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荷塘月色》,美在何处?

 wshiqing 2018-10-03

        我们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感觉非常之美。如若问它美在何处呢?,恐怕不是很多人能说的出,至少说的不太完全。

        无论是一座山,一个人物,抑或一幅画,或一件工艺品,当我我们说其很美时,一定是参照了一定的标准,一定是满足了一定的美学条件,我们才称其为美。

        那么《荷塘月色》的美是美在何处呢?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1、层次之美

        层次是具有美学意义的,没有层次,就显得单调和乏味。食物中的千层饼,虽然解决的是口味单一的问题,但也是解决美学层次的问题,解决看起来好看的问题。

        荷塘月色层次之美表现的非常充分,我们看在荷塘一文中,从视觉层次上可以说描述了若干层次。

        仰视层:天空、云朵和月亮。

        平视层: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俯视层:荷塘水面上的荷花与荷叶,荷叶下面的水面。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自上至下,通过天空、月亮、树木、荷花(荷叶)、荷叶下面的水面等至少5个层次的描写,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富有层次之美的荷塘。

2、细节之美

        景色描写,既要有远景,又需要有近景(细节),远近结合,方能体现图画之美,只有远景则显得模糊,只有近景则没有纵深感觉。

         荷塘月色的近景写了一片叶子和花,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我们看近景写的叶子和荷花,分别写了叶子和花的干净 ---叶与花像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写了叶子和花的外观---荷叶上映照这杨柳稀疏的倩影,画中有画。这样的处理,使得荷塘月色的图画才具有逼真的感觉。

3、比喻之美

        比喻的作用在于将难以言说、难以描述的事物进行具象化,使读者能够通过想象或通过感觉切实实时的体会到所描写是事物,这就是比喻的妙处。

        如写荷花的干净:叶与花像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如写叶子的形态: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如写荷花在荷叶的分布: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写光与影的配合: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上奏着的名曲。

        通过舞女的裙、明珠、星星、美人以及梵婀上奏着的名曲等本身具有美学意义的喻体将荷花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诗人如痴如醉。

4、综合感觉之美

        好的写景要善于调动人的眼、耳、鼻、舌、心等各个器官的功能,触动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感觉)等,《荷塘月色》一文,可说是调动了人的所有感觉:

        视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叶子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听觉: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嗅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感觉: 属于内心层面的,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我们看,人的视觉、听觉、嗅觉以及心的感觉等全部调动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读者怎能不感觉身临其境呢?

5、连接之美

        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写景的目的还是要与作者自身的感觉联系起来,如果将古今联系起来,这样的诗歌散文无疑会增色不少。

        人类是有记忆的,人的情感,特别是美好的情感也是如此,写文章感情丰富的方法就是将记忆中的事物与眼前描写的事物建立起某种联系,无疑它的意义会更大。

        我们知道,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为宙,空间和时间构成了宇宙,那么个人所感知的宇宙,就不应限于当下,古今联系连接起来,则构成了大脑感知的宇宙。

        由当下的荷塘,联想到六朝时的采莲,特别是梁元帝的《采莲赋》和《西洲曲》里本身就具有美学意义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这样的联想,将现在荷塘的美和古时候的采莲美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促进。通过古今相类似事物的连接,在读者的大脑之中就形成二幅甚至多幅的美景画面,无疑更增加了荷塘月色的韵味。

        综合而言,《荷塘月色》的美是多方面的,是作者有意或无意当中使用了多种技法而促成的,《荷塘月色》满足了多个美学标准。

        这,是我们之所以感到《荷塘月色》之美的主要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