寺修缮问题进行会商。

古寺旧事

消失的砖佛木佛

讲述人:寺旁明清古村落唯一一户村民徐殿义

重点:殿宇屋顶密布二三十厘米高的灰砖小佛像,这是祖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

徐家村是在灵岳寺边上的小村庄,在上世纪90年代村民外迁后,这个明清古村落几乎已经无人居祝54岁的村民徐殿义和老伴是现在唯一一户住在村里的村民,他在灵岳寺度过了整个童年时光。

“古寺曾经就是我小时候的学校,我在那里直到中学毕业。”徐殿义说,自己家的房子已经传了四代没有大修过,可以算是古董了,但和灵岳寺相比年代就不值得一提。而当年这座古庙气势恢弘,细微之处极为精美。“整个寺庙实际是个两进院结构,现在人们看到的砖砌成的山门是这座寺院的第二道门,山门前面那株古树国槐当年也是院墙内的树。在现在的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有月台相连接,两座大殿之间还有一棵直径近两米的丁香树。我毕业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天王殿东西侧的钟楼和鼓楼。大钟在抗战时期就被毁了,而那面直径2米多的巨鼓当时还在。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房梁上可以看到非常精致的彩绘。”

徐殿义最赞叹的是当年古寺中殿宇屋檐上坐立的小佛像。“我不懂什么文物,但看到灵岳寺中各屋顶密布的那些二三十厘米高的灰砖小佛像,也知道这是祖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根据史料记载,灵岳寺内曾供奉多尊佛像,最大的一尊佛像为柳木雕刻而成,高4米多,曾放于大雄宝殿,这些佛像后来大多因各种原因被损毁了。

传说:先有灵岳后有斋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关于京西斋堂地区形成、发展与灵岳寺有关的民间传说,徐殿义就告诉记者,“斋堂”这个名字就源于历史上香客们来灵岳寺进香住在山脚下而逐渐得名,斋堂顾名思义就是香客们休息的地方;而在灵岳寺西南还有一个村子叫“马栏”,东南有个村子叫“火村”,徐殿义说,马栏实际上就是灵岳寺养马的地方,这些马匹为灵岳寺驮送柴粮,而火村是专门为香客们提供伙食的地方。

一段史料这样描述灵岳寺:

“皈依有殿,斋会有堂,造膳有厨,储积有库,主有丈舍,八十四龛佛像,灿然金碧。”在元代,灵岳寺的寺产曾多达237处。包世轩认为,根据众多碑刻史料记载,可以肯定,斋堂地区诸多地名的形成与灵岳寺都有直接关系。

古寺解析

唯一完整

元代木结构古寺

讲述人:北京市古建研究所副所长包世轩

重点: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建筑:

多个朝代风格融于一身

北京市古建研究所副所长包世轩曾经对门头沟斋堂地区的文物古迹专门潜心研究。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灵岳寺是目前为止北京地区唯一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元代以前木结构寺院,同时,灵岳寺对北京西部地区佛教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包世轩介绍说,北京地区建于元代或元以前的古寺庙仍有一些,但是这一时期保存下来的古建筑要么是石料建造,如云居寺的石塔,要么是在明清时期大规模重建过,完全改变了旧有格局特点,如红螺寺,世人看到的仅是明清风格特点。“但是灵岳寺非常罕见地保存下来了一些元代以前木结构建筑的格局和特点,例如,大殿中梁架上的托脚(叉手)以及大殿典型的庑殿顶样式,这些都是元代木结构建筑的典型特点。”而且在已经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寺内还发现了一些唐代、辽代时期的建筑构件,这些为人们研究元代以前木结构建筑特点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种融合了多个朝代建筑风格的古寺院,在北京地区也极为罕见,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宗教:

元初曾出现佛道之争

另一方面,历史上灵岳寺对北京西部地区佛教文化也有重要影响。根据包世轩的考古研究发现,房山云居寺著名的辽代石经作者通理恒策大师(即通理10481098,辽代著名高僧),早年就在灵岳寺下院宝峰寺出家为僧,尔后才前往云居寺刻经。“在唐之后,五代时期灵岳寺被称为‘白贴山院’,当时就是极有影响的寺院。到了元代初年出现佛道之争,灵岳寺曾被道教占据多年,最后由元宪宗于1258年下旨决定将寺庙划给佛教,之后才有了一次长达35年的大规模修缮,基本形成了目前这种格局。”

古寺前景

将建28公顷保护区

讲述人:斋堂镇党委书记万钦

重点:随着灵岳寺的修缮,我们准备探索一些古村落保护发展的新方式

徐殿义所在的徐家村加上周围的李家村、宋家村和刘家村合称为灵岳寺村,这些普遍于明清修建的民居,也已经成为灵岳寺历史风貌的一部分。然而20世纪90年代村民外迁后,这些古朴的民居大多没有人居住,不进行及时修缮的多数民居都将很快淹没在深密的荒草中。

“在斋堂地区,像灵岳寺这样的古村落还有很多,但灵岳寺和它周围的明清村落关系更为密切。我们打算建立一个面积达28公顷的核心保护区,连同古寺和明清古村落一同进行保护。”斋堂镇党委书记万钦向记者表示,当地正在酝酿形成一个多达13个古村落的总体保护规划。他表示,灵岳寺和周边的历史风貌应该统一进行保护,文物部门对古寺进行修缮的同时,当地政府也准备对周围古村落进行修缮恢复。“对破损的民居进行修缮后,我们准备有计划地回迁部分居民。随着灵岳寺的修缮,我们也准备探索一些古村落保护发展的新方式,未来在政府的主导下,这一地区很可能形成一处佛教文化、禅茶文化新型游览体验区域。这也将成为我们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尝试。”

门头沟区文管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灵岳寺修缮工程分为两期,一期为抢险修缮,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共668平方米,二期准备修缮两厢庑房、配殿和钟鼓楼,市文物局已经拨款130多万元,全部工程预计2007年底完工。但另据市文物局工作人员表示,文物部门对灵岳寺的修缮放宽了工期和修缮资金方面的限制,鉴于它的历史价值,“灵岳寺的修缮将成为北京市文物修缮工作中的一个精品工程、示范工程”。

晨报记者 贺岩/文

再看古寺古村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俯瞰灵岳寺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古寺似乎有了生气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古槐依旧葱茏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中坤集团开发的恢复性四合院别墅,古村有了生机?褒贬不一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中坤集团致力于古村落景区的开发,有成功的先例。在北京门头沟板块,中坤集团共有灵岳寺、斋堂山庄、杨家峪、刘家峪、爨底下村、珍珠湖景区等6个项目,既保护了古迹又开发了旅游,相信有很好的前景。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美丽中国:灵岳寺,1976年最后的僧人圆寂,断了1300年的香火

【感谢残留的记忆、qzycode_ritkg、观塔赏景、往日复活2014、东城老许、京西走马等博友的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