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中备受推崇的“战略轰炸”真的值得吗?

 好了明理 2018-10-03

现在大家对于二战的战略轰炸推崇至极,但是这种战术真的如大家所说的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战略轰炸背后的真实数据,并以此来剖析它的功过是非。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空军对德国本土及其占领区进行了为期五年的战略轰炸。这是军事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空中进攻。英国在德国占领波兰之后首先开始对德试探性轰炸,但规模很小。1940年5月15日英机99架对莱茵河以东进行轰炸,这天被史学界称为对德轰炸的开始日。1942年8月美国第8航空队进驻英国后,开始了英美联合轰炸。英美对德战略轰炸可分成四个阶段。

二战中备受推崇的“战略轰炸”真的值得吗?

遭受地面火力抗击的轰炸机集群

第一阶段

这个阶段从1940年5月到1942年底止,历时2年7个月。大部分是英国单独实施轰炸的。当时英国轰炸的德国主要目标是石油和航空工业,当时是想以战略轰炸来消灭德国空军的潜力,以配合不列颠防空战役。实际上英国空军的轰炸机数量很少,航程也不够,选中的10个飞机制造厂,只能到达3个;想在6个月内使德军失去50万吨石油的生产能力,也远未做到。1942年3月至6月英国曾对德国鲁尔区的几个城市埃森、科隆、杜伊斯堡、杜塞尔多夫等进行夜间照明轰炸,并组织了3次“千机轰炸”,轰炸科隆、不莱梅和埃森。在千机轰炸之前英国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空中进攻,在这几次轰炸后才迫使德国把支援地面部队的飞机改做防空。缓解了苏德战场上的苏军压力。在第一阶段,轰炸的规模和强度都不够大,所以战果不明显,对德国工业和人们心理影响较小。但是随着轰炸技术和导航技术的进步,战术上的改进,逐步减少了战损率,为尔后的战略轰炸奠定了基础。

二战中备受推崇的“战略轰炸”真的值得吗?

二战德国地面防空部队

第二阶段

1943年1月至1944年1月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英美有了统一的作战目标,逐步加强了对德的战略轰炸。但是英美对于如何执行这一决定,却存在很大分歧。英国人主张夜间面积轰炸,这是因为昼间轰炸易遭到德国空中力量和地面火力的抗击,战损率很大;而夜间轰炸又难以做到精确轰炸,因而只能对城市实施面积轰炸。美国人则认为选择为数不多的重要工业目标。加以彻底摧毁,这要比对许多工业目标给予低强度的破坏要好得多。多以英国空军首先对比斯开湾沿岸的潜艇基地发动一次空中战役,随后又进行了三次摧毁城市战役;分别为鲁尔战役、汉堡战役、柏林战役。其中鲁尔战役使用了新式轰炸导航装置,并使用8000磅的炸弹。在汉堡战役首先使用了敷金属条干扰地面雷达,是现代电子战的开端。而柏林战役英军损失惨重,被击落1047架,击伤1682架,战损率高达5.2%。在此期间美军第8航空队也对德国的航空工业、滚珠轴承工厂进行轰炸。1943年10月14日德国最大的轴承工厂施魏因福特被炸毁,但后又恢复,对德国轴承生产并不大,而美军损失惨重291架B-17被击落60架。但随着P-51远程歼击机的投入作战后轰炸机战损率减少。1943年英美在空战中击落、击伤德机10661架,飞行员的损失对于德国空军来说很难弥补。

二战中备受推崇的“战略轰炸”真的值得吗?

在空中被击中的轰炸机

第三阶段

1944年2月至6月,这阶段,英美为了配合诺曼底登陆轰炸了德国的航空工业和运输系统,夺取了战役和战略制空权。本阶段英美大力轰炸德国北部的铁路枢纽,对诺曼底行动有重大意义,但对于德国经济并没有直接影响,因而不属于战略轰炸。

二战中备受推崇的“战略轰炸”真的值得吗?

德国柏林动物园防空塔

第四阶段

1944年7月至翌年4月16日为战略轰炸的最后阶段。在此期间,集中轰炸了德国的石油工业,交通运输系统和兵工厂。同时也对大城市进行猛烈轰炸。这个阶段虽然只有9个半月,投弹量却是前几年的总和,由于轰炸规模大,再加上地面军队在东西两线均取得重大胜利,故轰炸效果很明显。

二战中备受推崇的“战略轰炸”真的值得吗?

战略轰炸后的地面效果

在历时5年的战略轰炸中,英美共联合轰炸44.4万次,出动轰炸机144万余架次,歼击机286万架次,投弹270万吨。美军损失飞机1.8万架,英国损失2.2万架,死亡人数英美各7.9万人。德国损失飞机57385架。按照德国空军部的记录,德国人民死于轰炸逾25万人,重伤30.5万人,但西德统计局1956年发表的数字为平民57万人,伤88.5万人,还不包括警察、民防人员、外籍工人及战俘在内。德国投降后,英美分别组织调查团到德国调查,以评定战略轰炸效果。调查表明,战略轰炸尽管对消灭敌人战争潜力有巨大作用,但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因而关于战略轰炸是否值得,以平民对象的摧毁城市的战略是否明智等等,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

通过以上数据和调查团的结论,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的导航和瞄准技术下很难进行精准轰炸,因而需要大量兵力,但战略轰炸毕竟不是占领,轰炸后对方是有能力进行恢复的(虽然轰炸持续不断,但直到1944年,德国飞机产量仍不断上升。1943年为34807架而1944年达40593架),因此要摧毁一个大国的经济,单凭战略轰炸很难做到。所以当时的战略轰炸必须以巨大规模对某一个特定系统,连续进行很长时间才能奏效。实际上真正起作用的也仅仅是最后一年的轰炸。另外制空权能否顺利取得对于战略轰炸至关重要。英美在前期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战损率高达5%-10%,如此高的战损率任何部队都难以承受,只有在1944年4月夺取制空权后,开始的连续的大规模轰炸才有效果。最后战略轰炸只有在地面部队的紧密配合下才能起到巨大作用,英美最后一年的对德轰炸,如果没有苏军东线的大捷和西欧的诺曼底登陆,战略轰炸也不可能取得这么巨大的成就。所以战略轰炸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容易,这背后的代价是巨大的。大国间的过招真心是招招致命,步步惊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